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岳家拳,國之精粹,民族之魂!
岳武穆從師于周侗、陳廣。年少時其槍術“一縣無敵”,可謂“勇冠三軍”。據統計,岳武穆從軍后,參與較大的戰斗60余次,基本反映出岳武穆“自結發從軍,大約經百戰,未嘗敗北”的戰績。岳武穆從嚴治軍,對軍士進行系統訓練,在戰斗中總結很多實戰經驗,逐漸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戰斗技能,后系統整理歸納為“岳家拳”。
岳家軍,從1130年初杜充叛變投金開始算起,轉戰于建康(現南京)、淮東(現江蘇西部、安徽東部),滅曹成,斃楊幺,收拾李橫的殘局,恢復襄漢六郡,終于1135年在湖北襄漢六郡(現鄂州、蘄州、黃州一帶)固定駐扎下來,其后裔更是在廣濟(現武穴市)、黃梅、蘄春一帶避難定居,岳家拳這一寶貴遺產才在鄂東扎下根來。
小時候,最喜歡父親抱著我們,給我們講民族英雄岳飛的故事,知道了“岳母刺字”、“精忠報國”的典故……文武雙全的岳飛元帥就是我們的偶像,常常“夜闌臥聽風吹雨,金戈鐵馬入夢來”。父親告訴我們,我們家傳的就是正宗的岳家拳,而《武穆遺書》中明確要求:凡學習岳家拳者,“武必安邦,文能治國”。自幼,不論學習還是訓練,父親對我們的要求就很嚴厲,那時的我們認為父親的嚴厲到了近乎苛刻!也就是“嚴厲”的父親,給我們的人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可惜這每時每刻都在激勵人們精忠報國的拳術,在800多年的發展風雨歷程中,因其“精忠報國”的主旨,屢遭元、清兩代官方剿殺,幾乎絕跡。岳家拳屢遭磨難,風雨飄搖傳承了26代,更因為隨著社會的進步,傳統古老的岳家拳的傳承很難改變傳承者的經濟條件,致使中青年缺少學習和繼承的熱情,岳家拳再次面臨著失傳的危險。
武穴市是全國武術之鄉,1986年全國傳統武術挖掘整理時,全市60歲以上有名望的岳家拳老拳師有100多名。但到了2001年,全市練習岳家拳的人已渺渺無幾。
作為岳家拳的嫡系傳人,推廣發展岳家拳,責無旁貸!為了推廣岳家拳,我們嘗試了很多方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創辦岳飛文武學校(簡稱“岳飛武校”),大規模地教授岳家拳。2003年,我們帶領岳飛武校的學生參加河南省“紀念岳武穆誕辰900周年及國際招商會”大型開幕式,為自全國各地的2000多名岳武穆后裔表演岳家拳;三下香港參加國際武術比賽;2003—2007年連續5年應香港警察武術會邀請,率團赴香港進行武術交流表演;帶領岳飛武校的學生參加全國武術之鄉比賽;組織400名岳飛武校學生參加黃岡市三運會開幕式表演;與岳家拳同門臺灣岳飛國術館陳睦雄老師,馬來西亞岳飛國術館張漢雄老師積極交流探討岳家拳……通過這些推廣活動,岳家拳也一步步走出鄂東,走向全國,面向世界。
然而,我漸漸地發現,要想更好更快地推廣發展岳家拳,讓這一古老而有魅力的拳種為更多的人所知,所愛,所練,所傳,僅靠幾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于是我們開始積極嘗試新的推廣方式:
2008年經過艱苦努力,在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岳家拳成功地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使岳家拳這一國之瑰寶得到了國家的保護。
2012年創辦岳家拳官方網站:www.yuejiaquan.cn,開始在網上推廣岳家拳。
同年,我們兄妹兩人合著的《岳家六合拳技擊術》在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然“月棍、年拳、一輩子的槍”,岳家拳的核心其實就是槍。它的動作古樸,實戰性強,也是最難領悟的。在父親的鼓勵和指點下,我們對祖傳的岳家槍進行了整理,編寫成冊。希望能給各位武術愛好者習練時以幫助。拋磚引玉,也十分希望能得到各位武術大家的指點;更希望能加快推動岳家拳這一優秀而寶貴拳種的發展和傳承。
張奇鋼 張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