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辣椒優良品種

1.微辣型

(1)洛椒98A :河南省洛陽市辣椒研究所選育的早熟、豐產兼用品種。株型較洛椒4號緊湊,但比洛椒早4號棵大。株高50厘米左右,開展度50~60厘米,分枝較少,主要靠兩大主枝結果。比洛椒4號早5天左右,比洛椒早4號略晚,與湘研11號相當。9節左右顯蕾,果實膨大速度快。坐果能力強,果大。縱徑16~19厘米,肩徑5~6厘米,肉厚0.3厘米,單果重80~100克,大者180克以上。在肥力水平高、適當稀植的情況下,單株可結果40個以上,株產可達3千克,商品性好。果色嫩綠,果皮光亮,質脆無渣,辣味較洛椒4號濃,較洛椒早4號淡,比較適中。一般畝產量3500~4000千克。

適宜長江流域大中城市郊區栽培。作早春保護地栽培。長江流域10月上中旬播種,保護地定植2—3月份,露地3月底至4月初定植,每畝栽4000株。采用保護地設施栽培效果更佳。

(2)洛椒早4號:河南省洛陽市辣椒研究所用早熟甜椒自交系和早熟大果型羊角椒自交系配制成的一代雜種。株高50~60厘米,開展度60厘米,生長勢強。第1果著生于主莖9節。果牛角形、青綠色,果長16~18厘米,果粗4~5厘米。味微辣,風味好,單果重60~80克,最大果重120克。極早熟。前期結果集中,果實生長速度快,開花后25天左右即可采收。高抗病毒病。適于保護地早熟栽培和春夏季露地栽培。每畝產量3500千克。

適宜長江流域大中城市郊區栽培。湖北地區大棚栽培,于10月中旬育苗,翌年2月中下旬定植,并加蓋地膜、小拱棚。行距60厘米,穴距30厘米,每穴1株。

(3)楚椒808: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用早熟甜椒自交系和早熟大果型羊角椒自交系配制成的一代雜種。早熟。株高68厘米,開展度45~48厘米。第1雌花節位7~9節,果長16~18厘米,果肩寬4.5~5.0厘米,肉厚0.3厘米左右,單果重80克以上,最大可達150克。肉質脆,微辣。抗瘡痂病,耐高溫高濕,畝產4000千克左右。

適宜長江流域作早春大棚、地膜覆蓋、露地栽培和高山栽培。湖北地區大棚栽培,于10月上中旬育苗,翌年2月中下旬定植,并加蓋地膜、小拱棚。行距60厘米,穴距40厘米,每穴1株。由于該品種果大,前期產量高,注意中后期加強肥水管理。

(4)豫藝墨玉大椒:河南農業大學林學園藝學院推出的特大果——高抗病牛角椒新品種。早中熟。葉片深綠,株高50~65厘米,開展度65厘米。分枝上有濃密白色小絨毛,果實為粗長牛角形,頂部多為鈍圓,果長20~25厘米,粗4~5.5厘米,單果重120~180克,大果可達250克,單株可同時結150克的果15個以上。穩產豐產性能突出。成熟果面光滑,外觀漂亮,商品性好,植株生長勢強。耐高溫、抗病毒病和疫病能力強。每畝產量4000千克。

適宜長江流域作露地栽培和高山栽培。湖北地區大棚栽培,于10月中下旬育苗,翌年3月下旬定植,并加蓋地膜、小拱棚。行距60厘米,穴距30厘米,每穴1株。

(5)鄂椒1號: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選育的一代雜種。中熟。植株生長勢強,株高80厘米,開展度65厘米。葉片卵圓形,先端漸尖,單葉互生,綠色無茸毛,始花節位9~10節。花冠白色,花萼平展,果實為牛角形,果長11厘米左右,果粗3厘米左右,肉厚0.4厘米,平均單果重42克,平均單株結果數36.3個。果實三心室,果形頂端鈍尖,肉質脆,微辣。耐熱性強,耐病毒病和日灼病,耐貯運。每畝產量3500千克左右。

適合長江流域露地越夏栽培、油麥茬栽培及廣東、廣西、海南秋冬栽培。湖北地區越夏栽培,于3月中旬育苗,5月上中旬定植,行距60厘米,穴距30厘米,7—11月份收獲。

(6)鄂椒2號: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選育的一代雜種。中熟。植株生長勢強,株高60厘米,開展度65厘米。葉片卵圓形,先端漸尖,單葉互生,綠色無茸毛,始花節位9~11節。分枝處有紫色斑塊,花冠白色,花萼平展,果實為牛角形,長約20厘米,肉厚0.4厘米左右,單果重為39克左右。果形順直,頂端鈍尖,肉質脆,較辣。抗日灼病,耐高溫,高溫下結果無間歇性。每畝產量3500千克左右。

適合長江流域露地栽培、越夏栽培及廣東、廣西、海南秋冬栽培。湖北地區越夏栽培,于3月中旬育苗,5月上中旬定植,行距60厘米,穴距30厘米,7—11月份收獲。

(7)湘研11號: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選育的極早熟雜交品種。株高48厘米,株展56厘米左右。株形緊湊,分枝多,節密,節間短,第1花著生7~8節。極早熟,從定植到采收41天左右,前期果實從開花到采收約17天。果實粗牛角形,果長12.5厘米,寬3.7厘米,果肉厚0.28厘米。果實深綠色,平均單果重34.2克左右。果皮較薄,肉細軟,微辣,風味佳,品質上等,以鮮食為主。一般每畝產量2500千克左右。

適于保護地早熟栽培。長江流域適合早春大棚、地膜覆蓋栽培。保護地育苗,帶花定植,株行距為33厘米×60厘米;施足基肥,每畝需施餅肥150千克,磷、鉀標準化肥各100千克。定植后至開花前追施稀糞水2次,第1批果坐穩后及每次采收后各追肥1次,以稀豬糞加鉀肥為好。苗期防猝倒病、灰霉病、立枯病,成株期防蚜蟲、煙青蟲為害。

(8)湘研13號: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選育的湘研3號的更新換代品種。株高52.5厘米,株展64厘米左右。植株生長勢中等。第1花著生在13節左右。果實大牛角形,果長16.4厘米,果寬4.5厘米,果肉厚0.4厘米,單果重58~100克。果形外觀漂亮,果大、果直,果表光滑,果肉厚,果實飽滿,微辣,風味好。該品種從定植至采收約需48天,始花至采收約27天。掛果性強,坐果率高,采收期長,長江流域春季栽培可達130天,一般每畝產量3500~4500千克。

長江流域可作延秋后栽培和廣東、廣西、海南南菜北運基地栽培。施足有機基肥,一般每畝施腐熟有機農家肥6000~7000千克、磷肥100千克,追肥應注意增施鉀肥。株行距0.4米×0.6米。

(9)蘇椒5號: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選育的早熟雜交一代品種。早熟。耐低溫、弱光,果實發育快,連續結果能力強。果型大,長燈籠形,一般單果重40克,大的65克,果實大小10厘米×4厘米。結果后期果實仍大于同類品種,產量高,大棚栽培每畝產量3500千克。該品種耐寒、耐病,抗煙草花葉病毒病及炭疽病。適合早春保護地栽培。行株距60厘米×33厘米。

長江流域可作早春大棚或露地栽培。施足有機基肥,一般每畝施腐熟有機農家肥6000~7000千克、磷肥100千克,追肥應注意增施鉀肥。

(10)早雜2號:江西省南昌市蔬菜科學研究所選育。株高56厘米,株展63厘米×54厘米,生長勢較強。葉色深綠,果實牛角形,長10~13厘米,橫徑3厘米左右。果面光滑,商品成熟果深綠色,單果重25克左右,果肉厚0.2~0.3厘米。較抗炭疽病、病毒病、青枯病。早熟。宜小拱棚及露地栽培。每畝產量2000~3000千克。

長江流域可作早春露地栽培。湖北地區10月中下旬冷床播種,3月下旬至4月上旬露地定植,高畦栽培,每畝栽3000~3500株。

(11)中椒6號: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一代雜種。生長勢強。株高約45厘米,開展度60厘米。第1果著生于主莖9~10節。果粗牛角形、綠色,果長13厘米,橫徑4.5厘米,果面光滑,外形美觀。果肉厚0.4厘米,心室3~4個。味微辣,風味佳,結果率高,單果重55~62克。中早熟,定植至采收32天左右。抗病毒病能力強,適于露地栽培。畝產3000~4000千克。

適于北京、河北、山西、山東、內蒙古、廣西、云南及湖北等地平原和高山種植。4月露地定植,畦寬100厘米,每畦栽2行,穴距30厘米,每畝栽植4500穴。

(12)湘研10號:湖南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選育的一代雜種。株高58厘米,開展度65厘米。分枝性強,節間短,株形較緊湊,生長勢強。第1果著生于主莖15~18節。果實大,粗牛角形、綠色,果長16厘米,橫徑3.6厘米,果肉厚0.34厘米。味辣。平均單果重52克,最大單果重80克。晚熟性好,通過晚播供應期可延長到11月下旬,經簡易貯藏,可延至元旦供應市場。豐產,穩產,后期坐果率高。每畝產量4000千克。

適合洞庭湖、鄱陽湖地區及長江中下游兩岸作晚熟辣椒基地種植。長江流域夏季高溫、干旱,必須在沿湖泊、江河地區選土層深厚的沙質壤土種植。栽植行距60厘米,株距40厘米。

(13)江蔬3號:由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選育的一代雜種。中熟。植株半開張,株高54厘米,株幅45厘米。分枝能力強,始花節位為主莖10~12節。果實粗牛角形,果實縱徑14~18厘米,橫徑4~4.5厘米,果肉厚0.28厘米,平均單果重65克。味微辣。商品果綠色,老熟果鮮紅色。果實表面光滑,光澤好。田間綜合抗病能力強,抗病毒病、炭疽病。具有較強的耐熱性、耐旱性、耐澇性和耐煙青蟲等特性。每畝產量可達3400千克。

適宜長江中下游地區和黃淮地區栽培。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作露地地膜覆蓋栽培,一般10月中下旬冷床育苗,翌年4月上旬定植;在黃淮地區作大棚延秋后栽培,宜在7月中下旬育苗,8月底至9月初定植。栽培中要加強溫、光、肥、水調控,及時采收,輕收,勤收,及時防治病蟲害。

(14)淮椒3號:由安徽農業大學園藝系等單位選育。極早熟。大果型棚室栽培專用品種。生長勢強,株形緊湊,株高50~60厘米,株幅55~65厘米。始花節位為主莖8~9節,坐果率高,結果集中。果實粗牛角形,嫩果深綠色,老熟果深紅色。果實縱徑16~18厘米,橫徑3.5~4.5厘米,單果重35~55克。味中辣。品質優,耐貯運。抗病性強,耐低溫,耐弱光,耐高溫。田間表現高抗病毒病和炭疽病。每畝產量可達3000~4000千克。

適宜在淮河、長江流域栽培。早熟栽培10月上旬到11月下旬育苗,2月上旬至3月上旬定植。定植時苗高15~20厘米,8~10片真葉,帶花蕾。采用高畦膜下灌溉技術。行株距50厘米×40厘米。該品種結果集中,不易落花落果,需肥量較大,注意施足底肥。坐果后肥水要充足,每15天追肥1次,一促到底。及時采收。注意防治棉鈴蟲、紅蜘蛛等蟲害。

(15)江蔬2號:由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選育早熟辣椒一代雜交種。生長勢強,株形緊湊,葉色深綠,節密。始花節位為主莖10節左右。果實粗牛角形,果實縱徑15~16厘米,橫徑5~5.5厘米,果肉厚0.35~0.45厘米。平均單果重80克,最大單果重120克。青果綠色,老熟果鮮紅色。果味辣。果面光滑,商品性好且耐貯運,耐熱耐寒。高抗病毒病。每畝產量可達4000千克以上。

適合保護地、延秋后和春提早栽培。長江流域適合早春地膜覆蓋及露地栽培,南方春季栽培及廣東、廣西、海南秋冬栽培。

(16)寧椒5號:由江蘇省南京星光蔬菜研究所選育。為中熟辣椒三交型雜交種。生長勢強,前期生長旺盛,果實為粗羊角形,坐果率高,單株有效果可達120個以上,均勻一致。單果重60克。果皮綠色,光亮,商品性好,果味辣。抗逆性強,尤其耐濕,適應性廣,耐貯運。每畝產量可達4000千克以上。

全國各地宜露地或保護地栽培,尤其適宜在長江流域、華南多雨地區和南菜北調基地種植。該品種宜春播和延秋后栽培,稀播稀植,每畝栽植3500株左右。前期適當控苗防徒長,坐果后,高施肥水,及時采收,及時防治病蟲害。

(17)鎮椒8號:江蘇省鎮江市蔬菜研究所選育。中早熟。粗牛角形,果長15~20厘米,橫徑4.4厘米,果面光滑,單果重60~95克,果綠色。開展度60厘米×55厘米。不易早衰,味微辣。抗病毒病、炭疽病,抗寒能力強,早期產量高。每畝產量4000千克。

適于長江中下游地區早春露地種植,也可用于保護地延秋后栽培。

(18)鎮研12號:江蘇省鎮江市鎮研種業有限公司選育。長勢強,株高65厘米,開展度60厘米。早熟。門椒節位8節左右,早期產量高,連續掛果能力強。果實長燈籠形,果皮嫩綠色,皮薄質嫩,辣味中等。果長15~18厘米,肩寬5厘米左右,最大單果重100克。耐低溫,耐弱光,不易徒長,抗病、抗逆性強,適應性廣,每畝產量4000千克左右。

適于長江中下游地區早春露地種植,也可用于保護地延秋后栽培。

(19)翠豐:揚州市蔬菜研究所有限公司。早中熟。株形半直立,株高60~70厘米,株幅60厘米左右。果實長燈籠形,果長14~17.5厘米,果肩橫徑4.5~5.5厘米。單果重50~70克,大果可達100克。果皮嫩綠色,色澤均勻,質地脆嫩,微辣,食之無皮渣,爽口無澀味。抗病性強,抗衰老。耐低溫、耐弱光能力強,連續坐果能力強,果實膨大速度快,早期產量高。一般畝產量4000千克。

適于長江流域早春保護地、露地栽培,亦可作秋季栽培。

2.辣味型

(1)湘研4號: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選育的雜交一代品種。株形較緊湊,生長勢強。株高46厘米,株展53厘米。分枝力強,節間短,節密。第1花著生在9~11節。果實長牛角形,深綠色。果長12厘米,果寬3.2厘米,果肉厚0.25厘米,平均單果重30克,最大40克。果實辣味中等,光亮無皺。極早熟。耐寒性強,對病毒病、炭疽病、瘡痂病抗性強。遇低溫落花少,早期掛果多。每畝產量2000千克以上。

適于長江流域早春保護地、露地栽培,亦可作秋季栽培。從定植到采收45天左右,前期果實從開花到采收約20天。行株距40厘米×40厘米。針對掛果多的特點要增施基肥,勤于追肥。

(2)湘研5號:湖南省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中熟雜交一代品種。生長勢強,株形較緊湊,株高55厘米,株展60厘米。分枝力強,節間較短,第1花著生在12~15節。果實長牛角形,綠色。果長18厘米,果寬2.8厘米,果肉厚0.29厘米,平均單果重35克。果實肉質細軟,味辣而不烈。耐熱,耐旱,抗病性都比較突出,對病毒病、瘡痂病、炭疽病、日灼病抗性均強,是我國少有的能在高溫干濕地區越夏掛果的品種之一。

適宜于長江流域露地栽培,亦可作秋季栽培。湖北地區5月下旬始收,從定植到采收53天左右,前期果實從開花到采收約23天,10月中旬結束,收期長達150天。產量高而穩定。每畝產量3000千克左右。

(3)湘研6號: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選育的晚熟、豐產雜交品種。生長勢強,株形緊湊,株高56厘米,株展64厘米。分枝力強,節間短,第1花著生在13~16節。果實長,粗牛角形,綠色。果長17厘米,果寬3.2厘米,果肉厚0.32厘米,平均單果重48克。肉質細,辣椒柔和,帶甜味。

南北各地均表現高產、穩產。該品種可供嗜辣地區做晚熟主栽品種,城市郊區及廣大農村皆可栽培,可供鮮食,亦可加工鹽漬辣椒。長沙地區6月中旬始收,從定植到采收60天左右,前期果實從開花到采收約30天,11月初結束。耐熱,耐濕,是國內少有的能夠在炎熱、多濕地區越夏結實的大牛角椒品種。需充分供應水,注意培土,以防倒伏。株行距為0.5米×0.6米。

(4)湘研19號: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選育的早熟雜交一代品種。株形緊湊,節間密。株高48厘米,株展58厘米。在低溫下不落花落果,能正常掛果生長。商品性、貯運性好。果實長牛角形,果長16.8厘米,寬3.2厘米,肉厚0.29厘米,單果重33克。皮光無皺,辣味適中,肉質細軟。果形直,果實空腔小,果肉厚,適于貯運。早熟、豐產,較南菜北運主栽品種保加利亞尖椒早熟15天,產量高30%。該品種是針對我國南菜北運基地而育成的專用品種。

適用于海南、廣東、廣西冬季及滇南、黔南、川南早春露地栽培,也適合其他嗜辣地區作早熟、豐產栽培。栽培要點是施足基肥,勤于追肥。株行距0.4米×0.5米。

(5)鎮椒6號:江蘇省鎮江市蔬菜研究所選育的一代雜種。果實羊角形,青熟果綠色,老熟果鮮紅色,果面光滑。果縱徑16.8厘米左右,肩橫徑2.5厘米左右,果肉厚0.2厘米左右,平均單果重36.7克。味辣。不易早衰,田間對病毒病、炭疽病的抗性優于對照云豐椒,耐熱性較強,前期產量高。每畝總產量3500千克左右。

適于長江中下游及江蘇地區作早春露地種植,也可用于保護地秋延后栽培。

(6)黃鋒:湖南亞華種子有限公司以韓國尖椒品種自交系5213-6為母本,以云陽羊角椒自交系6302為父本配制的一代雜種。早熟。果實小羊角形,果長13~14厘米,肩寬1.8~2.0厘米,肉厚0.25厘米,單果質量18~21克。果皮薄而有光澤,果面光滑,果條順直,空腔小,耐貯運。辣味濃,風味佳,商品性好。對病毒病、疫病、瘡痂病的抗性較杭椒1號強。一般每畝產量2500千克以上。

適于湖南、江西、湖北作早春保護地栽培。

(7)湘辣4號:隆平高科湘研蔬菜種苗分公司選育。株高56厘米左右,開展度94厘米,生長勢旺。果實羊角形,果縱徑19.5厘米,橫徑1.79厘米,肉厚0.22厘米。果面光滑,果皮較薄,肉厚中等,果形較直,整齊標準,商品成熟果為綠色,生物學成熟果深紅色,平均單果重17.4克,最大單果重21.0克。味辣,風味好。坐果率高,采收期長。抗炭疽病,耐疫病、病毒病,適于濕潤嗜辣地區作加工鹽漬、醬制栽培或鮮食豐產栽培。一般每畝產量2500千克左右。

適于湖南、湖北、江西作早春露地栽培。

(8)蘇椒3號: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育成。植株較開展,株高70~80厘米。果實長羊角形,果長15.3厘米,橫徑2.6厘米,肉厚0.22厘米,單果重15~24克。果色淺綠,老熟果鮮紅。中晚熟品種。長勢旺,耐高溫,適應性強,高產穩產,并有較強的抗風、抗澇能力。抗煙草花葉病毒,耐黃瓜花葉病毒,抗炭疽病。單株結果多,株產750克以上。每畝產量3000~4000千克。

在湖北3月份冷床或大棚套小棚播種育苗,4月下旬露地定植。株行距為40厘米×60厘米,每畝栽3000~3500株。

3.甜味型

(1)中椒2號: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培育的雜交一代品種。株高68厘米左右,株展73厘米。第1花著生平均在10~11節。果實長燈籠形,平均縱徑8.8厘米,橫徑5.7厘米。果色深綠,果面光滑,果柄不彎,3~4個心室。果肉厚0.35~0.41厘米,單果重50~117克。平均畝產2600~4000千克。

在湖北地區春季栽培時,前期生長弱,栽后要以促為主,不要蹲苗。要小水勤澆,隨水追肥,力求使莖葉充分生長,為后續結果打下基礎。果個大,容易發生墜秧現象,需及時采收。

(2)甜雜2號:北京市蔬菜研究中心選育的雜交一代品種。生長勢強,莖葉綠色,多三杈分枝。第11節左右著生第1花,坐果率高。果實燈籠形,綠色,單果重50克。果肉厚0.35厘米,味甜,品質好。早熟種。畝產2000~3000千克。

適于塑料大棚等保護地栽培。湖北地區10月上旬育苗,2月下旬塑料大棚內定植。穴距30厘米,每穴1株,每畝栽4500穴左右。5月上旬開始收獲。注意水肥管理,及時采收,防止倒伏。及時防治蚜蟲、茶黃螨及棉鈴蟲。

(3)湘研17號: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選育的雜交一代早熟品種。株高47厘米,株展52.5厘米。果實燈籠形,表皮光滑,肉厚,無表皮溝或溝淺。果皮綠色,果實高8.7厘米,橫徑5.8厘米,肉厚0.4厘米。單果重50克。耐澇。

針對該品種掛果多且集中的特點,注意增施基肥,及時采摘,及時追肥。株行距0.4米×0.6米。

(4)海花3號:北京市海淀區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實驗室育成。早熟品種。植株較矮小,株形緊湊,連續結果能力較強。耐病。果實長燈籠形,綠色,果面較光滑,果肉厚0.4厘米,單果重50克。每畝產量2500~4000千克。

適于湖北塑料大棚早春栽培。

4.干椒品種

(1)濰椒8號:山東省濰坊市農業科學院育成。株形緊湊,株高70~80厘米,開展度75厘米。果實羊角形,果長12厘米,橫徑3.5~4厘米,平均單株結果25個以上。一般每畝產干椒300~400千克。成熟果實紫紅色,果面平整光滑,辣味濃。結果部位集中,紅熟一致,成品干椒率高。高抗病毒病。適合加工出口及色素提取。

適宜湖北、陜西、甘肅及西北部分地區栽培。湖北地區3月育苗,4月下旬至5月上旬定植,7月上旬開始收獲,直至降霜前結束。

(2)紅秀:從韓國引進。植株生長勢強,早熟。定植后50天采收青椒,80天后采收紅椒。結果集中,采收期長。果實長直,果皮光滑。青果深綠色,味微辣;老熟果色紅亮,味香辣。鮮果長12~15厘米,果徑1.2~1.5厘米,皮薄肉厚,耐貯運。畝產4500千克以上。

適宜湖北、陜西、甘肅及西北部分地區栽培。湖北地區3月份育苗,4月下旬至5月上旬定植,7月上旬開始收獲,直至降霜前結束。

(3)8819:陜西省蔬菜研究所和寶雞市經濟作物研究所經多代定向選擇育成的早熟、豐產、抗病線辣椒新品種。植株生長健壯,株形緊湊,株高75厘米,株展50厘米。二杈狀分枝,莖生側枝較多,一般3~5個,屬有限生長類型。苗期葉片厚實,苗株挺拔;成株期葉片寬厚,葉數多,對果實覆蓋度好。果實高度集中于株冠的中下部,多3~7個簇生。線形,果色深紅,有光澤,干燥后果面皺皮密細。鮮椒果長15.2厘米,橫徑1.25厘米,單果鮮重7.4克,干椒率19.8%,成品率在85%以上。從出苗到完熟180天左右。對炭疽病、病毒病、枯萎病、白星病、衰老和爛果等有高度抗性。畝產干椒280~350千克。

3月份育苗,每畝播種量150~200克。適當密植,麥田套種行距70厘米,穴距20厘米,每穴栽2~3株,每畝栽12000~15000株。及時打杈,當門椒果以下側枝長度3~4厘米時全部抹掉,后期出現的側枝也應及時打掉。

(4)湘研9701: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選育的中晚熟雜交一代品種。株高65厘米,株展88厘米×75厘米。株形開闊,分枝多,節間距中等,第1花著生13~15節。果實長羊角形,果長16厘米左右,果寬1.3厘米。青熟果深綠色,老熟果紅色。單果鮮重11克左右。中晚熟。豐產,從定植到采收紅椒約70天。優于其他干椒的特點是:產量高,株形高大,果不著地,在多雨地區不爛果,抗病性、抗逆性強。

實行育苗移栽,一般在定植季節前2個月育苗,3~4片真葉時分苗1次。基肥以有機肥和氮肥為主,追施鉀肥。行株距0.6米×0.5米。注意防治煙青蟲、蚜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水县| 肥城市| 汾阳市| 长白| 苏尼特左旗| 体育| 平阴县| 台北县| 布拖县| 习水县| 台江县| 宜良县| 九龙坡区| 仁化县| 隆回县| 上高县| 吉安市| 新宾| 阜康市| 治多县| 衡南县| 胶南市| 精河县| 延安市| 醴陵市| 濉溪县| 神木县| 霍邱县| 黄平县| 黄大仙区| 临海市| 清水县| 日照市| 陆川县| 高雄县| 南汇区| 南川市| 三原县| 潮安县| 天等县| 桦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