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館服務均等化與資源共享(下冊)
- 萬群華 胡銀仿
- 2895字
- 2019-11-28 12:29:33
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服務和職業理念
(浙江省開化縣圖書館,324300)
圖書館作為人類文明的集散點,是知識傳播的主渠道、信息傳遞的重要樞紐,是廣大民眾的終身學校、社會文明的中心、知識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中介機構。因此,公共圖書館在創建和諧社會中的地位非但不會降低,反而要抓住機遇,擔負重任,從圖書館“軟環境”入手,以人文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進步。
一、提升圖書館服務意識
20世紀60年代,人們提到開化縣圖書館時,想到的就是一個大雜園,當時的圖書館所屬是在文化館的一個科室部門,只有26m2的借書室和一個30m2的閱覽室。這個名詞給當地老百姓的概念理解就是一個存書的倉庫,人們只可以在這里借書還書而已,規范的說法是傳統的圖書館是以館藏文獻管理和服務為基礎的運行機制,其格局限于采訪、分編、典藏、流通、閱覽等業務的運作上;其工作重心是館藏文獻的管理和收藏;其目標是圖書等文獻資料收藏量的最大化,而讀者服務工作只處于次要地位。現今,開化縣圖書館已經處于一個全新的世紀,有了自已2300m2的五層館舍,其館藏文獻與服務理念都有相當大的變化,圖書館所扮演的社會角色也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這就有必要對新時期圖書館的社會角色做一個新的審視。
二、圖書館是傳播文化和信息的樞紐
完整意義上的圖書館是人類知識信息的搜集、整理、傳遞的重要樞紐。隨著浙江省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投入和快速發展,以及多次舉辦了縣、市級資源共享技術培訓班,加強了技術力量。圖書館傳播信息的手段也發生了深刻變化:載體形式從紙質的印刷文獻發展到包括膠片、磁帶、光盤機讀文獻、網絡數據庫等各種載體文獻;傳播方式從傳統的手工操作發展到計算機互聯網操作;服務內容從簡單的文獻服務發展到揭示文獻內涵,為讀者提供快捷優質的服務。在新世紀,圖書館將進一步充分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搜集、整理、存儲、開發科技、經濟信息,承擔著傳播信息樞紐的重要社會角色。
三、圖書館是人們終身教育的基地
教育不應只限于兒童和青年,人只要活著就應該不斷學習。而學校教育只能占人生教育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教育還是來源于社會和個人的自學,圖書館以其豐富的藏書和文獻資料以及多樣化的信息載體為基礎,關涉古今,囊括了中外的各個學科,各種知識,成為一所社會綜合大學。它作為終身教育最方便、最廣泛、最廉價的基地,集眾多家教育于一身,對人們的文化、知識、道德修養以及專業技能等進行全方位的教育。因此,圖書館必將成為時代的寵兒,終身教育的主角。
四、圖書館是讀者精神食糧的樂園
圖書館是文化薈萃的寶庫,這里有人們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糧。雖然新技術為圖書館帶來了巨大變化,數字圖書館或虛擬圖書館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圖書館的信息處理和讀者服務方式。但是圖書館作為一個為人們服務的社會文化機構的性質沒有變,它所提供的服務也將遠遠超出書的范圍。圖書館一般都把文化活動設施看作是圖書館建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利用自己得天獨厚的文化設施舉辦各種文化娛樂活動和各類講座培訓班,為眾多的讀者帶來了高品位的文化享受。現今,開化縣圖書館已經構建了較完整的縣域藏借書體系,學生一卡在手,全館通用,提高了藏書的利用服務率。另外,在縣財政較困難的情況下,還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各種形式發動單位和社會團體、個人捐送圖書,從而加快了縣級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人們最終把圖書館作為自己精神生活的樂園也是無可置疑的。
五、圖書館是人文服務提升的途徑
圖書館匯集了人類的大部分知識,它豐富的藏書和大量的歷史文獻資料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記錄和歷史檔案。各個學科、各門類知識都在圖書館的館藏文獻中有所記錄、有所反映,正是通過各種知識載體和知識信息的傳遞與收藏,圖書館保證了社會文明發展的連續性。2007年年底浙江省文化廳為了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會議精神,進一步提升全省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由省文化廳主辦、浙江圖書館承辦、省圖書館學會協辦的業務知識培訓班,共開設了七門課程,設有參考咨詢、網絡數字化建設、讀者服務、標引編目、古籍工作、地方文獻工作、圖書館和社會教育等課程。通過七門專業知識的培訓學習大大提升全省公共圖書館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從而更好地為讀者服務。人類文明進步表明,圖書館是社會文明的標志。國際上通常用一個國家擁有圖書館的數量與規模、館藏的數量與質量等作為衡量該國文明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
六、社會和諧進步的變化對其自身的影響
由于時代的進步,信息社會的到來,圖書館本身將不斷的變化以適應其社會角色的不斷演變:
1.其內部結構模式發生分化
圖書館其主體保持著靜態的“積累”和“管理”職能為主的結構形態,依然以采→編→藏→借閱這一套內循環形態為基本模式,另一方面將循著收集→研究→開發→應用運行模式逐漸壯大,同時運用電子信息技術和通訊技術為社會提供信息服務而成為圖書館的一大部門。兩條運行模式并行不悖,并相互補充和滲透。由此,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功能產生了質的飛躍,圖書館將成為未來社會信息的需求資源地之一。
2.藏書體系和結構更趨完善
文獻采購收藏與出版比量顯著提高,再由于現代電子和通訊技術的應用和普及、人員結構、素質的改善,使圖書館履行社會職能的能力大大提高,發展到一個不同質的新水平,各個層次各種不同需求的讀者、用戶都基本能在圖書館找到所需的文獻資料和各類信息,到那時才可以說,圖書館為社會建立起了基本的文獻保障體系,初步實現社會公民的文獻資源共享。
3.圖書館將社會教育職能得到強化
開化縣圖書館利用現有的館舍經常舉辦各種會議、報告、知識講座、文化科技展覽、民間團體表演和各種書展,從而加強和外界的橫向聯系圖書館的泛文化色彩也將更加濃厚,使之成為公眾經常參與的政治、文化中心,成為社會精神文化休閑的重要場所。
4.社區圖書館得到充實與發展
在抓好公共圖書館中心館建設的同時,也要十分重視社區和基層圖書室的建設。我國社區圖書室建設相對滯后,讀者涌入公共圖書館借閱,而公共圖書館自身系統薄弱,無法兼顧普通閱讀和深層次服務,只有在中心館統率和指導下,借助現代化的技術設備,把公共事業輻射到全社會的四面八方,才能形成既方便讀者又有利于圖書館事業規模發展的格局。社區圖書室的創辦形式需突破傳統的服務手段,利用社區強大的輻射能力,把握住政府對社區建設的高度重視和切實投入,以及社區圖書室作為“百姓身邊的圖書館”所具有的閱讀普及性和地域便利性,學習國外建設分館之先進經驗,通過多種形式,組建社區圖書室,為實現公共圖書館資源的社會共享創造條件。
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社會和諧必然提上日程,這是社會發展規律,更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深化的結果。只有利用各社會職能部門,其中包括文化部門圖書館的發展,使經濟與人的發展相得益彰,才能創建公正有序、充滿活力的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馬慶云.新世紀對圖書館事業發展走勢的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1(3)
[2]張曉林.走向知識服務.尋找新世紀圖書情報工作的生長點[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0(5)
[3]孟雪梅.劉巖芳.圖書館資源運行方式及支撐理論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01(3)
[4]番寅生.圖書館管理工作[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