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述
我國是世界肉鴨生產第一大國。2007年,我國肉鴨年屠宰量已經超過30億只,生產鴨肉超過500萬噸,肉鴨飼養量約占世界飼養總量的72%,年總產值超過500億元。2005年我國的羽絨出口額已經達到18億美元,鴨絨約占其中的75%。
我國的肉鴨以農戶家庭散養為主體,散養量占我國鴨飼養總量的70%~80%。散養肉鴨帶來的經濟收入對改善農民生活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我國欠發達地區,散養肉鴨所創造的經濟收入甚至是農民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維持農民正常生活的經濟基礎。肉鴨養殖業為農村閑散勞動力創造了就業機會,緩解社會就業壓力,促進社會穩定。因此,肉鴨養殖業是我國家禽業和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對我國新農村建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我國肉鴨養殖業的特點
我國目前的肉鴨養殖業的主要特點:第一,多種飼養方式并存;第二,公司經營、公司加農戶經營與農戶個體經營方式并存;第三,飼養的肉鴨品種呈現多樣化。
我國目前的肉鴨養殖業存在多種飼養方式,主要有放牧飼養、全舍飼飼養和半舍飼飼養。放牧飼養是我國肉鴨的傳統飼養方式,包括草地散養、林地散養、稻田散養、濕地散養、淺水放養等。盡管放牧能夠節省精料,降低生產成本,但是飼養周期長。隨著現代肉鴨生產的規模化、工廠化,肉鴨生長速度加快,飼養周期縮短,飼養方式也由放牧飼養或半放牧飼養轉變為舍飼飼養。舍飼飼養主要有網上平養、地面墊料平養、網上和地面結合飼養。網上飼養是一種新型的飼養方式,不設運動場、不設游泳池、不用墊料,全期在網上飼養,肉鴨能在網上覓食、飲水和排泄,發病率低。這種方法省料、省工、省時、增重快。
公司加農戶生產模式是我國肉鴨養殖業發展的特點之一,對發展農村經濟發揮著重要作用。公司集種鴨養殖、商品鴨孵化、飼養、飼料、屠宰加工及產品銷售于一體,與農戶簽訂養殖生產協議,由公司統一提供雛鴨、飼料及相關的生產技術,并回收農戶養成的能夠屠宰上市的活鴨,進行屠宰、加工和銷售。農戶按照公司的技術要求,利用自己的人力和設施,專門從事肉鴨養殖活動。
2.我國飼養的肉鴨品種類型
我國目前飼養的肉鴨品種主要有三種類型:第一,快大型肉鴨品種,以北京鴨為主體,同時存欄少量番鴨和半番鴨;第二,各地飼養的肉蛋兼用型品種,包括建昌鴨、高郵鴨、巢湖鴨等;第三,以放牧飼養為主體的多種小體型蛋鴨品種,其公鴨用于生產鴨肉。在目前我國飼養條件下,我國培育的北京鴨新品系,42日齡的體重能達到3.25千克,飼料轉化率能達到2.25∶1;而且,鴨肉品質好、瘦肉率高、肉嫩多汁、風味獨特、市場銷路好。
3.我國肉鴨產業存在的問題
我國目前的肉鴨產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飼養方式落后。我國的肉鴨養殖業主要采用低投入、開放式大棚生產模式。這種小規模庭院式飼養方式的飼養量占全國總飼養量的80%~90%。其基礎設施和設備非常簡陋,飼養環境差,養殖技術不規范;飼養規模小,生產效率低,不能做到“全進全出”;衛生條件差、防疫困難,不能定期按計劃進行消毒防疫,使用疫苗和獸藥不規范,鴨群發生傳染病和其他疾病的概率相對較高。
2)疾病防疫不規范。近年來,禽流感、小鴨肝炎、鴨漿膜炎、大腸桿菌等疾病已經給我國的養鴨業造成了較大經濟損失。疾病危害肉鴨健康,降低肉鴨的生產性能和養殖業的經濟效益。養殖戶為了防治肉鴨疫病,濫用獸藥,使肉鴨產品的衛生、安全不能得到保障,給食品安全性帶來隱患,危害人類健康。因此,應堅持以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定期消毒,加強免疫。
3)飼料品質差。飼料成本占養殖生產總成本的65%以上,是肉鴨養殖能否取得經濟效益的關鍵。然而,由于我國尚未建立肉鴨的營養需要量標準,許多飼料企業配制飼料依據自己的經驗,造成肉鴨飼料不穩定,品質往往較差,給養殖場造成損失。
4)環境污染嚴重。肉鴨養殖企業或農戶的環境保護意識不強,將糞污任意堆放在鴨場周圍、公路邊、村邊,或直排河道,造成水體污染、環境惡化。
5)產品加工工藝落后。雖然我國鴨產品豐富多樣,但大部分是以傳統手工作坊式加工生產,由于加工手段和工藝落后,生產的產品檔次低,不能完全適應現代消費需求和出口需要。
目前,“綠色與生態養殖”、“食品健康與安全”等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家禽業發展的主流。根據肉鴨的生活習性,生長發育要求,建立肉鴨標準化健康技術規范,改善肉鴨的飼養方式、生活環境、飼料品質與營養等,將顯著提高肉鴨的健康水平,實現“安全、優質、高效”生產。根據目前我國農村肉鴨養殖的實際水平和存在的問題,實現肉鴨標準化健康養殖的關鍵是如何實現養殖過程的規范化。為此應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的技術措施:
1)規范養殖設施,為肉鴨生長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鴨舍和舍外運動場應位于地基較高的地方,利于排水。鴨舍內外不應存留污水、雨水。鴨舍應具有一定的保溫防寒功能,冬暖夏涼,通風良好。鴨舍內地面、墻壁和舍外運動場地面應堅硬光滑,便于消毒。
2)改進飼養技術。飼養肉鴨應采用“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即飼養同一品種的肉鴨,同批購進雛鴨,同批飼養,同時出欄;給鴨群飼喂配合飼料;放牧和補飼配合飼料密切結合,應依據放牧情況進行科學的針對性補飼精料;為鴨群提供適宜的光照時間,有利于肉鴨正常生長。
3)保持飼養環境清潔衛生。應每日清掃鴨子的活動場所,定期消毒。將鴨子的排泄物集中堆放,使其自然發酵熟化,成為有機肥。這樣能有效地提高鴨子的健康水平、成活率和鴨類產品的安全性。
4)認真做好防疫工作。在保持鴨群養殖環境衛生良好,定期消毒的基礎上,應嚴格按照制定的免疫程序,開展免疫工作。對重大疾病(如禽流感)的防疫,應保證每只肉鴨能夠按時、保質、保量獲得疫苗免疫保護,努力做到一只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