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腸病藥方大全:速查白話版 現代家庭健康生活中醫手冊
- 趙國東主編
- 865字
- 2019-11-26 18:31:19
清胃溫脾湯(葉漳深方)
【藥物組成】黃芩16g,蒲公英16g,肉桂6g,丁香6g,海螵蛸28g,炙甘草16g。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分2次溫服。

蒲公英
【功效主治】寒熱并用,清胃溫脾。用于急性活動期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胃炎。此型病人經胃鏡觀察,表現為胃黏膜水腫、糜爛、充血。臨床表現為急性發作性胃部脹痛,噯氣吞酸,痛時四肢不溫,納少,舌苔黃,脈弦細。
【方解方義】患者胃部急劇脹痛,胃酸多,舌苔黃,脈弦細為胃經積熱邪實之表現。四肢不溫,納少,脈細為脾陽不足,不能充于血脈,達于四肢。以上為脾虛胃實,寒錯熱雜,脾郁胃滯之脈證。蒲公英性苦寒,解毒清熱,活血消腫,解食毒,散氣滯。可入陽明經、太陽經,化熱毒消腫核。常用于治療氣滯血瘀、熱毒較盛的腸癰潰瘍等病癥。黃芩苦寒,清熱化濕。“黃芩主腸澼、瀉痢、惡瘡、疽蝕、火癰。”療痰熱,胃中熱。肉桂性辛溫,散寒溫陽止痛。現代藥理研究:肉桂能擴張血管,使血液循環旺盛。有通經鎮痛作用,加快癰疽消散,有助于潰瘍的愈合。丁香性辛溫,散寒溫經,行氣消脹,止壅脹風毒諸腫。以上4味藥,蒲公英配肉桂;黃芩配丁香,一苦一辛,一寒一溫,一通一降,共奏辛開苦降,寒熱并用,兩調脾胃,使脾胃之郁閉得以疏通,疼痛自止。同時肉桂、丁香之辛溫監制黃芩、蒲公英之苦寒敗胃或損傷脾陽。蒲公英、黃芩之苦寒,可佐肉桂、丁香之走竄之性耗傷胃陰。甘草甘平,補中緩急,調和諸藥。現代藥理研究:甘草浸出液能抑制胃酸分泌,加強胃黏膜保護屏障,可止痛止酸。海螵蛸性咸溫,止酸、止痛、散結。“止瘡多膿汁不燥”。能促進潰瘍的愈合。以上諸藥共奏苦寒清瀉胃熱,甘溫溫補脾陽,寒熱并用補脾清胃。虛實兼顧,疏理氣機,通則不痛。
【病例詳解】金某,男,23歲,2009年10月2日十二指腸潰瘍,患者胃炎急性發作。患者胃部劇痛,吐酸,噯氣,四肢不溫,納少乏力,脈弦細。大便隱血(++++),曾服西咪替丁等藥,疼痛不止。用本方6劑痛止,大便隱血轉陰。服30劑后復查胃鏡:潰瘍愈合,胃炎消失。
【專家按語】此方治愈急性活動期消化潰瘍多例,均獲得較好療效,且無任何副作用。
【藥方引自】《臨證經驗薈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