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補氣化淤湯(許銀芝方)

【藥物組成】白芍11g,山楂肉16g,蒲黃4.5g,五靈脂7g。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各1次分服。

【功效主治】活血化淤,行氣消滯。適用于消化不良。

【病例詳解】金某,男,41歲,教師,1976年5月11日來醫院就診。

胃病已五六年,自4個月前始,食欲不振,飲食難下,食后2h左右即作嘔吐,吐之黃水,吐后方感舒服,大小便俱閉塞難通,腹脹,自覺有水氣停在胃中,形體黃瘦,飲食日減,時覺腹痛。脈弦,舌淡紅無苔垢。診為下關上格之癥,由于氣滯血淤所致。廣東省人民醫院X射線鋇餐檢查報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并不完全性梗阻,排空延遲。治以消滯行氣,化淤活血。投以原方。

服上方后第2天已能進食,胃痛亦止,大便得下溏糞,小便通利,腹脹稍減脈緩弱。繼予下方:陳皮1.8g,五靈脂11g,蒲黃6g,山楂肉16g,清水煎服,每天1劑,早晚兩次分服。

自覺飲食、二便已正常,平臥后覺有水氣自上而下,脈弦,舌淡轉紅,處方:法半夏7g,郁金7g,黨參7g,佛手7g,丹參11g,白芍11g,清水煎服,每天1劑,早晚分兩次分服。

胃口比前稍減,多食后自覺消化不良,大便溏薄,食糖質后有腸鳴,舌淡潤,脈緩。此為脾虛氣滯,用補氣健脾法:茯苓11g,白術7g,扁豆11g,陳皮2.4g,懷山藥11g,蓮子肉11g,炙甘草6g,法半夏7g,砂仁6g(后下),炒山楂11g,每日1劑,早晚兩次分服。

各癥已除,但不能多食,多食則覺消化不良,脈緩,舌苔薄白。用下方善后:扁豆11g,山楂肉16g,茯苓11g,竹茹7g,橘紅4g,每日1劑。

【專家按語】中醫稱本病名為關格,關是下關,二便不通;格是上格,飲食難進。病因為氣滯血淤,阻塞幽門,上下不通之故。山楂肉有化惡血、消食滯的功能,單味為方,名獨圣散(《醫宗金鑒》),除腸胃心脾之淤滯。失笑散(《局方》)化淤通脈,止心中絞痛及幽門痙攣。二方合用通胃腸痞結,亦有捷效。

【藥方引自】《中華名醫名方薪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水市| 兴和县| 潞城市| 绍兴市| 磐石市| 衡阳县| 麦盖提县| 遂川县| 那曲县| 南皮县| 句容市| 施秉县| 长治市| 崇明县| 全南县| 博爱县| 美姑县| 柞水县| 车致| 沧州市| 武隆县| 民勤县| 米脂县| 新源县| 城固县| 即墨市| 阿克陶县| 大埔县| 仪征市| 襄汾县| 轮台县| 天全县| 南昌县| 宝丰县| 夏津县| 隆尧县| 香格里拉县| 肇庆市| 和林格尔县| 富川| 郴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