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是這樣致富叢書 教你種時尚蔬菜
-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科技中心編著
- 4022字
- 2019-06-24 12:23:59
抱子甘藍
又稱芽甘藍、子持甘藍,是以小葉球供食用的蔬菜,十字花科蕓薹屬甘藍種的一個變種,二年生草本植物。
抱子甘藍的小葉球風味獨特,味美可口,可食率達95%,營養價值高,營養價值高于結球甘藍,其中蛋白質含量在結球蔬菜中居首位,是結球甘藍蛋白含量的4倍多,維生素C含量是甘藍的3~4倍。
抱子甘藍原產地中海沿岸,19世紀開始逐漸成為歐洲、北美一些國家的重要蔬菜,其中英、德、法、荷蘭等國種植面積較大,我國臺灣省也有小面積種植。近年來,我國一些大中城市郊區相繼引種試種獲得成功,但由于栽種面積小,產量不高,而市場的需求相當大,在日本和東南亞國家,抱子甘藍已成為供不應求的緊俏商品,價格昂貴。因此,發展抱子甘藍生產,既可滿足消費需求,也可獲得較高的經濟收益。
(一) 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 溫度。抱子甘藍喜冷涼氣候條件,耐寒,生長發育的最適溫度為12~20℃,氣溫短時間降至 -6~8℃,雖莖葉生長受到抑制,但不會受凍害。一般植株生長初期要求較高溫度,以利于營養生長,當葉球開始發育時,需較低溫度,以10~13℃為宜,如超過23℃,便不能形成葉球。
(2) 光照。抱子甘藍是長日照植物,在營養生長期,較長的日照條件利于生長。對光照強度要求不太嚴格,通常在充足的光照下,植株生長旺盛。光照不足,容易發生徒長。在小葉球形成期,日照時間較短,光照充足和較低的溫度條件下形成的葉球堅實,品質好。
(3) 水分。抱子甘藍喜濕潤,除幼苗期和蓮座期能忍耐輕度干旱外,其余生長時期都要求充足的土壤水分和較高的空氣濕度,一般土壤相對濕度為70%~80%,空氣濕度為80%~90%較適宜;如果土壤水分不足,將嚴重影響結球而降低產量,所以在栽培上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抱子甘藍不耐澇,如遇土壤積水必須立即排除。
(4) 土壤和養分。抱子甘藍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廣,但為了獲得高產,應選擇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的肥沃土壤,沙壤土、壤土和黏壤土均可,土質過松不利于形成充實葉球。土壤酸堿度以微酸性至中性為宜,堿性土壤不適宜種植抱子甘藍。抱子甘藍生育期和葉球采收期較長,需養分較多,其營養生長期吸收氮、磷、鉀的比例約為3∶1.5∶4,如果氮肥充足,磷、鉀肥配合適當,不僅葉球產量高,品質也好。
(二) 主要栽培品種
栽培類型 抱子甘藍按其葉球大小可分為大抱子甘藍和小抱子甘藍兩種類型。大抱子甘藍,葉球直徑在4厘米以上,產量高,但品質較差;小抱子甘藍,葉球直徑2~3厘米,品質好。按植株高矮可分為矮生和高生兩種。矮生種,莖高50厘米左右,一般熟期早;高生種,莖高可達100厘米以上,一般較晚熟。根據從定植到采收經歷的時間長短又可分為早熟種、中熟種和晚熟種3種類型。
(1) 早熟種。一般在定植后90~110天可采收,栽培品種主要有早生子持、卡普斯他、王子、長岡交酸早生子持。
(2) 中熟種。定植后110~130天可采收,栽培品種主要有佐伊思、搖籃者、京引1號、增田子持、科倫內、多拉邦克和溫安迪巴。
(3) 晚熟種。從定植到采收需130~150天,栽培品種有斯馬謝和探險者。
栽培品種
(1) 早生子持。從日本引進的一代雜種,極早熟,從定植到收獲約90天。株高50~60厘米,節間較短,植株生長較旺盛;葉片綠色,少蠟粉,小葉球圓球形,橫徑2.0~2.5厘米,綠色,整齊而緊實,單株結球較多,頂芽也能形成葉球。
(2) 卡普斯他。從丹麥引進的早熟種,從定植至收獲約90天。矮生型,株高約40厘米;葉片綠色,不向上;卷腋芽密,葉球圓球形,中等大小,綠色,質地細嫩,品質好。
(3) 王子。由美國引進的雜種一代,早熟,從定植至收獲需96天。高生型,株型緊湊;小葉球多而整齊。不耐高溫,在高溫的夏季小葉球易松散。葉球品質好,既可鮮銷也可速凍。
(4) 佐伊思。從法國引進的中熟種,從定植至收獲需110多天。中生型,株高46厘米,生長整齊;葉扁圓形,綠色,平展,單株葉球較多,圓球形,緊實,綠色,品質好。
(5) 搖籃者。由荷蘭引進的雜種一代,中熟種,從定植到收獲需110天。高生型,主莖葉灰綠色;小葉球圓球形,緊實,綠色,品質優良,單株結球較多。成熟期整齊一致,適于機械化一次性收獲。
(6) 科倫內。從荷蘭引進的雜種一代,中熟種,從定植至收獲需120~130天。矮生型,株高約40厘米,植株生長整齊,葉片灰綠色,葉球圓球形,綠色,品質較好。
(7) 斯馬謝。由荷蘭引進的雜種一代,晚熟種,從定植至采收需130天。中高型,葉球中等大小,深綠色,緊實,整齊,品質好,耐貯藏,經速凍處理后,葉球顏色鮮艷美觀。耐寒能力極強,適宜冬季保護地栽培。
(8) 探險者。從荷蘭引進的晚熟種,定植后需150天收獲。中高或高型,生長粗壯,葉片綠色,有蠟粉,單株結球多,葉球圓球形,光滑緊實,綠色,品質極佳。耐寒性很強,適宜早春、晚秋露地栽培或冬季保護地栽培。
(三) 主要栽培技術
栽培季節與品種選擇 抱子甘藍春、夏、秋三季均可在露地栽培,由于抱子甘藍容易通過春化階段,有些品種在秋季播種,往往葉球尚未充分形成而開始抽薹。因此,以春播、夏播較安全。如果秋播,必須選擇適宜品種。
春季露地栽培,早、中、晚熟品種均可選用。播種時間可根據不同品種生育期、苗齡以及氣候條件確定。在華北地區,一般晚熟品種可適當早播,12月底至1月上旬在保護地播種育苗;中早熟品種1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種育苗。用健壯大苗移栽,苗齡35~49天,3月中下旬定植,6月份開始采收。
夏、秋季栽培,可選用早熟或中熟品種,既可育苗移栽,也可田間直播。播種期可分別為4月上中旬及6月中下旬,定植期5月中下旬及7月下旬,于9月份或10月份開始采收。
在長江三角洲一帶的平原區,播種適期為6月下旬至7月中旬;高山地區在4月份播種。播種太早,植株下部不結球的腋芽多,植株早衰,產量低;播種太遲,植株營養生長不足,采收期延遲,年內產量低。
育苗 抱子甘藍苗期不耐澇,育苗地要選擇地勢高、排水良好、有機質豐富、土質疏松的肥沃壤土。冬季和早春多在日光溫室、大棚或用溫床育苗,苗床整地后鋪15~20厘米厚的營養土,拌勻鋪平,灌水沉實,待墑情適宜時播種。
播種時按5厘米行距在苗床上壓印或劃淺溝,隔1~1.5厘米播1粒種子,每平方米播種量5~6克,播后覆蓋0.5厘米厚的細營養土,蓋上草簾,澆足水,2~3天后,種子開始萌芽,及時撤掉草簾,防止幼苗徒長。夏播時,為了降溫和防大雨沖刷苗床,應采用遮陽網遮蔭。幼苗具1~2片真葉時進行一次移苗,按株行距12厘米×15厘米移植到營養土方內,灌水后遮蔭3~5天,以提高成活率。當苗齡達35天左右,秧苗具5~6片真葉時即可定植。夏秋季栽培,采用田間直播的,不用移苗,可在幼苗具2~3片真葉時間苗,4~5片真葉時定苗。
定植 抱子甘藍需肥量多,應選土質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塊栽植,每畝施優質農肥2000~2500千克,混合過磷酸鈣50千克作基肥,缺鉀田塊還應施用適量的硫酸銨或草木灰。深翻粗細整平,或作成1.2~1.4米寬的畦田,如果在雨水較多的季節栽培,應作成15厘米以上的高畦,并開深溝,以便排水。
定植密度根據品種、栽培季節和地區不同而異。在華北和東北地區,用矮生型早熟品種,1.3米寬的畦可栽雙行,株距35~40厘米,畝植苗2500~3000株。長江流域用中晚熟高生種,采用單行定植,株距40~50厘米,畝植苗1200株左右。矮生種雙行定植,株距50厘米,畝植苗1800~2000株。定植應帶土挖移栽,盡量減少傷根,定植后灌足水,以提高成活率。在北方,早春定植后,可覆蓋地膜。
田間管理
(1) 中耕、除草和培土。抱子甘藍定植后,輕澆1~2次緩苗水后,應及時中耕、鋤地。春季中耕可松土保墑,提高地溫,促進土壤養分分解和幼苗根系生長;夏季中耕可調節土壤濕度,進而協調土壤各肥力因素,并有蹲苗促壯的作用。中耕可結合追肥進行,以覆蓋肥料,減少養分損失。通常早熟品種中耕2~3次,中、晚熟品種中耕3~4次。第一次中耕可適當深些,應全面鋤透,鋤平整,以后中耕因植株進入蓮座期,逐漸長高,鋤地宜淺,并向根部培土,防止植株倒伏。在未封行前,隨中耕除掉雜草。
(2) 肥水管理。抱子甘藍生長期長,需肥量多,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生長過程中還要多次追肥才能滿足需要,追肥以氮肥為主,鉀肥次之,磷肥較少。追肥次數根據土壤肥力和生長狀況確定,一般追4次肥。第一次在緩苗后施一次薄肥,以利植株恢復生長,可用人糞尿水或氮素化肥,25~30天后進行第二次追肥,以促進植株的營養生長;小葉球形成初期進行第三次追肥,以促進葉球的發育和膨大,葉球采收期進行第四次追肥,以提高產量。抱子甘藍追肥可用腐熟的人糞尿水,每畝每次施用量為1000千克;如用化肥,全期約需氮肥30~50千克、磷肥20千克、鉀肥25千克左右。
抱子甘藍喜濕潤,但為促進根系發育、培育健壯的營養體,定植后輕灌1~2次緩苗水后,應立即控制灌水,進行蹲苗,控制時間不宜過長和過重,一般早熟品種為7~10天,中、晚熟品種可長些,并且注意掌握保持一定的土壤濕度,不可過于干旱而影響植株生長。進入蓮座期之后,應保持土壤經常處于濕潤狀態,土壤見干就應及時灌水。雨季要注意及時排除積水。
病蟲害防治
(1) 病害。抱子甘藍病蟲害發生較少,主要病害有霜霉病、黑腐病等。防治措施如下。
霜霉病。發病期間,可用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的600~800倍液,或瑞毒霉錳鋅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或用可殺得600~800倍液交替使用。
黑腐病。發病初期,可用50%代森銨1000倍液噴灑,每7~10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防治效果較好。特別注意:收獲前15天必須停止用藥。
(2) 蟲害。抱子甘藍主要蟲害有菜青蟲、小菜蛾和蚜蟲等。防治措施:小菜蛾、菜青蟲可用復方菜蟲菌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1%威霸乳油600~800倍液,或用抑太寶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寶路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50%抗蟲922乳油500~800倍液,或用98%巴丹原粉可濕性粉劑與Bt制劑復合使用。
(四) 食用方法
抱子甘藍小葉球的食用方法很多,可清炒、清燒、涼拌、作湯料、火鍋配菜、泡菜、腌漬等。最簡便的食法是將洗凈的小葉球用小刀在葉球泊基地割成“-”或“+”字,切割的深度約為小葉球的1/3,然后放在已加少量鹽的沸水中煮3~7分鐘,撈起后瀝去余水,澆上各自喜愛的調料,如黃油奶油、生抽醬油和蠔油或肉汁等拌勻,即成小包菜色拉,也可用高溫湯煮熟直接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