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滋養(yǎng)脾陰湯加減(史曉潭方)

【藥物組成】西黨參、生地黃、白芍、山楂各16g,炙甘草、石斛各11g,阿膠(烊化)、麥門冬、百合、佛手片各13g,大棗7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功效主治】滋養(yǎng)脾陰,補(bǔ)氣益血。適用于慢性胃炎。

【病例詳解】田某,女,40歲,環(huán)衛(wèi)工人,1984年9月16日就診。為胃痛宿疾,已有8年,曾做X射線鋇餐透視提示為慢性胃炎,胃液分析胃酸偏低,胃鏡檢查為淺表性胃炎。證見胸脘灼熱如火燎,噯氣,脹痛,口干燥,倦疲易倦,精神萎糜,身體怠軟,形體消瘦,頭暈失眠,大便干結(jié),2~3天一行。脈沉弦細(xì)數(shù),舌質(zhì)偏紅而干。辨證屬氣血兩虧,脾陰不足。依上方服用7劑后胃脘如火燎疼痛已止,余證漸減。嗣后以本方加減變化,連服3個(gè)月,計(jì)90余劑,癥狀完全消失,飲食漸增,體重增加,終獲康復(fù)。

【專家按語】本病一般病程長(zhǎng),患者體質(zhì)虛弱,長(zhǎng)期消化不良,氣血不足。西醫(yī)認(rèn)為是一種功能衰退的退化性病變。中醫(yī)認(rèn)為,后天失調(diào),氣血生化不足,漸至元?dú)馓澓模锰摬粡?fù),五臟相關(guān),氣血同源,陰陽互損,生理上即能相互促進(jìn),病理上必然相互影響,久而久之,釀成里虛之證,即臟腑氣血不足、陰陽兩虛、功能衰退的一種疾病。炙甘草湯重在補(bǔ)陰和陽,許多臨床事實(shí)表明陰傷津液耗散者,常寓有陽損,往往單純專一的滋陰而陰液難生,運(yùn)用本方治療本病(萎縮性胃炎)十分合拍,隨證加減,頗獲佳效。

【藥方引自】《名醫(yī)名方錄》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芦溪县| 崇义县| 措勤县| 嘉善县| 永平县| 海城市| 景德镇市| 新和县| 溧阳市| 德州市| 阿克苏市| 武川县| 敦煌市| 仁怀市| 毕节市| 于田县| 高碑店市| 广灵县| 宜川县| 大宁县| 崇明县| 涿鹿县| 湟源县| 中西区| 嘉义县| 兰州市| 铜梁县| 鱼台县| 静安区| 宜兰市| 鄢陵县| 靖宇县| 米林县| 安吉县| 石河子市| 稻城县| 临江市| 大渡口区| 靖远县| 沈丘县| 隆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