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化瘀養胃方(孔國輝方)

【藥物組成】厚樸13g,蒼術13g,陳皮13g,萊菔子13g,白芍16g,黃芪28g,地龍13g,當歸17g,川芎13g,丹參16g,甘草6g。

【用法用量】藥用水浸泡半小時,煎30分鐘,每劑煎2次,將所得藥液混合。每日1劑,分2次溫服。

【功效主治】養陰清熱,化瘀養胃。適用于腹脹胸悶,大便無常,食納差。

【加減應用】食納欠佳,上方加雞內金13g,山楂、焦三仙各16g。

【病例詳解】孫某,男,41歲,2002年1月來醫院就診。

自訴食后腹脹時作1月余,伴見納差、噯氣、吐酸,多能自行緩解,大便不暢,舌苔膩微黃,舌質淡胖,邊帶齒痕,脈沉弦細。曾經在門診做B超檢查提示為肝、膽、胰、脾未見異常,胃鏡檢查診斷為淺表性胃炎,口服嗎丁啉及木香順氣丸治療效果不佳。中醫認為此病乃中醫之消化不良癥,多為七情、飲食所傷造成的胃腸功能失調,因而經常規檢查往往胃腸無器質性病變,此多屬胃腑不降,脾胃失和。用上藥治療,7劑即愈。

【專家按語】消化不良一病其病因雖有氣滯、熱郁、寒凝、濕阻、血瘀、食滯、飲停、陰虛、肝火、氣虛等,但其病機要點在于濕(食)、氣、瘀、寒四項。因胃為五臟六腑之大源,主受納腐熟水谷,其氣以和降為順。脾胃的受納運化,中焦氣機的運行,有賴于肝之疏泄,“土得木而達”。中醫認為不論何種原因導致的消化不良必然影響脾胃的正常功能而致停食停濕,影響氣機的升降而出現氣滯、氣逆。因此提出治消化不良四大法則:一為治氣,治氣者一方面要解郁疏肝,止痛行氣;另一方面要注意下氣降氣,使胃氣和降。故理氣是治療消化不良的主要治法,如《景岳全書》中所述:“消化不良證,多有因食,因寒因氣不順者,然因食因寒,亦無不皆關于氣,蓋食停則氣滯,寒留則氣凝。所以治痛之要,但察其果屬實邪,皆當以理氣為主。”可見治氣之重要。二為治濕消食,脾胃互為表里,脾胃失調常停濕停食,使中焦壅塞,氣機不暢。故治濕消食之法,與行氣解郁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濕食既除,氣機通暢,“通則不痛”。三為治瘀,消化不良氣滯者多久病者多,氣滯則血瘀,久病必入絡。《臨證指南醫案》:“初病在經,久痛入絡,以經主氣,絡主血,則可知其治氣治血之當然也。凡氣既久阻,血亦應病,循行之脈絡自痹,而辛香理氣,辛柔和血之法,實為對待必然之理。”四為治寒,胃為陽土,貪涼飲冷,過服生冷寒涼,常致氣機凝滯,胃氣不和,收引而痛,正如《素問·舉痛論》所說:“寒氣客于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急引,故痛。”

【藥方引自】《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山市| 潢川县| 太白县| 新津县| 鄢陵县| 邻水| 滨海县| 日喀则市| 新河县| 宿迁市| 即墨市| 渑池县| 双牌县| 鄂州市| 拜城县| 前郭尔| 乌拉特前旗| 海口市| 蕉岭县| 周口市| 泌阳县| 和林格尔县| 沾化县| 昌图县| 舞阳县| 德惠市| 石景山区| 宜兰市| 永昌县| 惠州市| 安新县| 原阳县| 吉林市| 湖北省| 宜兰县| 大庆市| 治多县| 奈曼旗| 缙云县| 泊头市| 康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