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腸病藥方大全:速查白話版 現代家庭健康生活中醫手冊
- 趙國東主編
- 674字
- 2019-11-26 18:31:21
止痛和胃湯(任小巧方)
【藥物組成】烏賊骨、佛手各16g,當歸、炒白芍、五靈脂、川楝子各11g,扁豆24g,白檀香(后下)、炙甘草各7g。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2次,早晚各服1次。
【功效主治】化淤止痛,疏肝和胃。適用于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慢性胃炎。癥見消化不良,胃脘疼痛、噯腐吞酸、嘈雜、嚴重者消瘦體弱,大便有潛血等。
【方解方義】胃潰瘍和慢性胃炎的病因較為復雜,如若癥屬肝胃不和者,運用疏肝和胃法可以取效。方用當歸,白芍養血和肝;川楝子、佛手、檀香疏肝止痛理氣;五靈脂化淤鎮痛;扁豆利濕和中;烏賊骨制酸護膜,共湊和胃疏肝、止痛化淤之效。
【加減應用】胃寒嘔吐,加干姜8g,砂仁10g(后下);大便干結,加冬瓜子20g,牛黃10g,郁李仁16g(二味均搗碎);病久氣血虛弱、身體消瘦,加黃芪16g,鹿茸6g,白及7g(二味研末,分2次沖服);慢性胃炎,消化不良,加陳皮、六神曲、炒麥芽各7g,焦山楂6g。
【病例詳解】苗某,男,39歲,2003年11月28日來醫院就診。
患者自訴患慢性胃炎10年,平時胃脘脹痛,泛酸,時有惡心脹悶,時輕時重,曾經中西醫結合治療,每遇饑餓時發作,時好時壞。見胃脘部脹痛,滿悶不適,納差,泛酸,乏力,饑餓時加重,患者痛苦病容,面色萎黃,上腹壓痛明顯,舌體胖,苔薄白,脈弱。胃鏡檢查診斷為慢性萎縮性胃炎并糜爛,十二指腸球炎。中醫遂以上方加減服用20劑,諸癥皆消。
【專家按語】消化性潰瘍病因為肝胃不和,癥見胃脘脹痛時發時止,痛連脅或背部,噯氣泛酸,或口苦、干嘔、矢氣多,舌質淡紅,舌苔白,脈弦緩或弦細。中醫疏肝理氣,和胃止痛。故用自擬止痛和胃湯加減治之。
【藥方引自】《當代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