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生理學基礎
  • 楊志偉主編
  • 1025字
  • 2019-06-21 13:14:05

第二節 人體功能與環境

一、人體功能與環境的聯系

人雖然是最高等的動物,但其組成元素相差無幾,其中碳、氫、氧、氮(C、H、O、N)四種元素含量最多。組成人體的元素都是以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兩種形式存在,其中蛋白質和核酸是人體內最重要的物質,它們是生命現象的物質基礎。人類和其他生物一樣,都是生活在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就是人類生活的外環境。人類要在這種環境中生存,必然要與外界環境發生緊密的聯系。人在生活過程中,一方面不斷地從外界環境中攝取營養物質合成自身成分,貯存能量,即同化作用;另一方面又不斷地破壞自身已衰老的結構,分解物質并把分解產物排出體外,釋放能量,即異化作用。機體與環境間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來完成自我更新的過程,稱為新陳代謝。新陳代謝是生命活動最基本的特征,是人體與環境間最基本的聯系。如果新陳代謝一旦停止,那么生命也就終止了。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征還包括興奮性、適應性、生殖功能。

二、內環境及其穩態

(一)內環境

細胞是構成人體結構和功能的最基本的單位。人體內含有大量的液體,機體內的液體總稱為體液。正常人的體液量約占體重的60%,其中2/3(體重的40%)分布于細胞內,稱為細胞內液;約1/3(體重的20%)分布于細胞外,稱為細胞外液。約3/4的細胞外液(體重的15%)分布于細胞間隙內,稱為組織液;約1/4的細胞外液(體重的5%)則在血管內不斷地循環流動,稱為血漿。此外,還有少量的淋巴液和腦脊液等,也屬于細胞外液。人體內各部分體液彼此隔開,有較大的差別,但相互之間又通過細胞膜和毛細血管壁溝通,構成整體。人體細胞除了表層皮膚暴露于外界環境之外,其余絕大部分并不與外界環境直接接觸,而是生活在體內的細胞外液中,因此細胞外液是細胞賴以生活的直接場所,特稱為機體內環境(internal environment),以區別于整個機體所處的外環境。

(二)穩態

正常情況下,機體內環境的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隨著內外環境的改變而發生相應的變化,經常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稱為內環境穩態。例如,血鈉濃度為135~145mmol/L、血鉀濃度為4.1~5.6mmol/L、血漿pH值為7.35~7.45等。穩態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義,它是細胞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因為細胞的各種代謝活動都是復雜的酶促生物化學反應過程,穩態一旦遭到破壞,機體某些功能將會出現嚴重紊亂,甚至引起疾病。目前,生理學關于穩態的概念已經擴展開來,不僅用于內環境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的動態平衡,也可用于單個細胞、某一組織、某一器官、某一系統乃至整個機體生理功能保持相對穩定和相互協調的狀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栗坡县| 双辽市| 威远县| 灵山县| 嘉善县| 奉节县| 文安县| 信宜市| 邻水| 东港市| 工布江达县| 开阳县| 洪洞县| 广东省| 彭阳县| 高平市| 新安县| 张掖市| 察隅县| 会同县| 壶关县| 阿拉尔市| 柳林县| 永昌县| 凌海市| 西宁市| 出国| 晋中市| 乌鲁木齐县| 申扎县| 内江市| 海兴县| 宝丰县| 康保县| 葫芦岛市| 辛集市| 永仁县| 安图县| 咸阳市| 左云县| 常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