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暖胃溫脾湯(蔡小蓀方)

【藥物組成】橘紅16g,半夏16g,茯苓7g,蒼術23g,厚樸21g,陳皮21g,甘草7g,生姜18g,烏梅1枚。

【用法用量】水浸泡方藥約半小時,然后用大火煎藥至沸騰,再以小火煎煮30分鐘;每日1劑,分3次溫服,6劑為1個療程,需用藥5~8個療程。

【功效主治】化痰除濕,溫暖脾胃。適用于消化性潰瘍。

【方解方義】暖胃溫脾湯方中半夏利濕化痰,治胃酸過多,益氣和胃。陳皮理氣燥濕,醒脾化痰,與半夏相伍,一升一降,調理氣機。茯苓健脾利濕,使脾主運化水濕,使痰無從生,并使水濕從下而去。生姜既能助半夏、陳皮降逆理氣,又能助半夏、陳皮和胃養脾,并能解半夏毒性。蒼術燥濕醒脾運胃,使脾能運化水濕,使胃活血祛瘀治病以求本。厚樸、橘紅理氣化濕,助蒼術行氣燥濕。用烏梅少許,斂陰生津,制約燥濕化痰藥不傷陰津。甘草益氣,使氣能化濕,并調和藥性。

【加減應用】若脾虛者,加白術、茯苓、玉米須以健脾燥濕利濕;若腹痛明顯者,加延胡索、丹參以行氣活血止痛;若嘔吐明顯者,加竹茹、代赭石,以重鎮降逆止嘔;若腹瀉明顯者,加大腹皮、茯苓,以滲濕利濕等。

【病例詳解】李某,女,45歲,工人,1997年5月來醫院就診。

自訴胃部脹痛并噯氣吐酸水2年,1996年6月作鋇餐造影檢查被診斷為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服用中西藥物療效不佳。現癥見胃脘脹痛,按之稍甚,牽及脅肋背部亦痛,中脘嘈雜,食冷即瀉,泛酸吐酸,時有暖氣,大便干結,口干喜飲,情緒不佳或勞累、受涼后胃痛加重,舌淡暗尖紅,苔薄白稍黃,脈沉緩稍弦。中醫辨證屬脾胃虛寒,邪熱郁阻,肝氣橫逆,升降失職,胃氣失和。服上方30劑后復查:潰瘍愈合,胃炎消失。

【藥方引自】《臨床用方配伍技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尼勒克县| 莆田市| 会同县| 中卫市| 尚义县| 平邑县| 萨迦县| 长兴县| 德庆县| 子长县| 都兰县| 渭源县| 安福县| 封丘县| 惠东县| 清丰县| 建湖县| 明光市| 辽源市| 凌源市| 高邮市| 含山县| 贡山| 额济纳旗| 苏尼特右旗| 鲁山县| 福安市| 丰镇市| 新田县| 金乡县| 河曲县| 商南县| 德清县| 思茅市| 庆安县| 本溪市| 克山县| 个旧市| 河北省| 太康县| 黔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