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疏肝化瘀湯(趙小英方)

【藥物組成】柴胡13g,生赭石16g,枳殼13g,陳皮13g,川厚樸13g,紫丹參20g,白術(shù)13g,郁金13g,紅花11g,紫蘇梗13g,旋覆花11g(布包),赫芍、白芍各16g。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溫服。早晚各1次。忌惱怒,慎勞作。

【功效主治】寬胸通脈,疏肝化瘀。適用于肝郁型呃逆。

【病例詳解】謝某,女,55歲,工人。

1997年12月16日來醫(yī)院就診。患者呃逆2年。近2年來飲水后即作呃逆,噯氣,血壓不穩(wěn),頭暈,肢麻,一直服用西藥降壓,血糖升高,現(xiàn)已基本控制,心電圖提示未見異常。絕經(jīng)已2年。刻下癥見:呃逆,胸悶氣憋,心悸,時作心前區(qū)疼痛,納食尚可,睡眠不實,二便調(diào),煩燥,情志多波動。舌暗紅,苔少。脈沉弦細(xì)。中醫(yī)辯證:肝郁氣逆,胸陽不展。服藥14劑后胸悶、呃逆大減,飲水后亦無礙,余癥同前。上方枳殼易枳實,陳皮易青皮,減丹參、紅花、紫蘇梗,加砂仁13g,柿蒂11g,半夏13g。繼服。連服2周,呃逆一直未作,頭暈、肢麻亦減,睡眠轉(zhuǎn)佳,但血壓不穩(wěn),善太息。上方減枳實、青皮、厚樸、白術(shù)、郁金、砂仁,加佛手13g,生地黃28g,紫丹參16g,陳皮13g,澤瀉16g,牛膝16g。調(diào)治血壓及余癥。

【專家按語】呃逆屬中醫(yī)里的胃氣上逆之證,臨床多見寒、熱、虛、實4種。實證中常見寒邪傷胃和肝火犯胃;虛證中以脾腎陽衰及胃陰不足為多。本例患者飲食如常,知胃之納谷腐熟職能尚健;究其呃逆起因,不因寒熱,便如常,唯慮因肝氣之橫逆所致;詳察病史,并未有郁怒之因,但據(jù)其處絕經(jīng)之期,血壓不穩(wěn)之狀,情緒易于波動,系陰陽失調(diào),肝體陰不足,疏泄無力而致肝郁。一般飲入即吐,多為水飲停胃之逆;本案飲后而呃逆,除飲后不得溫化下行外,尚有氣機(jī)之阻滯,因致胃氣逆上作噦。氣滯加水飲阻滯清陽之升,血行因而不暢,胸陽不得宣展,故見胸悶而痛、心悸不安;天癸已絕,氣血日虛,陰陽失和,肝陰血不足則疏泄無能,故脈沉細(xì)而弦。脈證合參,證屬肝郁氣逆、胸陽不展。中醫(yī)治療用本文湯加減以鎮(zhèn)逆上之氣,柴胡、芍藥、陳皮、厚樸、郁金、枳殼疏肝解郁;丹參、紅花、赤芍活血化瘀;白術(shù)一味有“見肝之病,當(dāng)先實脾”之意。服藥后呃逆止,當(dāng)逐漸加強(qiáng)挾正之力。

【藥方引自】《趙小英驗案精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夹江县| 长武县| 平远县| 天门市| 东阿县| 宜君县| 河西区| 柞水县| 介休市| 集贤县| 徐汇区| 江津市| 财经| 井陉县| 台中市| 延寿县| 乌审旗| 社会| 新河县| 满城县| 墨玉县| 周至县| 襄垣县| 桃园县| 来凤县| 临西县| 自贡市| 寻乌县| 凤城市| 康定县| 仙居县| 元阳县| 麻栗坡县| 永清县| 武鸣县| 长治市| 册亨县| 华坪县| 高唐县| 台北县| 贺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