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圖書館服務均等化與資源共享(下冊)作者名: 萬群華 胡銀仿本章字數: 3300字更新時間: 2019-11-28 12:29:34
圖書館服務逐步實現基本均等化之初探
(浙江蒼南縣圖書館,325800)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務體系的基礎,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圖書館服務屬于基本公共服務范疇,實現基本均等化是廣大人民群眾夢寐以求的愿望。今天我們提出圖書館服務逐步實現基本均等化的理論研究,十分符合我國當前的社會需求。
作為圖書館人,我們要對圖書館服務逐步實現基本均等化的理論進行研究,就必須從我國現階段的實際情況出發,搞清楚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的內涵是什么?為什么必須逐步實行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的制度建設呢?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的主要內容?應如何為此提供相應的體制保障等。
一、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的內涵及客觀必然性
1.全體公民享有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機會應該均等
我國有13億人口,盡管每個人的天賦能力不同,所需要的知識資源也不盡相同,但在享受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機會方面應該是均等的。不論是城鎮還是鄉村,每個公民都應該享有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機會。
2.全體公民享有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條件應該大體相等
大體相等不是搞平均主義,而是大體均等或相對均等。當然,這里講的是公共圖書館的服務的條件應該大體相等。不論是城鎮還是鄉村,每個公民都應該享有相對的圖書館設施、人均圖書擁有率和服務時間等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條件。
3.要尊重社會成員的自由選擇權
社會成員的需求千差萬別,某些社會成員可能不去享受社會為之提供的公共圖書館服務,如有的家庭可能不愿意到公共圖書館來借閱,而是要到新華書店去就讀或者買書。這是完全是可以的,應該尊重這些社會成員的選擇權。尊重人民的自由選擇權與尊重人民享有均等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權利并不矛盾。而且,在公共圖書館服務的范圍之內,也應該想方設法讓人們有自由選擇的空間。
二、逐步實現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之分析
1.從理論角度來分析
實行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是體現以人為本和彌補現有公共圖書館分布失調或不足的重要制度。堅持以人為本,就是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既滿足全體人民的物質生活需要,也要滿足其精神生活的需要。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就必須實行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我國改革開放的經驗都說明,在提供公共圖書館服務方面,市場機制卻存在著局限性,難以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需要通過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的機制來彌補。
2.從實踐角度來分析
實行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是緩解社會矛盾的現實需要。目前,我國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但也存在不少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與問題,如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經濟社會之間發展不平衡等。就區域發展差距來說,其實就是科學文化和科學技術的貧乏,試圖在短期內讓中西部趕上東部發達地區是有困難的。而在經濟總量和人均國民收入一時趕不上發達地區的情況下,在民眾的公共圖書館服務方面逐步實現均等化則是可能的。因此,縮小公共圖書館服務方面的差距,對于緩解區域發展矛盾具有積極作用和重要意義。
當前,廣大人民群眾對公共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服務的需求迅速上升,與公共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服務供給不足,且配置失當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關系群眾的知識需求問題越來越凸顯。逐步實現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是緩解和消除這些矛盾現實可行的選擇。
3.從國際角度來分析
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是當今世界大多數國家社會政策的發展趨勢。現在很多國家都把公共圖書館服務的供給作為治理國家的重要政策。一些國家之所以比較穩定,與其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均等化密不可分。我國逐步實行這項制度,也是與國際接軌的一個必然趨勢。
三、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的主要內容
把握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的內容,應注意兩點:一是范圍要適中——不能過大或過小;二是標準要適度——不能過高或過低。基于此,我國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應包括四方面的內容:
1.在“民生服務”方面實現均等化
知識是要通過閱讀獲得的,閱讀是民生之本。人民群眾能不能享受公共圖書館服務,首先要看閱讀服務。我國目前面臨著巨大的閱讀壓力,解決閱讀問題要確立讀者自主選擇、市場調節和政府促進的機制。從政府角度來說,應把“促進閱讀”擺在公共圖書館服務的突出位置,強化促進閱讀的職能,保證閱讀服務的均等化。比如,以城市為中心逐步建立閱讀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特別是做好面向全體讀者的閱讀培訓和信息服務;建立縣(市)、鄉鎮(社區)兩級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建立面向困難地區、困難群體的閱讀援助制度。目前,這項工作的難點在于城市與農村的社會保障差距較大。公共圖書館只建立到縣級。應該在繼續推進城市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同時,著力加快農村圖書室事業發展步伐,以盡快建立并完善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鄉鎮(社區)圖書室建設的制度,并逐步實現城市和鄉村全覆蓋。
2.在公共圖書館基礎設施方面實現均等化
公共圖書館基礎設施是不以營利為目的,而是提供公共服務為目標。政府應全力予以投資并加強管理,如文化站點基礎設施。當然,政府對基礎建設不可能全部包攬,可根據不同情況制定不同政策。
為全體公民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是“公益基礎性服務”方面實現均等化的內容。國家已經把鄉鎮文化站圖書館建設作為指標來考核各級政府的績效。對于這些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和公共文化服務,每一個公民都應該有權平等地享受。
3.在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方面實現均等化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精神文化產品的需求日益旺盛。公共圖書館、農村圖書室是屬于政府應該提供的基本文化事業服務機構。在提供精神文化產品方面,要根據當地的實際需求而努力提供。目前,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質量與人民群眾的需求之間存在著不足和脫節現象。公共圖書館要根據地域文化的需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積極發展公共文化事業,以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的體制保障
逐步實現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必須有相應的體制保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公共財政的保障
應該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建立和完善公共財政體制。財政資金應加大對目前比較薄弱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領域的投入。當前尤其要確保新增財力主要投向鄉鎮(社區)公共圖書館基礎設施方面。同時,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通過中央財政轉移支付來縮小東西部之間在鄉鎮(社區)公共圖書館服務上的差距。
2.城鄉協調發展為保障
阻礙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最突出的問題是機會不均等,尤其是城鄉分割的體制使廣大農民和進城的農民工沒有享受到應有的“國民待遇”。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加快建立有利于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機制。一方面,繼續推進城鎮化進程,加快勞動力向城鎮轉移的步伐,并解決農民工的身份問題;另一方面,政府應把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轉向農村,逐步加大對農村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投入。
3.公共服務型政府的保障
我國公共服務供給的短缺與政府有關。政府的“位”定在哪里?應該定為“服務型政府”。為此,應抓緊做好幾項工作:第一,實現政府文化職能部門的根本轉變,并建立健全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的考核體系,強化對地方政府的公共圖書館服務行政問責;第二,推進與政府機構緊密相關的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對于與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密切相關的文化等事業單位,按照公共性、準公共性和營利性區別對待的原則和辦法進行分類改革。使公共性的圖書館成為服務型政府的有力保障。
《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意見》中還提到:鼓勵和支持各類組織、企業和個人開展社區服務……鼓勵和支持有關單位服務設施向社區居民開放。按照互惠互利、資源共享原則……有關單位開展社區服務,既可以單獨經營,也可以與社區組織聯營共建。可見,在鄉鎮(社區)這一塊的公共圖書館建設方面另有一方面的文章可做。
圖書館服務逐步實現均等化是公共服務體系不可缺少的一步,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國家要不斷加大對困難地區公共圖書館建設的財政轉移力度。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均等化,使更廣大的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同沐公共圖書館的陽光雨露。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2]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意見
[3]劉尚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及政策路徑.國家財政部財科所,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