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館服務均等化與資源共享(下冊)
- 萬群華 胡銀仿
- 3759字
- 2019-11-28 12:29:29
淺談基層圖書館的建設與服務
(北京市宣武區圖書館,100053)
圖書館是社會需求的產物,其天職就是為社會提供服務。圖書館的社會價值是通過服務體現的。目前,許多大型圖書館都在進行數字化的試驗。傳統圖書館是否還會存在?基層圖書館需要怎樣建設?我們必須對這些問題有個明確的認識,因而有必要對新時期基層圖書館的發展模式進行探討。
一、基層圖書館的數字化發展趨勢
21世紀是知識經濟和全球信息化的世紀。在這個世紀中,知識信息將成為促進社會發展的第一需要,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途徑也將發生很大的變化。圖書館信息資源的范圍、信息載體的類型、信息技術的先進程度、圖書館建筑的結構與功能、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觀念和專業技能、圖書館的管理水平、圖書館之間的合作關系等將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但是,圖書館作為一個區、縣文獻信息中心的地位沒有改變,圖書館為區、縣服務的宗旨沒有改變,圖書館傳承人類文明、提供文化科學知識、傳遞科技信息的功能沒有改變,基層圖書館的教育職能和情報職能更不能改變。
21世紀,數字圖書館將飛速發展,它所具有的信息載體存貯能力強,體積小,信息傳遞距離遠、速度快,信息資源全球共享,信息獲取不受時間、區域限制等特點給傳統圖書館以巨大的沖擊。但是,數字圖書館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實體,而是一個虛擬信息空間,它不可能離開傳統圖書館獨立發展,而要依賴于傳統圖書館;它有其脆弱性和局限性,其發展也需要一個過程。傳統圖書館是母體圖書館,它在吸收了數字圖書館的優點之后將充滿活力,獲得新的發展。因此,我們說,新世紀的圖書館將是傳統圖書館與數字圖書館相互結合的混合體。
二、基層圖書館開放服務的發展方向
新的世紀是一個更加開放的世紀。圖書館應告別傳統封閉的服務方式,主動接觸社會,把自己融入開放的社會,走全方位向社會開放之路。作為基層圖書館面向網絡環境,積極開展基層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建立輻射型的開放服務系統。筆者認為,加強基層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主要有以下內容:
1.業務自動化管理
圖書館的自動化管理,能為讀者提供圖書館的全部業務工作,如外借、閱覽、多途徑檢索、查詢等。北京市公共圖書館自2002年建立了以首都圖書館為中心,以北京市區縣公共圖書館為主要成員,其他各類型圖書館積極參與,共同滿足本市居民的文獻閱讀需求服務體系。實行統一的、多功能的“北京市公共圖書館網絡聯合讀者卡”(簡稱“一卡通”),在北京市公共圖書館范圍內實現書目數據聯合檢索、圖書通借通還、信息資源共享。其服務功能包括:聯合檢索、館際互借、網上或電話續借、預約等功能。即北京市范圍內的讀者在任意一個成員館辦理聯合讀者卡——“一卡通”,就相當于擁有所有成員館的服務承諾。讀者根據自己的需要在北京市各個聯網網點借閱圖書文獻資料,并可通過就近的一家圖書館來歸還所有成員館所提供的圖書文獻,并在任意一臺互聯網終端就可以在線閱覽。通過實施上述這些措施,不斷擴大讀者的借閱范圍,方便讀者獲取文獻信息資源。
2.建立圖書館網站
網站作為重要的宣傳窗口,是發布信息的通道,是獲取讀者的各種反饋信息、與讀者溝通的橋梁,在數字圖書館建設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利于讀者及時掌握圖書館近期動態、網上檢索文獻信息。特別是圖書館的主頁是讀者進入網上圖書館首先接觸到的頁面,可為讀者提供有關圖書館的基本信息(如:業務流程、規章制度)和圖書館的業務信息(如書目檢索、電子資源、特色服務)。圖書館平時要及時更新維護主頁,及時通報圖書館的動態和工作情況。宣武區圖書館在此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并利用“讀者在線答疑欄目”廣泛收集讀者意見,不斷完善圖書館網站建設、提高服務質量,為圖書館的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
3.建立特色數據庫
基層圖書館信息化建設要突出重點和局部的優勢,建立特色文獻數據庫。特色文獻是指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某一或某些特定學科領域或地域內容的文獻。基層圖書館的特色收藏應以本地區的特點、優勢和特色為重點,建設特色文獻數據庫,并將其納入社會共享資源的基礎數據庫。北京宣武區是歷史上遼代陪都、金代中都,明京城的宣南坊、清京師的南城,也是新中國首都北京的中心城區之一。她承載了北京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她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孕育了“宣南文化”。“宣南文化”現在不僅是宣武區的,也是北京“京都文化”的精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宣南文化”也是屬于世界的。宣武區圖書館,自20世紀50年代建館以來,藏有古今各種圖書,形成了北京區級特色圖書館。尤其是在改革創新的時代大潮中,經過多年積累,建立了“宣南文化”特色文獻數據庫,在設計數據庫體系時,以館藏資源為基礎,堅持統一的標準,重視文獻信息收集的完整性和權威性,開創了北京市公共圖書館以地域文化為中心的特色圖書館。讀者和研究者可以來區圖書館或通過圖書館網站,檢索查閱“宣南文化”條目。
4.未來的圖書館將突破傳統的藏、借、閱模式
采用國際流行的布局合理、流線明晰、靈活隔斷、富于變化的開放空間格局,同時在主要入口處設置導讀系統。如為方便老年人來館學習、看報,設置無障礙的專用通道,這既方便了讀者,又便于管理。又如將80%~90%的文獻封閉式借閱的形式改為全面的開放式管理,形成了“書店式”的大空間格局。建立全開放的紙質文獻資料的閱覽系統和電子文獻信息資源閱覽室是我們實現全開放服務的方式和手段。根據文獻和讀者群體的多寡確定閱覽室的位置,以便讀者就近找到所需的資料,從而避免了上下左右到處奔波之苦;按照文獻語種、類型及主題進行分散和集中,再根據資料的多寡,將使用頻率高的普及性文獻置于建筑的低層,而將研究型、使用頻率低的文獻設置于較高的地方,充分體現了圖書館對讀者的關懷。
5.建立信息產品加工、生產及信息增值服務
真正為本地區經濟建設服務,促進社會和自身的發展。目前信息產業正在成為世界的支柱產業,依靠能源和物質消耗來推進人類文明的時代已經過去。圖書館可以利用信息資源優勢,以非計劃經濟的管理方式,以市場為導向,開展信息產品生產、加工的增值服務。
三、圖書館員的角色定位
”混合”或”復合”式的圖書館有其獨特的形態、功能、信息資源和服務方式。這些都引發出圖書館員的角色定位問題。技術與環境的變化,已經使圖書館發生了變革,圖書館員也要隨之不斷調適自己。除了傳統的文獻收集、整理與提供的任務之外,先進的檢索系統、網絡傳輸技術以及電子資源的管理與開發等又給圖書館員帶來了新的任務。
在網上資源越來越龐雜的情況下,圖書館管理員應提高專業素質,同時鼓勵、支持并創造條件讓員工繼續進修,使員工通過成人教育獲得相應的學歷,掌握專業技能,特別是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以使工作人員的信息技術水平同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相適應。要注意引進對圖書館發展有利的各方面人才,提高素質人才的比例,為圖書館造就一支用得上、留得住的高層次專門人才。
圖書館員應發揮自己獲取信息與信息咨詢的能力,扮演信息咨詢顧問的角色。蘭開斯特說過:“技術當然已經給圖書館和圖書館員的工作產生了諸多的影響。圖書館員的真正專長在于他們能夠擔當信息咨詢和信息顧問的角色,對于這種人員的需求將延續很長一段時間”。
圖書館員還要承擔起教育和培訓讀者的任務。網上資源的豐富、電子資源的增多以及檢索手段的變化,造成讀者在應用信息方面有許多困難,而且網絡本身也存在許多問題。因此要加強讀者培訓工作,起到網絡資源導航員的作用。圖書館還要給用戶提供實踐的場所和條件,成為普及網絡知識、開發信息資源的基地。同時我們注意到,圖書館員必須注重自我教育和提高,繼續教育成為時代之必需。
四、強化基層圖書館的社會教育功能
圖書館是綜合性文獻信息服務中心,具備了向社會提供繼續教育的條件和設備,而且有成功的經驗。我們應承擔起面向社會的繼續教育職能,根據市場需求為社會各類人員建立培訓中心,既為社會培養了人才,也為自身發展創造了條件。
1.走合作發展的道路
在此方面,我區基層圖書館和區積極合作,根據館社區市民的需求,開辦了計算機培訓班、開放式教育培訓班,并為提供了良好的培訓場所和設施,一度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2.加強業務培訓,提高館員自身素質
知識經濟的到來,社會對信息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也對圖書館員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挑戰。因此,我館承擔了下級街道等圖書室基層人員的培訓工作,使圖書館員能及時廣泛地了解和掌握國內外圖書館和信息產業發展的最新動態、發展趨勢和科研成果,不斷開闊視野,更新觀念,豐富知識,使館員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
基層圖書館建設是我國圖書館建設的基礎工程,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途徑。只有不斷順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擴大圖書館的功能和效益,加快圖書館的現代化建設,提高基層自動化程度和網絡化程度,提高圖書館人員的專業素質和保持圖書館人的敬業精神,才能使基層圖書館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使文獻資源的共建、共知、共享將得到實現,讀者獲取文獻信息的途徑將更為廣闊,手段更為先進,方式更為便捷。這是全社會對圖書館的要求,也是基層圖書館努力奮斗的目標和方向。
參考文獻
[1]侯揚善等.新時期大學圖書館發展模式探討[J].圖書館論壇,2001(2)
[2]王海泉.站在世紀之初展望未來之路[J].圖書館建設,2000(1)
[3]許珍兒.數字圖書館和圖書館信息服務[J].情報探索,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