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腸病藥方大全:速查白話版 現代家庭健康生活中醫手冊
- 趙國東主編
- 827字
- 2019-11-26 18:31:28
行氣溫中湯(崔秀玲方)
【藥物組成】陳皮、炙陳皮、炙甘草各7g,厚樸11g,赤茯苓16g,草豆蔻仁10g,木香、干姜各6g。
【用法用量】上方藥加水600毫升,水煎至250毫升,取汁,分2次溫服,每劑2煎,每日1劑。
【功效主治】燥濕除滿,行氣溫中。適用于寒濕氣滯證。癥見脘腹脹滿或疼痛,舌苔白膩,不思飲食。常用于現代醫學的慢性胃炎、慢性腸炎、胃潰瘍、婦女白帶屬寒濕氣滯者。
【方解方義】行氣溫中湯中厚樸,性溫,味苦辛,行氣燥濕,消積平喘;能治濕陰中焦,氣滯不利之脘悶腹脹;腸胃積滯之脘腹脹滿、大便秘結,及痰飲喘咳之證,在本方中取其行氣消脹,澡濕除滿用途用。陳皮,性溫,味辛苦,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能治脾胃氣滯證,濕痰及寒痰咳嗽,在本方中取其理氣燥濕作用。甘草,性平味甘,補中益氣,解毒清熱,祛痰止咳,止痛緩急,調和藥性;能治心脾氣虛,痰多咳嗽,脘腹及四肢攣急作痛,熱毒瘡瘍,咽喉腫痛,在本方中取其健脾和中作用。茯苓,性平、味甘淡,利水滲濕,健脾安神;能治各種水腫,脾虛諸證及心悸,失眠,在本方中取其健脾滲濕作用。草豆蔻,性溫味辛,燥濕行氣,止嘔溫中;能治寒濕中阻,脾胃氣滯,寒凝濕郁,脾虛久瀉,在本方中取其燥濕行氣作用。木香,性溫味辛苦,行氣止痛;能治脾胃氣滯,瀉痢,腹痛脅痛。干姜性熱味辛,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能治脘腹冷痛,寒嘔,冷瀉,亡陽證,寒飲咳喘,在本方中取其溫中散寒止痛作用。各藥合用,共奏行氣溫中,燥濕除滿之功。
【附記】甘草,不宜用于濕盛脹滿、水腫者;不能與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病例詳解】楊某,女,48歲,1998年6月12日來醫院就診。
自訴胃脘部脹痛反復發作3年。到醫院做胃鏡檢查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F癥見患者胃脘部脹痛,饑餓時明顯,偶見夜間痛醒,稍有灼熱感,時噯氣,口不苦,納差乏味,大便偏干,苔薄白,舌質淡紅,脈弦。治則疏肝解郁,理氣和胃。
服上藥7劑后,胃痛及灼熱感減輕。繼續以上方調理鞏固。前后服藥1月,半年后隨訪,胃痛未復發。
【藥方引自】《當代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