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溫中愈瘍湯(武桂梅方)

【藥物組成】白術、川厚樸、甘松烏賊骨、生姜、元胡各13g,黨參、茯苓、劉寄奴各16g,桂枝、炙甘草各6g,白芍11g,砂仁10g,大棗3枚。

【用法用量】每日1劑,先將藥物浸泡半小時。用武火煮沸,再改文火煎30分鐘,取汁約150毫升,再將藥渣加水二煎。兩汁混合,早晚兩次溫服,以飯后2小時服用為。

【功效主治】理氣活血,溫中健脾。適用于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糜爛性胃炎等病。癥見胃脘隱痛、餓時痛甚、喜暖喜按、得食痛減、腹脹噯氣、手足欠溫、身倦乏力、大便溏薄、舌質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膩、舌體胖大邊見齒痕、脈沉細等。中醫辯證屬脾胃虛寒、氣滯血淤者。

【方解方義】溫中愈痛湯以《傷寒論》小建中湯合《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四君子湯為基礎;中醫通過臨床實踐加減化裁而成。用于治療飲食生冷不節、淋雨受寒,中陽不振,虛寒凝滯,或久病脾胃陽虛,復加飲食寒冷所傷,氣血不暢而成潰瘍者。方中以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益氣健脾;桂枝、白芍、生姜、大棗配炙甘草營衛調和,補虛溫中,緩急止痛;砂仁、厚樸、甘松、劉寄奴、元胡疏肝和胃、理氣止痛;烏賊骨生肌斂瘡,制酸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溫中健脾、活血止痛,生肌愈瘍之效。

【加減應用】如語言無力,形寒畏冷、四肢欠溫,加黨參15~28g;如潰瘍出血,大便色黑如柏油樣,加白及12g,三七粉4g(分2次沖服),黑地榆12g;如食少脹滿,加焦山楂、神曲、麥芽各11g。

【專家按語】醫家提醒,本方多香燥,易傷陰津,故陰虛者不宜使用。對于脾胃虛寒者也應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藥方引自】《當代妙方》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谷县| 神农架林区| 隆化县| 卢湾区| 民和| 黎城县| 贵溪市| 天全县| 海城市| 小金县| 孙吴县| 中方县| 安新县| 浙江省| 湖北省| 双柏县| 亚东县| 聂拉木县| 堆龙德庆县| 喀喇| 金沙县| 清水县| 小金县| 十堰市| 章丘市| 庆云县| 青田县| 巴彦县| 府谷县| 溆浦县| 汽车| 孟津县| 塘沽区| 洱源县| 霍山县| 宣恩县| 东乌| 达州市| 武平县| 应城市| 班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