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實驗八 凝膠層析法人離血紅蛋白與溶菌酶

【原理】

凝膠層析又稱凝膠過濾,是根據樣品中各種物質分子量的不同,將樣品通過凝膠柱來達到分離的目的。

當一混合的蛋白質溶液通過凝膠柱時,分子直徑小于凝膠孔隙的可以進入膠粒內部,分子直徑大于孔隙的不能進入。因此,小分子蛋白質在前進路上通過膠粒時遭到的阻力大,所以流速慢。相反地,大分子蛋白質不會進入膠粒內部,可以比較順利地通過膠粒間的空隙而流出,所以阻力小,流速快。由于流速不同,就可以把分子大小不同的蛋白質分開,因此將凝膠稱為“分子篩”。

凝膠顆粒是多孔性的網絡結構,其特點為化學性質穩定,不帶電荷,與其他物質的吸附力很弱,制成的顆粒機械性能好,不易破碎變形,使液體在層析柱中具有較好的流速。

圖2-8-1 凝膠過濾

凝膠過濾的原理可用圖2-8-1表示。

兩種分子大小不等的蛋白質混合溶液經多孔的凝膠顆粒“1”時,小分子蛋白質進入凝膠顆粒,大分子蛋白質不能進入“2”、“3”,因此大分子的蛋白質先被洗出“4”。

用于凝膠過濾的凝膠,有交聯葡聚糖凝膠(Sephadex)、聚丙烯酰胺(Bio-Gel)、瓊脂糖(Sepharose)等。各種凝膠都是三度空間的網狀高聚物,具有一定的孔徑和交聯度。根據被分離物質的分子大小,形狀可選不同類型的凝膠,交聯度愈小,則孔徑(網眼)愈大,能進入凝膠的分子就愈大,根據交聯度的高低,例如Sephadex可分為G10~200,其他凝膠同樣可分不同型號,見表2-8-1。

本實驗使用Sephadex G-50為層析床,將血紅蛋白(紅色、分子量64500左右)與溶菌酶(分子量11400左右)從混合液中分開。血紅蛋白紅色,分子量較大,可觀察到較快地洗脫;溶液酶分子量較小,洗脫得較慢,可用雙縮脲反應,檢查其被洗脫的情況。用蒸餾水為溶劑。

表2-8-1 凝膠的交聯度和被分離物質的分子量表

*1r/min=0.104720rad/s

【操作】

(1)凝膠的準備:Sephadex G-50稱取2~4g置于錐形瓶中,加蒸餾水30mL,于沸水浴中煮沸1小時(此為加熱膨脹,如在室溫時膨脹,需放置3小時)取出,待冷致室溫時再裝柱。

(2)裝柱:取直徑為0.8~1.5cm,長度為17~20cm的層析柱1支,在柱底部填少許玻璃棉或海綿圓墊,自頂部緩緩加入稀薄的Sephadex G-50懸液,開始下沉時關閉出口,待底部凝膠沉積1~2cm時,再打開出口,凝膠即逐層上升,加至距柱頂3cm左右即可。操作過程中,應防止氣泡與分層現象的發生。如表層凝膠凹陷不平時,可用細玻璃棒輕輕攪動表面層,讓凝膠自然沉降,使表層平整。

(3)樣品制備:①血紅蛋白的制備。取草酸鉀抗凝血2mL于離心管中,離心5分鐘,棄去上層血漿,用0.9%NaCl溶液洗血細胞2次,每次用5mL,要把血細胞攪起,離心后盡量倒去上清液。加水5mL,混勻,放冰箱過夜使充分溶血,再離心10~15分鐘(2000r/min),使血球膜殘骸沉淀,取上清透明液放冰箱備用。②溶菌酶溶液(150g/L)。③取血紅蛋白稀釋液0.3mL,加溶菌酶0.3mL,此混合物作為樣品。

(4)加樣與洗脫:加樣時先將出口打開,使層析床面蒸餾水流出,待液面幾乎平齊凝膠表層時,關閉出口(不可使凝膠表層干掉)用滴管將樣品(約0.8mL)緩緩地沿層析柱內壁小心加于床表面,注意盡量不使床面擾動,然后打開流出口,使樣品進入床內,直到床面重新露出,用上法加1~2倍于樣品體積的蒸餾水(這樣可使樣品稀釋最小,而樣品完全進入床內)。當此少量蒸餾水將近流干時,反復加入多量蒸餾水,進行洗脫,直至兩帶分開為止。

(5)檢查:觀察血紅蛋白在層析床中色帶位置,不斷加蒸餾水洗脫。待血紅蛋白洗脫完,用試管分別收集洗脫液,每5滴一管,每管加20%NaOH 10滴,0.5%CuSO41滴,(即雙縮脲反應),檢查溶菌酶的洗脫情況。若為紫色,即為陽性,一般開始幾管為陰性,隨之為陽性,接著顏色逐漸加深,出現一個頂峰,以后逐漸減弱變為陰性,表示溶菌酶已洗脫完畢。

【試劑】

(1)交聯葡聚糖凝膠(Sephadex)G 50。

(2)草酸鉀抗凝血液。

(3)0.9%NaCl溶液。

(4)溶菌酶溶液(0.15g/mL)。

(5)20%NaOH溶液。

(6)0.5%CuSO4溶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奈曼旗| 秀山| 南昌县| 长寿区| 和静县| 博野县| 杨浦区| 齐齐哈尔市| 皋兰县| 凤城市| 宝山区| 利津县| 曲松县| 昭觉县| 蒲江县| 罗江县| 禄丰县| 桐柏县| 赣榆县| 石阡县| 青州市| 四平市| 康乐县| 阳春市| 东阳市| 民勤县| 汝南县| 津南区| 富宁县| 临泉县| 江华| 安阳县| 申扎县| 高密市| 河曲县| 南澳县| 育儿| 安福县| 宁波市| 清丰县| 仁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