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和諧社會中的信息公平與圖書館服務

吳爽

(湖北省圖書館,430060)

一、和諧社會與和諧文化、圖書館的關系

和諧文化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有沒有和諧的文化,是衡量一個社會是否和諧的重要尺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創造更多更好的適應人民群眾需求的優秀文化產品。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談到文化,往往是指狹義的文化,即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中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因此談到文化的基本要素,往往是指狹義的文化的基本要素,即文化的基本要素可分為知識、情感、倫理和信仰4個層面。圖書館事業作為文化事業的一部分,加強先進文化建設,不僅包括了圖書館事業本身的建設和發展,也包括圖書館要在這4個層面上為社會貢獻力量。如何不斷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關系到國民的思想道德素質水平。國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及文化素質要靠知識來促進和提高,而豐富國民的文化知識,加強社會的文化建設要靠一定的語言文字即各不同種類的書籍,包括傳統書籍和電子書籍。離開了這些書籍,離開了這些用語言文字所創造的巨大精神財富,就談不上增強國民的精神力量和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人們獲取這些巨大的“精神財富”的主要途徑就是圖書館。因此,構建和諧社會,離不開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這不僅包括圖書館本身的建設和發展,還包括圖書館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二、構建和諧社會,應當實現文化信息公平

公平是和諧社會的基礎。社會公平,是指不同階層、不同群體之間,無論貴賤、貧富、年齡、性別及城鄉差異,都能夠公平地獲得各種權利和機會,公平地享有社會文化資源和文明成果。和諧社會中的信息公平涵義包括:信息獲取機會的公平;信息技術手段使用的公平;信息本身應用機會的公平。文化資源的公平公正分配,或曰信息資源的公平配置,都要求圖書館應當充分公平公正地為民眾提供盡可能多的文化或信息資源,以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目前社會中廣泛存在信息不公平與數字鴻溝等問題,圖書館為實現和諧社會中的信息公平,必須樹立服務的平等和自由的最高宗旨,拓展服務對象和內容,引入普遍服務的觀念。因此,應當實現以下幾個方面的公平。

1.獲取文化信息的機會公平

為了使每個人特有的需求得到滿足,必須提供相同的享有文化資源的機會和權利,這種機會和權利不應該受到地域文化、階層文化中的某些因素影響。為了使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獲取文化信息,圖書館應當在各個社會階層,城市和鄉村,繁華地區和偏遠落后地區都得到充分的配置。目前社會中圖書館資源配置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圖書館的消極的價值取向,主要表現為資源分布的城市中心主義傾向和服務對象的“貴族化傾向”。改變這種消極的價值取向,實現文化資源獲取機會的公平,應當遵循圖書館平等服務原則和無償服務原則,使圖書館最終成為“改變社會不公的基地”,而不是一個新的社會分層催化劑或“利益的競技場”。因此圖書館應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在讀者服務中實現人文關懷,實行人性化服務。要有管理道德,要提升服務品質。圖書館還要為弱勢群體服務,包括農民工、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等。

2.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公平

為了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和諧的文化,圖書館不但在配置上應當實現地區和階層之間的公平,而且應當在信息技術手段的使用上實現公平。即不管落后地區還是發達地區,文化層次高的階層還是文化層次低的階層,有條件使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如數字圖書館等,要盡量使這些新技術手段得到公平的使用,而不是有的地區已經跟國際接軌,實現了數字化圖書館,實現了館與館之間的信息共享,有的地區卻享受不到這樣的“優惠”不但圖書檢閱系統落后老化,而且圖書資源嚴重滯后,新圖書得不到有效的供應,圖書更新緩慢,使讀者享受不到最新的信息資源。

3.應用信息本身的機會公平

信息獲取機會和信息技術手段機會得到實現,還不等于文化資源就得到了公平的配置。信息本身應用機會還應當得到實現。這一點要求圖書館要盡最大可能使盡可能多的讀者能夠有機會閱讀自己的信息資源。尤其是高校圖書館,應當做到每一個在校生都能夠平等地使用自己的信息資源,即不管是全日制的還是非全日制的學生,不管是專科生、本科生還是研究生,不管是計劃內的正規錄取學生還是計劃外的網絡教育或自學考試學生,都能平等地享受他所在學校的圖書館的所有信息資源。這一點在目前看來,還沒有得到充分的實現。現階段有些學校的自學考試學生,因為不是正規本科生,所以無權辦理圖書館“一卡通”的借閱證,因此不能查閱到圖書館的各種資料。這種現象對文化資源的公平配置,對構建和諧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無疑是一大阻礙。

三、圖書館如何實現和諧社會中的文化信息公平

要真正實現和諧社會中的文化信息公平,既依賴于現代社會對公共圖書館制度的確立和完善,也依賴于廣大圖書館人對圖書館精神不懈地努力和追求。

1.樹立圖書館服務的平等與自由的最高目標

圖書館服務的公共目標可分為不同的層次,最高層次是平等與自由。在高層次的目標上,首先,圖書館應以平等的態度來收藏表征人類智慧的知識成果。在圖書館服務中,無論人們在年齡、性別、種族、膚色、宗教、語言、國籍、地位等方面有何差異,圖書館都應提供平等的服務,不能有所歧視。能夠了解信息、獲取知識是最基本的人權,尤其要幫助知識貧困者走出困境,讓他們獲得學習知識、建構知識、生成知識的能力。其次,圖書館應該在平等對待人類知識成果的前提下,擁有自由選擇知識的權利。自由選擇知識也是自主選擇館藏。圖書館只有成為百科知識的集合、人類思想的總匯,才能向個人提供廣泛多樣的知識、思想和見解,才能使個人的自由選擇知識權得以保障,才能保護人類文化的多元化與多樣性,才能為建立和維護一個信息靈通、知識多元的民主社會做出重要的貢獻。

2.拓展圖書館的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

圖書館的服務對象與服務內容將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包括個人、社區、政府、國際之間,以及個人的日常生活無一不是圖書館的服務對象。這是創建和諧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為社會成員提供創造公平享有知識和信息的圖書館的必然發展趨勢。據2005年4月21日的光明日報報道,首都圖書館北京建工集團分館啟用了17個圖書角,這些圖書角分設在國家會議中心、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地鐵10號線、百子灣1號等十大工程的建設工地上。將圖書館辦在最需要的地方,為群眾服務。和諧的社會需要現代化的圖書館,更需要這些工地圖書館、流動圖書館、汽車圖書館、馬背圖書館,這體現了圖書館的公共教育職能到底是落實在文件中、論文中還是落實在行動上。

3.引入普遍服務的觀點

普遍服務一詞譯自英語Universal Service,最早由AT&T公司原總裁提出。其出發點是爭奪市場、維持壟斷,在美國提供AT&T的統一電信服務。普遍服務的種類和內容一般均直接與公眾生活密切相關,如基礎教育、基礎醫療保健、公共交通、郵政電訊、供電供水等。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科技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遍服務的種類和內容也隨之發展變化,在不同的時期由國家制定法律和政策進行確定或調整。圖書館界應積極引入普遍服務的觀念,要通過政府、社會、圖書館界的共同努力,通過實施政策傾斜、建立專項基金、提供專門的資源及技術支持、整合一批能為社會提供普遍服務的資源、量身定做特殊服務等方式,讓邊遠、窮困地區的人們都能公平地享有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和服務。

4.構建和諧的學習型社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信息社會中信息能力的分層、弱勢群體的出現以及數字鴻溝的擴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部分人因為不懂現代信息技術,缺少學習的機會和能力而逐漸落后于時代和社會。圖書館作為社會的公共文化信息機構,應責無旁貸地擔負起提高公民信息素質,構建和諧的學習型社會的重任。為貫徹、落實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關于“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及“全社會都要關心弱勢群體”的指示精神,全國各圖書館結合自身業務工作,聯合社會力量,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各地各級圖書館因地制宜,盡量滿足老人、兒童、殘疾人、下崗工人、民工等的讀書與文化需求,采取各種便民措施,根據其實際需求,送好書和推薦書目,將圖書館的服務深入社會、深入基層、深入群眾。

綜上,實現文化信息資源的公平,既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其重要條件。我國現階段的文化公平問題主要是轉型時期文化資源配置不平衡和制度安排上的不盡合理造成的,這一點的重要表現就是圖書館資源配置的不平衡和不合理。因此要實現文化公平,構建和諧社會就必須重視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圖書館事業作為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先進文化建設,不僅包括了圖書館事業本身的建設和發展,也包括圖書館要在知識、情感、倫理和信仰這四個層面上為社會貢獻力量,盡到自己的責任。圖書館在各種服務活動中,應真正樹立以讀者為本的理念,使讀者能夠公平、公正、自由、方便地利用和獲取各種文獻信息,真正實現平等享受各種服務。

參考文獻

[1]王文遠.現代圖書館發展方略[J].黑龍江科技信息圖書館縱橫

[2]肖月丹.文化公平與和諧社會[J].領導之友,2006(6)

[3]崔海蘭.和諧社會與圖書館文化建設[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17-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津市| 通道| 云阳县| 龙岩市| 江陵县| 个旧市| 阜城县| 如皋市| 石狮市| 南阳市| 遂溪县| 永昌县| 手机| 呼和浩特市| 蓬安县| 盈江县| 乌苏市| 贵阳市| 巧家县| 大洼县| 河津市| 大足县| 周宁县| 和静县| 武城县| 齐河县| 吉安县| 浦东新区| 巴林左旗| 泸西县| 勃利县| 霍城县| 庆云县| 赞皇县| 安康市| 云和县| 芜湖市| 灵川县| 陵川县| 高密市| 喀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