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安全走出沙漠

浩瀚無垠的沙海,曾經是古絲綢之路的驛站,它不但蘊藏著神秘的古城遺址和眾多的墓葬文物,更有神奇的自然景觀。而大漠的荒涼和美麗之中卻蘊含著無處不在的威脅,這就要求探險者必須有相當的體力、勇氣及豐富的野外生存經驗。人在茫茫沙海之中,是非常渺小的,只有順從沙漠的規律才能安全地走出沙漠。

充分的行前準備

探險總是和危險聯系在一起,但周密的計劃、細致的準備會將風險降低到最小,這也是探險者在困境中求生存的信心所在。

1)探險季節的選擇

我國沙漠多分布在西北地區,屬于干燥氣候帶,晝夜溫差大,夏季酷熱,溫度高達50~60℃,冬季嚴寒,溫度低達-30~-20℃;雨量極少,大多數地區全年降水量不到250毫米;風多而大,特別是風口地帶,狂風到來,飛沙走石。內蒙至新疆一帶的沙漠每年4月有季節性強風,常形成沙流。鑒于這些氣候特征,選擇探險旅行季節時盡量避開炎熱的夏季和風季,通常應選在9月至來年3月之間。

2)制定線路和戰術

制定探險路線和戰術時首先要尊重客觀事實,在確保生命安全的情況下制定出力所能及的探險方案。

1.全自助式沙漠探險 制定這類探險方案的原則是: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或集體協作在沙漠中有限度地探險。如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冬季探險,白天平均氣溫在-10℃左右,一般探險者攜帶的所有裝備、食品、水在沙漠中生存活動也不能超過7天,行程在100千米左右。由于這是全自助式無后援沙漠探險,探險者出發時要背負所有的裝備和給養,第一天是在高負重情況下行軍,對探險者的體能和毅力都構成嚴峻的考驗,根據探險行程,可以在宿營地有計劃地預留部分食品,作為返程時的補給。

2.協作式沙漠探險 協作式探險可分為無后援式和有后援式。無后援式是指進入沙漠后,就失去了后方的一切人力、物力的支持,只是在駝隊的協作下縱深沙海,大多數探險隊采用這種方式。但這種探險也是有限度的,因為駱駝在沙漠中負重也不能超過200千克,在冬季,駱駝每隔7~10天也要飲一次水,一次飲水量在100千克,所以一般探險天數在10天之內,行程在100~200千米之內。有后援式沙漠探險適用于長距離的沙漠穿越,屬于大兵團協同作戰,耗資巨大。比如,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日和中英兩次縱穿塔克拉瑪干沙漠就采用了這種方法。小規模穿越隊伍在駝隊的協作下,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100千米處東西向穿越,數只支持隊用上百峰駱駝,從沙漠南緣的國道出發,每隔150千米向沙漠縱深100千米處投放補給品。

沙海行進

1)正確地判斷方向

在廣闊的沙漠上行走,因為視野空曠,難以找到定向的參照物,加上起伏的沙丘、高大的沙山和洼地,人們一般不可能走直線,所以,沙漠行軍中正確地判斷方向是沙漠探險的先決條件。

1.用儀器判定方向 用羅盤和地圖標定方向是早期沙漠探險中常用的方法,這種方法首先要知道自身所處的位置,根據地圖標定目標地區的位置和方位角,然后根據羅盤所指的方位角行進。由于沙漠中不可能沿直線行軍,用這種方法在沙漠中行軍時要不斷地校正方位,不然的話很難到達預定目標。在長距離沙漠探險和穿越中,準確到達目的地或在茫茫沙海中找到預投的補給品是非常困難的。20世紀80年代后期,隨著個人衛星導航系統(GPS)在民間的普及,使得沙漠探險更為精確,在沙漠中迷途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目前所有的沙漠探險隊幾乎都使用GPS導航。

2.利用自然特征判定方向 ①用北極星判定方位:北極星是正北天空中一顆較亮的恒星,夜間找到了北極星就找到了正北方。北極星是小熊座的α星,大熊座(主要是北斗七星)和仙后星座位于北極星的兩側。我國位于北半球,終年夜間都可以看到北極星。②利用太陽判定方向:太陽東起西落是最可靠的“指北針”。太陽由東向西移動,而影子則是由西向東移。例如,在我國西部的沙漠,早晨8時,太陽從東方升起,一切物體的陰影都倒向西方,中午14時太陽位于正南,影子便指向北方,下午8時太陽到正西,影子則指向正東。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周圍世代生活的維吾爾族駝工,他們就是靠這種方法在沙漠中行走,絕不會迷失方向。當然還有一些較精確的方法判定方向,如“立竿見影”法、手表判定法等都是在沙漠探險中很有用的。③利用沙丘走向判定方向:風是塑造沙漠地面形態的重要因素,在我國西北地區,由于盛行西北風,沙丘一般形成東南走向,沙丘西北面是迎風面,坡度較小,沙質較硬。東南面背風,坡度大,沙質松軟。另外,沙漠中的植物,如紅柳、梭梭柴、駱駝刺等都向東南方向傾斜。但這里還是要說明的是,上述是沙漠地區的一般特點,風向還因地區的不同而異,沙丘的走向也有所不同,要得出正確的判斷,須事先掌握目標地區的氣象和地貌。

2)學會在沙漠中走路

1.選擇一雙合適的鞋子 在沙漠中行軍要走得舒服,就得準備一雙合適的鞋子,鞋底太軟,在沙漠中行走很不舒服,時間長了腳會很難受。防沙套(雪套)是不可缺少的,一旦鞋子里進了沙子,腳很快就會被磨破。

2.學會用雙杖走路 負重在沙漠中行軍,在松軟的沙丘上下翻越,對膝蓋構成很大的壓力,很容易造成損傷。用雙杖行走能減輕膝蓋的壓力,也能節省很多體力。

3.不要怕走彎路 一望無際的沙海,并不是一馬平川。在沙漠中會遇到許多大的沙丘或沙山,一定要繞過去,切忌直越陡坡。要避開背風面松軟的沙地,盡量在迎風面和沙脊上行走,因為迎風面受風蝕作用,被壓得很實,比較硬,在上面行走比較容易,也省力氣;而背風面主要是風積形成的,比較松散,在上面行走,陷入較深,比較消耗體力。如果有駝隊的話,踏著駱駝的蹄印走,可以節省很多體力。在沙漠探險中,在前面帶路的人很重要,要能找出好走的路,并且采用慢行、每小時休息10分鐘的方法,一般隊伍一天行走不要超過直線距離20千米。

4.晝伏夜出避高溫 在陽光的直接照射下,即使不運動,所消耗的水分也是陰影下的3倍。新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在最熱的季節,如果不帶水,在有遮蔭的地方休息,可生存3天左右。如果在白天的太陽下行走,只能生存1~2天。在特殊的情況下,也要學會“夜行曉宿”方法。另外,在炎熱、缺水、干渴、焦慮的情況下,千萬不要被海市蜃樓的假象所迷惑。

3)沙漠露營

在沙漠露營和在其他地區露營還是有區別的。通常要注意兩點:一是營地要選在避風的地方,又要防止流沙的掩埋,這類地方往往是在沙丘之中的平地上。二是營地萬萬不可扎在紅柳、胡楊樹等植物附近。因為在有植物的地方,往往寄生著一些有毒的蟲子,如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中,有一種“塔里木蜱”,通常成活在紅柳和胡楊樹下,這種“蜱”攜帶一種病毒,人一旦被咬后,往往會引發一種致命的病(塔里木出血熱),在十幾小時內死亡。

在冬季,不會有大風,也沒有咬人的毒蟲,露營地點的選擇也比較隨意。冬季的夜晚非常寒冷,即使用雙層帳篷,帳內也會結很厚的霜。在沙漠中有許多枯死的樹木,最寒冷季節也可自己動手打造“火炕”,也就是挖一席之地,在上面燒火,然后用沙子掩埋,人睡在燒熱的沙子上。這種方法很適用于全自助極限探險,探險者可以不帶帳篷,以減輕重量。

處理緊急情況

1)尋找水源

在沙漠中,炎熱、干旱對探險者來說是第一大殺手,沙漠探險遇難者大都是缺水中暑所致。在沙漠中一旦迷失方向,在走出困境之前,一定要保證足夠的、干凈的飲用水,不然生存下來的希望很渺茫。在沙漠中,地表是沒有水的,大部分地區也很難挖出水來。但沙漠大都是盆地,里面也有很多季節性河道。

在沙漠中如果發現了茂密的蘆葦,就意味著在地下1米多深的地方能挖出水來;如果看到芨芨草,在地下2米左右就能挖出水來;如果看到紅柳和駱駝刺,就意味著我們下挖6~8米就有地下水;如果發現胡楊林,則意味著地下8~10米的地方有地下水。1990年冬天,日本NHK廣播公司探險隊,從克里雅河尾閭的大河沿鄉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時,就采用了這種方法解決了近百峰駱駝的飲水問題。他們走了28天,途中挖了一次水,挖了一個長15米、深5米的溝,將駱駝牽下去飲水。在沒有任何后援的情況下,成功穿越了300多千米的沙漠,最終抵達沙漠北緣的塔里木河畔。

另外,在沙漠中如果發現了潮濕的沙土或苦水,也可以挖一個坑,用透明塑料布將坑罩住,這樣就做成了一個簡易的太陽蒸餾器。坑里的空氣和土壤在太陽下會迅速升溫,產生蒸汽。當水蒸氣達到飽和時,會在塑料布內面凝結成水滴,滴入下面的容器,使我們得到寶貴的水。用這種方法每天可以取1升多的蒸餾淡水。值得一提的是,在沙漠中多數地下水含鹽堿很高,人不能直接飲用(駱駝可以飲用),必須用蒸餾等方法處理。

2)躲避沙暴

風沙的運動有其固有的運動規律,萬一在沙漠中遇見沙暴,首先要憑目力的觀察選擇逃避的方向,只要避過風的正面,大都能化險為夷。同時,千萬不要到沙丘的背風坡躲避,否則有被被沙暴埋葬的危險。正確的做法是把駱駝牽到迎風坡,然后躲在駱駝的身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株洲县| 阳春市| 五大连池市| 姜堰市| 兴安盟| 格尔木市| 紫阳县| 突泉县| 法库县| 丘北县| 通辽市| 磐石市| 汉川市| 平定县| 盱眙县| 巴里| 兴义市| 沅江市| 延长县| 双峰县| 永安市| 曲松县| 万源市| 将乐县| 苗栗市| 斗六市| 广州市| 东乡县| 和龙市| 义乌市| 财经| 郎溪县| 定州市| 瑞安市| 汤原县| 连州市| 凯里市| 清丰县| 卫辉市| 兰州市| 左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