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緒論

一、問題的提出

在全球化不斷拓展、信息科技突飛猛進、改革開放持續深化的時代背景下,人們的思想狀況日益呈現出多元化、復雜化、差異化、個性化等特點,已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構成各種挑戰,使得傳統教育方式方法顯得滯后過時、簡單膚淺、空洞乏力、實效性差,難以解決當今社會復雜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過于簡單化的狀況與教育對象思想活動日益復雜化的趨勢明顯失調、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解讀能力與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客觀情形發展變化嚴重脫節等不適應現象日益凸顯,已嚴重制約和影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客觀上要求變過去那種經驗型的非系統性的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為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的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而如何適應時代要求、提高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能,已經成為當前亟待研究解決的突出問題。

2000年6月召開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江澤民同志提出,今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一定要放在“增強時代感,加強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上”,努力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形式、方法、手段、機制等方面加以創新。2005年1月,在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胡錦濤同志指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中央領導在對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的同時,實際上指出了如何適應時代要求、創新方法手段、提高教育效能等已經成為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問題,說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形式、方法等都還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亟需改進與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主要取決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內容的科學性、目標與方法的正確性、技術的先進性、管理的有效性,教育者的政治業務素質與教育教學技能,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基礎,以及環境的適宜性等多種因素。盡管眾多思想政治教育實際工作者和理論研究者已從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方法論、管理論、載體論、價值論、主體論、客體論、教學論、接受論、過程論、環境論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思路和辦法,特別是方法論方面的研究成果非常豐富,但從技術角度全面審視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專門系統地探討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技術問題的學理性研究尚不多見。華中師范大學秦在東教授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界最早關注并首次正式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技術”概念的學者。秦教授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技術內容及其要領”秦在東.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論 [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224-269.的論述,令人感到醍醐灌頂,使我領悟到“技術”與“方法”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兩個概念,思想政治教育領域既有技術又有方法,兩者既不能簡單作等同理解也不能隨意相互替換,技術研究具有其特殊對象與特殊意義,由此開始關注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技術問題。特別是從事教育技術工作以后,我開始從現代教育技術學角度審視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技術現象及其研究動態。但是,我在閱讀思想政治教育教材、論著時常常發現,雖然不少作者已經用大量篇幅論及思想政治教育技術現象及其實質性內容,“思想政治教育技術”概念眼看就要呼之欲出,但是卻往往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或手段或載體)”一言以蔽之,對“思想政治教育技術”一詞避而遠之,令人扼腕嘆息。截至2012年9月,在互聯網各大搜索引擎上分別輸入“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技術”、“思想政治教育技術”詞條,查詢結果幾乎為空白;而輸入“德育技術”、“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等關鍵詞,搜索結果雖然不乏諸如“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技術與中小學德育的整合”、“現代教育技術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運用”等相關文章與信息,但查不到關于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技術的既有實質性內容又有規范性概念的有分量的研究論著及信息。

縱觀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形成與發展歷程,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學始終沒有首先回答這門科學何以能存在、何以是人類社會發展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等等根本問題。應該說,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功能就應該是解決人們現實發生的思想問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發揮作用的方面就是發現人們的思想問題何以產生,而要發現人們的思想問題就需要借助先進的技術手段。然而,如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基本上還停留在交心談心、形勢報告、英模報告等單調的活動形式,幾乎沒有什么技術含量,與解決現代社會條件下復雜性思想問題的客觀需要形成極大反差,嚴重制約和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發揮。反思現實,追根溯源,回歸常識,補上技術這一“空白”,或許會令人“豁然開朗”,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化與增效獨辟蹊徑。本論題研究將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馬克思技術哲學思想為指導,依據現代教育思想理論特別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現代教育技術學、傳播學等相關原理與方法,從分析當前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挑戰與亟需解決的現實問題入手,以考量、質疑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為切入點,針對現代社會中人們的思想復雜性,在辨析科學、技術與方法等概念之間相互關系的基礎上,從技術視角整體性地認識和把握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技術現象及其規律,通過對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技術現象、本質、特點、功能、類型及使用技法等基本內容的深入探討,明確提出“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技術”概念,科學闡釋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技術論,并將其納入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體系,將思想政治教育具體方法提升到技術層次。繼而運用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技術論的理論框架,探究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技術研究對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理論與實踐意義,為進一步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全面深度融合,優化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結構與過程,提高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質量與效能,加快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建設步伐,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一)探討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技術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1)通過對我國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與現代教育技術學等進行跨學科交叉研究,從技術角度全面系統地考察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技術現象,明確提出“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技術”等基本概念,并將其納入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體系,揭示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技術的客觀實在性與內在規定性,重新認識和把握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及方法、載體、手段、結構、過程等基本概念,將思想政治教育具體方法提升到技術層次,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技術含量,為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提供新視角,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開拓新領域。

(2)通過吸收借鑒現代教育技術學理論研究與應用成果,深入探討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技術的基本原理與規律、主要特點與類型、基本功能與作用、適用原則及其使用技法,科學構建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技術的理論模型,初步形成“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技術論”的基本理論框架,豐富和完善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為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和現代化、提高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提供理論依據。

(3)通過探討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技術論,能夠為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全面深度融合,培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技術素養與信息素養,提升我國教育信息化的整體水平等提供理論依據。2012年9月,劉延東同志在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要創新教育模式和學習方式,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全面深度融合,加快提升教育信息化整體水平,為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學習型社會和人力資源強國提供堅實支撐楊明方.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步伐 推動教育事業跨越式發展 [N].人民日報,2012-09-06.。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同樣也面臨著與信息技術的全面深度融合問題。因此,抓緊構建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技術論,盡快形成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整合理論與技術,對于提高現代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深層次整合的質量和效益,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探討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技術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踐行科學發展觀,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探討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技術問題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題中應有之義。科學發展觀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實質上是指導我國改革開放與科學發展的發展戰略思想,相對于那種片面性、粗放式、不可持續性的發展戰略而言,其中蘊涵著一種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創新和優化發展過程、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內涵式發展理念。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共產黨和我國社會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是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各項工作順利發展的生命線,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也必須重視和研究如何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創新學科理論、優化教育教學過程、提高教育質量和效能等問題。探討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技術問題是提高我黨執政能力的重要途徑。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問題,黨中央把黨要始終“成為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執政黨”確立為新時期黨的建設目標,如何實現科學執政、增強黨的執政能力成為當前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領域的一項重要課題。思想政治教育實際上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一種重要方式和手段。面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和現代科技革命對我國政治工作、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深入研究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技術問題,可以為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執政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對于提高新時期黨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科學執政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同樣,探討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技術問題也是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手段。通過加強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技術研究與應用,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效地對實現和諧社會理想、協調社會利益矛盾、改善人際關系和公共關系、培育良好道德風尚等發揮整合功能,從而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2)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迫切需要。現代化是伴隨著工業化而來的社會變遷和文明演進,是一個循時空依次遞進的全球性的歷史變革過程。現代化的核心在于其蘊涵著價值意識、思想方式、表達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文化領域的現代特質,表征著人類普遍精神狀態。同時,它也呈現為主體從“傳統人”向“現代人”的轉變過程。思想政治教育要促進人的現代化,必須主動適應時代要求,堅持與時俱進,從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向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轉變發展。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質就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觀念、體制、內容和方法等方面的現代化。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現代化旨在改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單一、單向、經驗式的方法,而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和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形成信息化、立體式、雙向互動的教育方法,構成立體網狀互動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張耀燦,鄭永廷,吳潛濤,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6.。“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是我國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戰略性選擇,對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深入研究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技術問題,對于推動現代科學技術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應用、特別是現代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全面深度融合,促進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與現代化實踐,同樣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問題已經成為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問題。回顧中國共產黨歷史上運用思想政治教育這個“傳家寶”的實效性,我們會更好地理解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技術現象的現實意義。在革命戰爭年代,由于文盲普遍存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與普及程度十分有限,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程度和思想理論水平普遍很低,思想政治教育任務比較單純,一般采取小范圍傳達宣講、近距離示范發動、短時間教育培訓等簡便直白的傳統灌輸方式即可起到良好的思想啟蒙和革命動員等作用,對技術要求并不高,在特定環境下,如在白色恐怖下開展秘密斗爭、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還需嚴格保密、不能留下任何痕跡,更談不上通過廣播電臺、電影電視等大眾傳媒大張旗鼓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開放之前,與計劃經濟體制下人們大一統的生活工作學習方式、單純樸素甚至崇拜盲從的思維方式相適應,采取開大會、搞運動、上課培訓等整齊劃一的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通常也可收到一定效果,較好地完成以滿足社會需求(忽視個體全面自由發展需要)、塑造“集中統一”、“大公無私”觀念為主要目標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務,技術應用雖有所發展(如采用幻燈機演示、音頻視頻播放等電化教育技術輔助教育教學或借助廣播電視等傳媒技術開展宣傳教育工作),但其作用與影響十分有限。而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國共產黨已執政多年,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發展也日臻成熟,人民群眾的思想覺悟和科學文化水平得到普遍提高,主體意識和個體差異性明顯增強,再完全依靠簡單化的宣傳鼓動與直接灌輸方式已無法適應現代社會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迫切需要轉變為規范化的學校教育教學、持續性的終身教育、個性化的素質教育等現代化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不僅要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指導、黨和政府正確主導、人民群眾自覺接受的基礎之上,而且需要現代科學技術的強力支撐,尤其在發展現代遠程教育、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過程中,若沒有以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現代通訊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撐,是難以想象的。從以上粗淺分析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革命戰爭年代出現過的“低技術、高效能”現象與當前存在的“低技術、低效能”、“高技術、高效能”及“高技術、低效能”等情況,說明技術因素對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具有一定的制約作用,這種制約因素可以理解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技術門檻”。這一技術門檻制約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發揮:技術門檻較低時,傳統教育方法有可能充分發揮效能,現代教育方式未必能獲得高效能(如受到政治條件限制不能采用或考慮到經濟成本高、“不劃算”而不用);技術門檻較高時,傳統教育方法可能因受技術所限而無法充分發揮效能,現代教育方式則有可能獲得高效能。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效能之所以發揮不夠,在某種意義上,與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對技術關注和研究不夠、應用水平不高或實際運用不當有直接關系。

現代社會條件下,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實效性之所以受到質疑,一方面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脫離教育對象的思想觀念和生活實際狀況有關,另一方面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與教育對象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變化情況脫節有關。解決這種不適應問題的基本途徑,一是通過理論發展與創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真理性和針對性;二是通過完善與變革,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適用性和實效性。無論是理論創新,還是方法改進,都需要大力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和現代化。就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實效性而言,一方面需要在“方法”框架內不斷完善、更新和充實現有方法,增加方法的使用數量和實施力度;另一方面必須突破“方法”框架,運用技術理論與手段對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和各環節進行系統性整合,優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結構及其運作過程,釋放蘊涵在各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中的巨大潛力,挖掘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效能。其實,人們在研究解決各種實踐活動的實效性問題時,除了關注這種實踐活動是否合乎價值標準和科學規律、目標是否正確、方法是否得當、管理是否到位等因素之外,一般都會考慮技術是否先進有效,這已經成為現代人的一般思維習慣和生活常識。當我們從內容、方法、手段、機制及成本等多方面都做出嘗試之后,深入研究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技術問題,以一種全新的技術意識和技術思維反思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從而突破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的學科局限、視域局限和方法局限,將為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技術路徑。

總之,在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及方法論等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已經卓有成效,而關于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技術的研究幾乎一片空白的情況下,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特別是馬克思的技術哲學思想為指導,依據現代教育思想理論特別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現代教育技術學及系統論、傳播學等相關科學原理與方法,從技術角度全面系統地考察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技術現象,明確提出“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技術”概念并將其納入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體系,深入探討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技術規律,不僅能夠為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提供新視角、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開拓新領域,而且對于促進現代教育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水平、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能,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嘴山市| 泰州市| 休宁县| 磐安县| 迁安市| 肇州县| 霍城县| 鞍山市| 盖州市| 杭锦旗| 平湖市| 泰安市| 济阳县| 上思县| 菏泽市| 林周县| 漾濞| 石林| 汉寿县| 长武县| 应城市| 衡阳县| 双鸭山市| 通榆县| 桦甸市| 洪雅县| 长宁区| 称多县| 永新县| 轮台县| 当阳市| 镇平县| 普兰店市| 获嘉县| 阳城县| 江川县| 逊克县| 拉孜县| 繁峙县| 南召县| 桐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