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常見優良草種名錄
-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
- 1256字
- 2019-11-27 11:48:30
(二)多年生黑麥草
學名:Lolium Perenne L.
英文名:Perennial Ryegrass
別名:黑麥草
1.起源與分布
原產西南歐、北非及亞洲西南。17世紀70年代英國首先種植,目前在歐洲、新西蘭、北美和澳大利亞沿海和高地廣泛栽培利用。20世紀70年代,我國從國外引進30多個品種試種,在長江流域表現良好,云貴高原和浙江、湖南、四川的山區都已大面積種植。
2.植物學特征
多年生黑麥草是禾本科黑麥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有細弱的根狀莖,須根發達;疏叢型,質地柔軟,植株基部常斜臥,高50~100厘米。葉鞘疏松,通常比節間短,葉舌較小。葉片條形,長10~25厘米,寬3~6毫米,深綠,柔軟,有微毛。穗狀花序,外稃披針形,內外稃等長,脊有短纖毛。種子扁平,無芒,千粒重1.5克。
3.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適宜在夏季涼爽、冬季不太寒冷、年降雨量1000~1500毫米的地區生長。生長最適溫度20℃,不耐炎熱,氣溫達35℃以上生長受阻,39~40℃時,植株枯萎或全株死亡。在我國南方夏季炎熱高溫的地區,越夏困難,但在夏季涼爽的山區,生長較好。抗寒性差,-15℃的低溫生長受阻。喜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壤土或黏土,也可在微酸性土壤生長,適宜土壤pH值6.0~7.0。再生能力強,刈割后再生較快,可長出更多新枝。
4.栽培技術
播前精細整地,保持良好的土壤水分,結合耕翻施足有機肥作底肥,一般畝施過磷酸鈣10~15千克,有機肥1500~3000千克。在湖北高海拔地區可春播或夏播,播種方式可條播或撒播,條播行距15~30厘米,播種量每畝1千克,播深1.5~2厘米。建植人工草地宜撒播,每畝播量可增加到1.5千克。在湖北高海拔地區,多年生黑麥草最適宜與白三葉、紅三葉混播,也可與鴨茅、葦狀羊茅及豆科牧草組成多元混播草地。
多年生黑麥草分蘗能力強,再生速度快,若水肥充足,青草產量可大幅提高。在草地管理中,要注意適當追肥,尤其是要注意追速效氮肥,在分蘗期和每次刈割后追施尿素,全年每畝施量為8~12千克,除此之外,也要及時補充鉀和磷肥。如有灌溉條件,在分蘗、拔節和抽穗期適當灌水,增產效果顯著。另外,苗期應及時中耕鋤草,以加強對雜草的競爭能力。用于收獲種子的多年生黑麥草適宜條播,行距以30厘米為宜,因其種子極易脫落,成熟時要及時采收。
5.營養價值和利用方式
多年生黑麥草適口性好,各種家畜均喜食。早期收獲葉量豐富,質地柔嫩,適宜調制成優質干草。營養生長期長,植株茂盛,營養期品質好,據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分析,烘干草樣中各成分占干物質的比例為:粗蛋白質18.6%,粗脂肪4.1%,粗纖維20.1%,無氮浸出物43.4%,粗灰分13.8%,鈣0.46%,磷0.35%。
在湖北省多年生黑麥草多在高山地區種植,利用方式以放牧為主,當草層高度20厘米左右即可。也可刈割鮮草直接飼喂家畜,或在開花初期刈割曬制干草,是冬春季節良好的牧草。播種第一年生長快,產草量高,適宜作3~4年短期草地利用。一般畝產鮮草3000~4000千克,多者可達5000千克。
6.品種或品系
卓越多年生黑麥草(Lolium perenne L. cv. Eminent):引進品種,四倍體,莖稈直立,株高85~100厘米,質地柔軟,葉量豐富。建植迅速,持久性好,當年生長快,產草量高。綜合抗病能力強,高抗銹病。年干草產量約11000~15000千克/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