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用的拔罐保健方法

◆常用拔罐方法

保健拔罐有很多種方法,可分為火罐法、水罐法、抽氣罐法。其中火罐法是最常用的。

1 火罐法

借助火力使罐中空氣受熱排出,然后放置于治療部位,罐中空氣逐漸變涼,形成負壓,罐吸附于治療部位的拔罐方法就是火罐法。具體的操作有以下幾種。

◎閃火法

左手拿著罐子,右手拿著浸蘸了95%酒精的閃火棒(也可以用鑷子夾棉球),將閃火棒點燃,然后伸入罐中燃燒數秒(根據罐子的大小來決定燃燒的時間,一般為1~5秒)后抽出,迅速將罐子扣在預選的部位,即可吸拔在皮膚上。

⊙閃火法

注意事項

要把閃火棒伸到罐中(最好至罐底),不要將閃火棒伸到罐口處,不然,可能會使罐口被燒熱,而導致患者皮膚被燙傷。在吹滅閃火棒的時候,不要低頭,以防燒傷。

◎投火法

將浸蘸了95%酒精的棉球或紙片點燃,伸入罐中,在棉球或紙片燃燒得最旺的時候,快速地將火罐扣在應拔的部位上就可以吸住,這種方法的吸附力非常強。

⊙投火法

注意事項

因為在罐內存在燃燒物質,很容易因為火球落下而燙傷皮膚,因此投火法最好用于側面橫拔。

◎貼棉法

將一小塊略浸酒精的棉花壓平,貼在火罐內壁的中、下段或罐底,在將酒精棉球點燃以后,迅速地把火罐扣在治療部位上。

⊙貼棉法

注意事項

棉花不要浸太多的酒精,不然,在燃燒的酒精滴下的時候,容易使皮膚被燙傷。因此,貼棉法適用于側面橫拔。

◎架火法

在應拔的部位上放上一個不易燃燒和傳熱的物體(如直徑小于罐口的小瓶蓋等),在上面放一小塊酒精棉球,將酒精棉球點燃,迅速扣上火罐。

◎滴酒法

在罐子里滴1~3滴95%的酒精,旋轉罐子使酒精可以非常均勻地分布在罐壁,然后將其點燃,將火罐迅速扣在應拔的部位上。

⊙架火法

注意事項

要控制好滴入酒精的量,如果太少,會不易點燃,如果太多,酒精淌下會灼傷皮膚。滴酒法適用于側面橫拔。

火罐法在操作時,應注意兩點:

·注意火的大小 火罐點火主要是為了盡可能地將罐內空氣排盡,以使吸力盡可能最大,因此,在燃燒火苗(火焰)即將熄滅的時候扣罐是最合適的。通常情況下,不要在火旺的時候扣罐(特殊用法除外),以防灼傷皮膚。

·防止燙傷 在點火的過程中,如果罐口溫度過高,應該換一個火罐,也可以用消毒濕毛巾抹一抹以降低罐口溫度,否則,容易導致患者被燙傷。

2 水罐法

把竹罐放到藥液或沸水中,煮沸1~2分鐘,用鑷子夾著罐底,將竹罐提出液面,控干水液以后,趁熱將其扣在需要治療的部位。根據病情來決定應該使用哪種藥液,如選擇祛風除濕的藥獨活、紅花、草烏、羌活、川烏、當歸等。

水罐法在操作時,應注意兩點:

·掌握煮罐時間 煮竹罐的時間應適宜。如果煮的時間太長,會使竹罐容易脫落;如果煮的時間太短,會導致吸拔力不足,使竹罐不易吸拔。通常煮的時間最好是3~5分鐘。

·防止燙傷 在煮罐以后,務必要將罐內的熱藥液或熱水甩凈,否則可能會燙傷皮膚。并且要立刻將罐口用干毛巾捂住,以保持罐內的溫度,使其具有一定的吸拔力。對于有知覺障礙的患者,不宜使用竹質煮罐。

3 抽氣罐法

抽氣罐法是在抽氣罐的活塞上套上抽氣筒,用抽氣筒抽出空氣,以使它可以吸拔在治療部位上。

利用機械抽氣使罐內形成真空負壓,使罐吸拔于體表的方法就是抽氣罐法。真空罐具有無須用火、操作方便、便攜易用的優點,非常適用于家庭自我保健。

⊙抽氣罐法

◆常用罐法操作

罐法就是拔罐的方法。在疾病治療中采用拔罐療法的時候,應該根據不同的病情來決定采用什么樣的罐法。不同罐法的治療作用會有所不同,對皮膚的刺激范圍和刺激量也會有一定的差異,尤其是在和其他療法配合使用的時候,就會有更大的差異。所以,選擇合理的拔罐方法對提高臨床療效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單罐法

單罐法就是單罐獨用,它適合用于病變范圍比較局限的疾病,可以根據病變或壓痛范圍的大小來選擇適當口徑的火罐。

2 多罐法

多罐法就是多罐并用,它適用于病變范圍比較廣泛、病變處的肌肉比較豐厚的疾病,或者敏感反應點比較多的情況,可以解剖形態或經絡走向等為根據,根據具體情況來吸拔數個或數十個罐,如某一肌肉勞損的時候,可以按照肌肉的走向位置成行排列吸拔多個火罐,這被稱為“排罐法”。如果患者的身體強壯,癥狀非常明顯,拔罐數目應該多而排列緊密(罐距小于3厘米);如果患者的體質弱或者癥狀不是非常明顯,拔罐數目應排列得比較稀疏(罐距大于7厘米)。

3 留罐法

留罐法又被稱為坐罐法,是拔罐中最常用的一種罐法。留罐法就是在罐吸拔后,在治療部位留置一段時間,至皮膚潮紅、充血或瘀血的方法。通常情況下,留罐時間是5~20分鐘,但根據個體情況和季節的不同,留罐的時間也會有所差異,罐大吸拔力強的應該適當地將留罐時間減少。如果拔罐部位的皮膚嬌嫩、細膩,或者在夏季、紅外線燈照射后進行拔罐的話,留罐時間應該稍微短些;如果需要刺絡拔瘀血罐,時間可以適當長一些,但是要注意不要拔破皮膚或者拔起水皰。

4 走罐法

走罐法又被稱為運罐法、滑罐法和推罐法等。在操作以前,應該選擇罐口比較大、罐口壁較厚而且光滑沒有破損的玻璃罐或有機玻璃罐。然后要將液體石蠟油、凡士林等潤滑劑薄薄地涂在吸拔部位或罐口上,也可以根據病情來選擇風濕油、風油精、紅花油、藥酒等,以便于罐的滑動。當罐吸拔在皮膚上以后,要用手握住罐底,平推罐體或使其稍微傾斜,使其向前、后、左、右方向移動,或者做環形的旋轉運動。如此反復多次,等到皮膚呈潮紅、深紅或者起丹痧點后停止。進行走罐法的時候,應該以患者的體質及病情為根據,對手法的輕重、火罐的速度進行調節,不要使火罐內的負壓太大。負壓過大,會使吸力非常強,在走罐的時候,容易使患者感到疼痛。這種拔罐方法適用于病變部位較大、肌肉豐厚的部位,如腰部、胸背部、腹部和大腿等。

⊙走罐法

根據病情的不同,走罐法又有輕吸快推、重吸快推、重吸緩推的區別。

5 閃罐法

閃罐法就是用鑷子將酒精棉球夾住,在點燃以后將其送到罐底,然后迅速抽出,把罐吸拔在患者患處,然后立即取下罐,如此反復多次,直到皮膚潮紅發熱為止。這樣反復的牽拉—松弛,會反復地使皮膚充血,局部的血液灌注—輸布—再灌注,以此改善血液循環,并使神經和血管興奮。這種方法適合用在外感風寒、皮膚麻木、肌肉痿軟、功能減退的虛弱病癥或者中風后遺癥等,因為這種方法不會在皮膚上留下瘀斑,所以非常適合在面部使用,如面癱等。在操作閃火罐時,應該注意在閃火入罐的時候一定要快,要立刻將棉球送到罐底。切忌讓火在罐口停太長時間,否則會導致罐口太熱而使皮膚被燙傷。如果需要反復閃罐的話,因為罐體的溫度會非常熱,所以應該換一個罐,方可繼續操作。

⊙閃罐法

6 針罐法

毫針針刺配合拔罐的方法就是針罐法。針刺拔罐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將針灸療法掌握好,在針刺的前后配合拔罐,會相應地擴大治療的病癥和病種。

⊙針罐法

留針罐法

在進行拔罐以前,要先把適當的針具準備好,應該選擇一次性使用毫針(最常用的是直徑為0.25毫米,長度為25~40毫米的毫針)。在針刺得氣后留針時,要以針刺的穴位為中心,進行拔火罐。選擇不同的穴位和手法,能起到針刺拔罐的作用,可以用來治療多種疾病。在進針的時候,要按照針刺的要求掌握進針的深度,要確保留在體外的毫針針柄、針體長度都不能大于罐體的深度,以免因針體被壓彎而使患者感到疼痛。

這種先針后罐法在臨床上應用得非常廣泛,在學習拔罐的時候,要同時學習針灸的基本技能。

刺血(刺絡)拔罐法

刺血(刺絡)拔罐法就是用三棱針或圓利針刺血,或者用梅花針彈敲淺刺,然后再進行拔罐,以加強刺血療效的方法。這種方法在皮炎、痤瘡、丹毒、軟組織損傷、坐骨神經痛以及皮膚瘙癢癥等病癥中應用得非常廣泛,可以用來消瘀化滯、散結通絡。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使刺血部位避開重要組織。如果使用玻璃罐,應該對出血量進行觀察,將出血量控制在10毫升以內,一旦出血量過多,就要立刻起罐,然后用消毒的干棉球進行按壓止血。

火針罐法

在酒精燈上燒火針(鎢鋼制的粗針)針體前端,直到呈白色為止,快速地刺選定的腧穴或病位,出針要迅速,不要刺得太深,然后迅速拔罐5~10分鐘。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避開血管神經及顏面等暴露的部位。這種方法適合用在良性結節腫塊、寒濕性關節痛以及陰性膿腫等病癥中,可以用來溫經散寒、軟堅散結。

7 溫罐法

溫罐法就是在留罐的同時,用特定電磁波治療器(神燈)、紅外線儀器以及頻譜儀等照射加溫,或者用艾條溫灸罐具四周的拔罐方法。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提高療效,還可以避免患者著涼。這種方法具有拔罐和熱療的雙重作用,最適合在寒冷的季節,或是在患有虛寒、寒濕病癥的患者身上使用。

8 指罐法

在需要拔罐治療的穴位或患處,先用手指代替針點按穴位或點揉患部后進行拔罐治療的方法就是指罐法。這種方法同時具有拔罐、針刺和按摩的三重作用,不僅可以使拔罐治療效果得到提高,還可以擴大治療范圍。在臨床上多用于治療疼痛劇烈、病情較急的病癥,對勞損和軟組織挫扭傷等病癥效果特別顯著。

9 血罐法

血罐法是刺血與拔罐相結合的操作方法,又被稱為刺絡拔罐、刺血拔罐。在臨床上要先按照病變部位的大小和出血量的要求來用梅花針(皮膚針)、三棱針、注射針或縫衣針等針刺穴位或治療部位。要根據病情所需來決定刺激量,輕刺要以皮膚出現紅暈為度,中度要以微出血為度,重度要以點狀出血為度。刺完后,再進行拔罐并留罐,根據病情來決定留罐時間,通常出血量應為數滴或數毫升,這種方法適用于治療各種急慢性軟組織損傷、神經性皮炎、高熱、神經痛、丹毒等。

10 刮痧罐法

在拔罐前先在待拔部位涂上一層潤滑劑,然后用水牛角刮痧板、瓦塊、湯勺等器具刮拭體表,直到皮膚發紅,甚至出現紫斑后,再行拔罐的方法就是刮痧罐法。這種方法具有操作方便、靈活的優點,在民間非常流行,主要適用于病變范圍比較小的病癥。

11 搖罐法

先使罐吸拔在皮膚上,然后手握罐體,均勻有節奏地搖動或來回轉動的罐法就是搖罐法。在施術的時候,用力要柔和,動作要平穩,以增加對皮膚或穴位的刺激量,從而起到增強治療效果、加強血液循環的作用。在施術的時候,要注意手法不要太重,否則,容易使皮膚受到損傷,使患者無法忍受,但是手法也不能太輕,太輕的話無法達到刺激量,無法起到拔罐的作用。搖罐法可以與刺絡拔罐法配合使用以增加出血量。

12 提罐法

先使火罐吸拔在皮膚上,然后上提火罐牽拉皮膚,再恢復原樣,如此反復、輕柔、均勻地提拉火罐,直到皮膚出現瘀血為止的方法就是提罐法。在操作的時候,用力要適中,如果用力太大會使火罐容易被拔掉,如果用力太小就無法達到刺激量。這種方法經常用于拔腹部的穴位,可以起到增強拔罐刺激量的作用。

13 藥罐法

藥罐法是拔罐與藥療相結合的一種方法,使用的藥物多是辨證用藥,也可以是協定處方或者常規用藥。煮罐選擇的是竹罐或木罐,煮罐的鍋具不要選擇金屬質地的鐵鍋或銅鍋,而是要選擇大的陶瓷鍋、砂鍋或搪瓷鍋等,在臨床上,經常使用的是大號的電飯煲。

藥蒸氣罐法

將配置好的藥物加入水中,如果是外感藥需煮沸5~10分鐘,舒筋活血藥需煮沸約30分鐘,然后將竹罐或木罐放入藥液中,煮沸2~3分鐘,然后用鑷子夾出罐子,使罐口向下,將藥液甩干,然后立刻將罐口用折疊濕毛巾捂住,使充滿蒸氣的罐體吸拔在治療部位。需要注意的是,藥物處方不同,治療的范圍也會有所差異。

藥酒火罐法

在罐內滴入藥酒,用火力排氣法進行拔罐,根據病癥選擇合適的藥酒。

儲藥罐法

將適當的藥液(藥液可以用煮藥罐方或藥酒方,或者根據病癥選方用藥)滴入火罐或抽氣罐中,類似水罐,然后將其扣在身體待治療的部位。這種方法主要適用于治療風濕痛、消化不良、哮喘、咳嗽以及牛皮癬等。

藥罐法有利于皮膚直接吸收更多的藥物。根據藥物的不同,藥罐法的效果也會不一樣,對于局部作用最為明顯,可以起到拔罐、藥物的雙重作用。

涂敷藥罐法

拔罐前后,在待拔罐的部位或患處涂上一層藥乳、藥膏、藥酒或藥糊,然后再進行拔罐治療的方法就是涂敷藥罐法。可以用于抽氣法或火力排氣,也可以用于閃罐、留罐。

藥餅拔罐法

在待拔罐的部位墊上藥墊,然后將藥物研成細末,用水調或用面粉調和使用。

藥走罐法

藥走罐法選擇藥物乳液、藥酒、藥油等作為走罐的潤滑劑,在拔罐前后還要與按摩相結合,使拔罐、藥物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拔罐指南

在進行拔罐的時候,要掌握好拔罐的力度和速度,拔罐的部位最好是肌肉豐厚、皮下組織豐富的地方,要避開毛發。拔罐順序是從上到下,即從頭部到足部。對于拔過罐,而且還沒有消退的部位,最好不要再次拔罐。如果需要拔罐的部位,毛發較多,應該進行刮毛處理,而且要在施術的部位涂上一層油劑。

主站蜘蛛池模板: 磐石市| 金华市| 奉新县| 礼泉县| 建宁县| 顺平县| 镇巴县| 龙里县| 盘山县| 阳山县| 松原市| 潼南县| 长海县| 西吉县| 苍南县| 巴东县| 青海省| 沾化县| 辉南县| 右玉县| 建宁县| 威海市| 桑植县| 九龙县| 金塔县| 鄂尔多斯市| 新野县| 会理县| 桐梓县| 忻城县| 芮城县| 达孜县| 申扎县| 抚州市| 东乌珠穆沁旗| 余江县| 平湖市| 津南区| 米林县| 甘洛县| 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