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館服務均等化與資源共享(上冊)
- 萬群華 胡銀仿
- 3612字
- 2019-11-28 12:15:35
公共圖書館與社會的發展和繁榮
(湖北省圖書館,430060)
公共圖書館是知名的文化品牌,是智慧的海洋,是知識的集教地,是信息資源中心,是區域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它與社會聯系密切,既接受社會各界捐贈圖書,又向大眾傳播知識文化。公共圖書館促進文化的發展與繁榮具備優越的條件,對發展區域文化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公共圖書館為文化發展、繁榮傾注全力
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繁多,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各種文獻不斷地積累,為文化的發展和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湖北省圖書館發展至今,館藏圖書400多萬冊,文獻載體有書、刊、報、音像制品及豐富的網上資源;有圖書館專業人員提供書刊資料查閱和借閱服務;有科學的圖書管理方法,能方便、快捷的為讀者檢索資料;有廣泛的讀者群體,可吸引社會機關團體、科研單位、大專院校、本地讀者和外地讀者甚至國際友人前來查詢。公共圖書館傳播文化知識的途徑主要有以下方面:提供文獻借閱服務;提供網上參考咨詢服務;開展教育培訓工作;承辦大眾宣傳活動,如舉辦專題展覽、報告會、名家講壇等。館外設立圖書流通點;送書下鄉,科技扶貧;7、圖書館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為讀者提供跨地區、跨館藏服務;圖書館與社會機關、團體的文化交流等。
二、公共圖書館與文化、教育、新聞機構同發展、共繁榮
1.圖書館與同行
為促進文化的發展與繁榮,公共圖書館與其他文化團體及友好協作單位聯系密切,相互支持,共同發展,文化交流方式多種多樣。各級圖書館多有自身的特色。公共圖書館與同行之間業務交流頻繁,如舉辦學術研討會,多館聯合編目,相互參觀學習,對地區級圖書館進行業務輔導,實行館際互借,跨地區、跨館藏為讀者找書,提供多途徑、全方位的服務等。
2.圖書館與學校
公共圖書館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圖書館員經常接待中小學和大專院校的學生本館參觀學習,查閱資料或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許多院校的學生義務來圖書館勞動。學生們在勞動中不僅鍛煉了身心,培養了技能,陶冶了情操,增強了意志,提高了自身的素質,還為圖書館事業做出了貢獻。同時,館員與學生相互探討,相互學習,相互幫助,促進了交流,增進了友誼。
3.圖書館與新聞媒體
公共圖書館為傳播大眾文化的主要場所,是新聞媒體采集新聞的重要陣地。公共圖書館經常舉辦讀者活動,以報告會、專題講座、專題展覽等形式傳播大眾文化,吸引更多的讀者來館學習。新聞媒體頻頻關注圖書館,采集有價值的新聞進行報道,從而加強了圖書館活動的效果。同時,圖書館與新聞媒體形成了良好的互動,共同促進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三、公共圖書館與社會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1.館內深入服務
(1)圖書館與科研。公共圖書館重視科研輔助工作,重點發展課題(科研)讀者,建立重點讀者服務檔案,提供文獻資料服務、查詢服務、導讀服務和課題跟蹤服務。許多課題讀者的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圖書館。不少作者在其服務成果的“后記”部分,往往記錄了課題讀者的心聲,表達了他們對圖書館的感激之情。為此,課題讀者以贈書的方式,向圖書館反饋讀者服務成果,以回報圖書館,回報社會。圖書館為社會文化的發展和繁榮做出貢獻,體現了圖書館的社會價值。
(2)圖書館與社會弱勢群體。不少公共圖書館開辟了盲人閱覽室,添置了盲人書刊資料、電子版讀物及盲人上網軟件,圖書館員熱情輔助盲人在室閱覽。圖書館的管理和高質量的服務溫暖了盲人的內心,照亮了讓他們的心田。此外,公共圖書館在公用場所增設了殘疾人用具,給弱勢群體以“家”的感覺,讓他們體會到公共圖書館這個文化大家庭的溫暖和照顧。
(3)公共圖書館與社會大眾。公共圖書館為全民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加油站。很多人利用圖書館學習、充電并獲得知識和技能。人們利用圖書館文獻資源獲取知識營養,以此來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公共圖書館除提供圖書資料和查詢服務以外,還注重傳播大眾文化,以讀者培訓、專題展覽、邀請社會名家來館講座和報告會等形式,吸引廣大讀者來館學習,以更好地提高文獻資料利用率,提升圖書館的知名度,擴大社會影響力。
2.館外延伸服務
(1)圖書館與部隊。公共圖書館與部隊官兵適時開展文明共建活動。如:在2007年“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湖北省圖書館向省警衛連捐贈圖書千余冊,雙方并舉行了籃球友誼比賽。此次文明共建活動,公共圖書館將文化送進了軍營,不僅豐富了軍人的業余文化生活,而且對加強軍民團結、實現軍民和諧具有重要的意義。
(2)圖書館與農村。公共圖書館關注農村貧困地區,不定期開展送書下鄉服務。為農村傳遞科技信息,豐富農民的業余文化生活,讓農民廣泛地接受信息,開闊視野,增長科技知識和生產技能,使傳統的經營方式和生活觀念逐步得以改造和更新,使其生產有方、銷售有路、致富有門。
(3)公共圖書館與“兩會”。兩會代表向政府反映的問題和焦點甚多。公共圖書館為兩會服務,體現了圖書館服務的深度和廣度。如我館工作人員利用館藏文獻信息資源,在兩會代表駐地,為兩會代表查詢文獻參考資料,檢索網絡大型數據庫等。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對圖書館公益性、高質量的服務感到非常滿意。圖書館為兩會提供了文獻信息支撐。
(4)圖書館與“八藝節”。公共圖書館為省文化機構強有力的后盾。我館為“第八屆中國藝術節”成功在漢召開,抽出了大量的人力,為“八藝節”的代表提供高質量的后勤服務工作,受到與會代表和省文化廳的一致好評。公共圖書館為全國文化的大發展、湖北文化的大繁榮做出了貢獻。
四、公共圖書館的歷史文獻服務
公共圖書館收藏的大量的歷史文獻,為區域文化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較有個性的服務。
1.圖書館與編修地方志
地方志為一方之全史,堪稱地方百科全書。編修方志是區域文化發展的需要,關系到地方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關系到千秋大業。圖書館收藏的眾多歷史文獻,可為各地編修方志提供詳實的史料。新修方志的發行,不僅是圖書館參與的服務成果,而且經過整合的史料,能系統的方便讀者查詢,為生產建設、科學研究和旅游資源開發等方面提供依據。
2.圖書館與區域人文資源的開發
館藏歷史文獻能為區域人文資源開發提供服務。如一名從陽新來的彭騰芳先生,為籌辦宋代名臣彭汝礪紀念館,來我館歷史文獻閱覽室查閱到彭汝礪生平的若干史料,已復制其著作三部(《易義》、《詩義》、《鄱陽集》)。公共圖書館為區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儲蓄了文化能源,為區域文化建設和人文資源的開發提供了史料依據。
武漢長春觀、寶通寺、龜元寺、辛亥革命紀念館、湖北省博物館等單位,均為本省的特色文化機構。這些單位的工作人員曾多次來我館查閱歷史文獻資料,或為修寺院,編修寺觀志;或為撰寫學術論著,查尋辛亥革命歷史,查詢歷代湖北書法界名人資料等。館藏歷史文獻為武漢文化特色建設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3.圖書館與單位百年慶典
湖北省圖書館(1904年鄂省圖書館創辦于武昌蘭陵街)、民眾樂園(1907年章祥華創辦民樂園于漢口民生路)、武漢市第十五中學(前身為英國傳教士巴修里于1887年開辦的博文書院)、武漢第三十九中學(前身為1905年清舉人李文藻創辦的女子師范學堂,曾名湖北省女子職業學校、湖北省女子中學、湖北省立第一女子中學)等單位,距今均有百年的歷史。當初,為籌辦百年慶典活動,這些單位的工作人員分別來我館歷史文獻閱覽室查閱了大量的歷史沿革資料。如湖北省圖書館利用自身的歷史文獻資料,在百年慶典來臨之際,編成一套《湖北省圖書館百年館慶系列叢書》,其中包括史料頗為翔實的《湖北省圖書館百年紀事》。又如武漢市第三十九中學孫春鳳等幾位老師,來我館查閱到該校民國時期的??蛨D書資料若干,編成《武漢市第三十九中學百年華誕》紀念冊。
公共圖書館為單位百年慶典活動提供了大量的史料依據。武漢三十九中學為答謝公共圖書館,為回報社會,向我館贈送了讀者服務成果《武漢市第三十九中學百年華誕》紀念冊。為加強文化交流,經該校領導同意,我館將此紀念冊復本分別轉贈給武漢圖書館、武漢方志館。由此說明,公共圖書館為社會收集、整理、保存、交流、開發與利用歷史文獻,館藏歷史文獻促進了區域文化的發展與繁榮。
綜上所述,公共圖書館為建設文明社會,傳播知識文化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對促進文化的發展和繁榮有著自身特有的優勢。這些優勢在于:公共圖書館有特色文獻資源,有高層次的圖書管理、服務人才,有先進的管理理念,有科學的管理方法,有服務和教育的對象,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等等,這些優勢利于文化知識的傳播。
人類發展進步以知識為階梯,以文化為基石;知識文化以文獻為載體,圖書館集文獻之大成,為諸多文獻的統一體。從某種意義上說,圖書館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知識文化的代名詞。圖書館利用自身的文獻資源為社會培育、造就人才,為文化的發展、繁榮集聚了“能源”,鋪平了道路,并與社會同發展,共創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萬群華.湖北省圖書館百年紀事[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11
[2]孫德華.湖北省志·教育志[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8
[3]彭義智.武漢市志·教育志[M].武漢大學出版社,19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