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館服務均等化與資源共享(上冊)
- 萬群華 胡銀仿
- 3592字
- 2019-11-28 12:15:36
圖書館是和諧社會系統重要因素——圖書館在構建和諧校院中的作用
(湖北省咸寧學院圖書館,437100)
構建和諧社會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級政府和教育界的共同努力,黨中央特別強調全面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不斷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圖書館是積累知識、保存知識、傳遞知識的機構,它可以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知識資源支持。
一、圖書館在構建和諧社會(校院)中的作用
社會和諧的核心是人的素質的提高,達到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這就需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強大精神動力,通過文化建設,凈化社會風氣,倡導良好的社會心態,營造融洽和諧、團結互助的人際關系,形成自覺遵守社會秩序的輿論氛圍和民主、平等、法律、科學、誠信的社會環境,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在當代中國,先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圖書館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的組成部分,是和諧社會系統的一個重要因素。構建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黨全社會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圖書館作為人類知識寶庫和文化信息集散地,是保存、整理和獲取文化信息資源的重要領地,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圖書館作為知識的海洋,發揮基地的作用
一個和諧的社會必須是一個文明的社會,而每一個公民的文明素質就是鑄就社會文明的基石。公民素質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主要靠教育。圖書館是文化教育機構,各級圖書館就是提高全民素養的終身學校,是為社會建設提供智力支持,成為公民教育的重要場所。人們為了解決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隨時會有意識地利用圖書館,通過對知識的占有了解和和改造世界。用知識武裝起來的公民更容易具備適應社會高速發展的能力,為社會發展提供知識支持,推進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協調發展。
2.圖書館作為文化標志,發揮著休閑娛樂作用
和諧社會以人為本,倡導人文關懷,圖書館的主要任務是為社會提供文化熏陶,成為公民娛樂休閑的重要場所,從社會的邊緣走向社會的中心,由精走向大眾。人們不再是被動地為了解決問題而利用圖書館的資源,而是想主動地充實自己。人們開始從讀書中尋找樂趣,積極地通過對知識的詮釋、重組等活動提升知識的價值,更好地改造世界。社會的圖書館意識增強,利用圖書館成為公民的一種習慣、一種文化。圖書館源于文化,惠及民眾。圖書館里那種歷久積淀的雖不見諸文字卻彌漫在每個角落的文化氛圍被多數人認同,大家自覺地在這個文化共同體里學習和生活,成為自己的“第二書房”。當這些看法為普通人所接納,一個城市,一個學校就能形成以圖書館為支柱的文化積淀。所以,在這里人們崇尚博學儒雅,社會風尚好,一個具有人文精神的和諧社會開始形成。
3.圖書館作為文明的化身,發揮著升華精神的作用
構建和諧社會圖書館作為文明的化身,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這里圖書館的主要任務是為社會營造人文氛圍,公民在利用圖書館過程中形成的文明習慣已經內化為自身的氣質,而且這種氣質已經成為整個民族的精神,升華為治國安邦的社會動力。同樣校院圖書館的社會輻射力不斷加強,它作為整個校院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影響著校院文化的發展,其創新精神賦予了社會豐富的創新物質,并成為推動校院文化全面進步的重要力量。它深沉的文化空間、豐富的內涵給每個師生以靈魂的凈化,人們摒棄紛爭,和睦相處,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共同支撐起校院和諧的天空,真正的意義上的和諧校院最終形成。
二、構建和諧圖書館的措施
從上面看出圖書館對構建和諧社會起著如此重要的作用,我們就應該重視對圖書館的建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談談如何加強圖書館建設的措施:
1.構建和諧圖書館要建立科學的規章制度
要構建和諧圖書館必須堅持“依法治館”。要做到“依法治館”,首先要制訂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盼望《圖書館法》早日出臺。圖書館規章制度是圖書館行政機構或圖書館所制定的各項規則、章程、制度、標準、程序、辦法等的總稱,它是圖書館員工和讀者必須共同遵守的規范和準則,是圖書館開展各項工作和進行科學管理的重要依據和準繩,是實現“依法治館”的重要手段。建立科學的規章制度可以保證圖書館貫徹落實國家有關圖書館的政策和法規,促進圖書館業務水平的發展和提高,進而創造出人人遵章行事的和諧氛圍。
2.構建和諧圖書館要做好文獻資源建設
文獻資源建設是圖書館開展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圖書館應根據館藏基礎及地區或系統文獻資源布局的統籌安排,通過多種途徑,有計劃、有重點地采集國內外各種文獻資料,形成具有本館特色的館藏體系。建設本館的特色館藏體系,既方便讀者使用,又提高了文獻資源的利用率,也是信息資源共享的基礎。
3.構建和諧圖書館要更新服務理念,延伸服務范圍
和諧社會需要全民共同參與、共同努力,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思想道德水平。圖書館要立足社會、服務全民,積極引導全民學習、終身學習,推進知識創新、科技創新,從而為整個社會的持續發展積蓄能量。對于圖書館來說,館舍再大,藏書再多,也只能滿足一部分讀者的需要,因此,擴大圖書館的服務途徑,把圖書館的服務延伸到社會的每個角落顯得尤為重要,變“靜態服務”為“動態服務”,從而滿足社會各階層公民的需求,有利于圖書館更好地發揮教育作用。
4.構建和諧圖書館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和諧人際關系包括館員之間、館員與讀者之間相互交流的關系。館員之間平等而有效的交流能夠消除等級障礙,培養館員與讀者之間的和諧使大家都有歸屬感和自豪感。“讀者至上,服務第一”是圖書館的座右銘,是圖書館服務讀者的最高準則。理解、關心、尊重讀者,以開放的形象、平等自由的理念、全方位的信息服務和優雅的人文環境,縮短館員與讀者、文獻與讀者之間的距離,為讀者獲取文獻信息提供便利、快捷的資料空間和傳遞過程,創造一個親切、溫馨、寬松、和諧、充滿人性化的讀者學習環境。
三、圖書館為構建和諧校院服務的途徑
為使圖書館在構建和諧校院中充分發揮作用,其實現的主要途徑有:
1.深化圖書館宣傳
借鑒市場營銷和現貨傳播的理念與方法,樹立品牌,提高社會地位,取得資金來源。這樣才能在文獻資源建設和社會認同二者之間形成良性循環,最終為社會的和諧發展提供保障。樹立圖書館品牌的直接途徑就是加大宣傳力度。圖書館是知識的海洋、文化的標志、文明的化身,其內容非常豐富。根據宣傳內容的不同,圖書館采取以不同的宣傳方法,如:館藏資源宣傳、基本服務宣傳、公關宣傳等。
2.文獻資源共享
圖書館應當努力探索共享區域合作的方式,合理地處理好印刷型文獻、電子文獻、網絡信息資源這三者的關系,構建科學與實用的館藏體系,實現文獻的資源共享,形成一個各具特色,優勢互補又具有一定獨立性的國家文獻館藏體系,提高文獻資源的利用率,這也符合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建立信息服務網絡,最大限度地實現文獻信息資源的共享。目前,圖書館事業的發展緩慢與整個社會信息產業的發展迅速形成了極大的反差,這必然影響和諧社會的發展。一方面,圖書館普遍存在經費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各圖書館之間資源共享程度差,存在著極大的浪費。圖書館要重視文獻資源建設和各類數據庫的開發利用,建立信息服務網絡,以最先進的信息技術建立一個共享、共知的文獻保障體系,從而使文獻信息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樹立大圖書館觀念,取消圖書館門檻。公共圖書館應實行無區別服務,作為近代民主社會的產物,應保障每一個公民的基本信息權利,圖書館不應分職業、職務、師生、親疏等,否則將會破壞和諧社會的構建。
3.推行人本管理
圖書館內部管理問題及讀者問題的長期存在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桎梏,人本管理是一種文化影響力,如學生不僅能夠彌補課堂上不足之處,也是推進組織和諧的關鍵因素。為構建和諧社會而進行的圖書館人本管理中的“人”包括館員和讀者雙方面。推行人本管理應當有步驟地進行;首先是利用館舍營造一種和諧的文化氛圍,把圖書館裝飾成知識的殿堂,使每個人身在其中便能感到舒心和自在。對于館員,圖書館不僅是工作的場所,更是交流的空間;對于讀者,圖書館不僅是學習,求知的場所,更是心靈休憩的港灣。其次是利用共同的價值目標處理日常人際關系,在館員中,應當用本館的共同價值觀體系加以引導,整合他們的觀念,促使他們自覺地調整與圖書館、與同事、與讀者的關系。在讀者中,應通過圖書館獨有的文化影響力將讀者的個人目標與圖書館服務理念結合起來,使讀者愿意將自己的思想行為與圖書館的文化氛圍保持協調,這才能從根本上融洽圖書館與讀者的關系。再次,利用積極向上的館員風貌感染全館。人是有追隨心理的,要鼓勵具備優秀素質的館員用積極的工作態度和不懈追求完美的人生態度來帶動身邊的同事和讀者,創造一種和諧的人際環境。
參考文獻
中國特色文化[J].文化生活,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