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湖北農村環境保護對策與技術作者名: 李兆華 趙麗婭本章字數: 3683字更新時間: 2019-11-28 12:28:35
八、推動生態文明,促進和諧人居創建
(一)農村生態創建思路
按照推進城鄉經濟發展一體化原則,建立城鄉全局生態環保規劃管理體系、實現城鄉環保基礎設施共享?!笆濉逼陂g,總結鄂州城鄉一體化生態環保試點經驗,支持大別山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武陵山少數民族社會發展試驗區、仙桃市、監利縣、宜都市、大冶市、竹山縣、竹溪縣、房縣等地區城鄉一體化環境保護基礎設施。編制縣域區域性垃圾處理場布點規劃,開展鄉鎮區域性垃圾處理建設試點。
縱深推進我省農村環?!皟汕濉保ㄇ鍧嵎N植、清潔養殖)、“兩減”(農藥、化肥減量化)、“兩治”(規模化養殖治理和環境綜合治理)、“兩創”(生態鄉(鎮)和生態村的創建)工作模式。加強四湖流域以水污染防治為重點的環境綜合治理,爭取啟動四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控制示范區建設。以集中連片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優先保障鄉鎮、農村飲用水,積極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提高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水平,加大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力度;積極防治種植和養殖業生產污染;嚴防污染源向農村轉移,逐步解決農村工礦污染問題。到2012年,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鄂州城鄉一體化試點、梁子湖流域周邊地區、黃岡長江生態文明帶、鄂西生態文明旅游示范區等地區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從2013年到2015年,完成大別山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武陵山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等地區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項目支持的地區,生態創建得到大力推進,生態鄉(鎮)和生態村達到20%以上。
(二)開展村莊環境集中連片整治工程
1.主要思路
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是深化“以獎促治”政策的重要舉措,也是拓展當前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大好歷史機遇。村莊環境集中連片整治工程主要包括農村環境集中連片整治項目、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工程項目。加強農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種植業面源和分散式畜禽養殖的污染治理。以代表性的集中連片村莊環境綜合整治作為農村環保工作的重點,以農村環保“四個兩”示范工程為主線,即“兩清”(清潔種植和清潔養殖)、“兩減”(農藥和化肥減量化生產)、“兩治”(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兩創”(創建生態鄉鎮和生態村)。
第一期(2012年)目標,利用2年時間,根據全省農村實際情況,集中治理291個環境問題最為突出、當地群眾反映最為強烈的典型村莊,使其環境狀況明顯得到好轉。農村環境污染加劇的趨勢有所控制,農村飲用水源地環境質量有所改善,農村地區工業污染和生活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得到一定控制,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大,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占農產品的比重不斷提高,生態示范創建活動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監管能力得到加強,公眾環保意識不斷提高,農民生活與生產環境有所改善。
第二期(2015年)目標,利用3年左右的時間,力爭使全省部分重點區域的村莊環境狀況得到明顯改善,重點整治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處理、散養密集區畜禽養殖污染等,推廣農村環保實用技術,建設生態鄉村。
2.主要做法
總結近年來湖北省農村環保工作實踐,加快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必須按照“統籌規劃、梯次推進、示范引導、注重實效”的思路,并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政府主導,合力推進。推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必須緊密依靠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合力推進,不可能僅僅靠環保部門包打天下。各級政府要成立領導機構,把連片整治提上議事日程,認真安排部署,加強監督檢查,確保目標措施落實到位。要明確職責,建立環保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并將其納入年度考核內容,嚴格激勵約束,努力形成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局面。
(2)規劃引領,科學推進。在深入調查和詳細掌握鄉村各類污染源狀況的基礎上,圍繞統籌城鄉發展和推進新農村建設,科學制定規劃。根據資源稟賦、環境容量和生態狀況,重點選擇工作起步較早、目前條件較好、資金配套充足、輻射效應明顯的地區開展示范工作,決不能遍地開發、搞平均主義。
(3)大小結合,突出連片。示范地區實施“以獎促治”政策時,一定要突出區域連片治理的要求,做到“點面結合、大小結合”。既要開展環境污染嚴重村莊的治理,又要連片推進。確定連片治理的區域,要根據治理目標和區域的實際情況,既有幾個、十幾個村的小連片,也可以考慮多個鄉鎮的大連片。
(4)因地制宜,注重實效。農村環保涉及方方面面,農村地區又千差萬別。連片推進過程中,必須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技術路線和處理方案。如村塆生活污水處理,應按照都市型、城鎮型和鄉村型的不同類別,分別采取進污水處理廠、自建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和進行分散式污水處理。同時,為鼓勵有條件的村莊自建污水處理設施,市政府還專門制定了污水處理費返還的相關政策。
(5)整合資金,重點突破。近年來,由于國家“三農”政策的相繼出臺,各類涉農資金逐漸加大,農村建設資金也得到突飛猛進的增長,各級政府要充分發揮統籌協調的作用,著力整合各類資金,合力攻堅,爭取資金效益的最大化。同時,在項目安排時,嚴格按照規劃安排項目,力求少花錢、多辦事,讓群眾在看得見、摸得著、受益多的變化中,理解支持農村環境保護工作。
(6)全民參與,強化監管。通過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推進環境保護知識進村入戶,開展環境保護宣傳和技能培訓,增強農民群眾的環保意識,引導廣大農民積極參加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同時環保部門還應不斷完善農村環境監管體系,形成嚴密的監管網絡。
3.重點區域
武漢:用3年時間,重點打造東西湖區四季吉祥和柏泉新農村、漢南區漢洪生態農業、蔡甸區318國道新農村建設組團、江夏區107國道沿線綠色家園生態工程、黃陂區湖北臺灣農業創業園六指新農村、新洲區汪集街新農村生態家園等7個市級新農村示范片區。2012—2015年,再以街鄉鎮為建設單位,集中各方面的力量,整體推進12個街鄉鎮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荊州:①強化項目監管。將進一步加強對示范區的技術指導,積極推進和規范工程建設,加強環境監管,進一步加強現場監察力度,確保示范項目有效的實施;加強鄉鎮環保監管能力建設;要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實行項目招投標制和縣級財政報賬制,實行項目績效評估制度,定期開展項目監督檢查。②打造環保工程亮點。整合涉農項目資金進行“打捆”建設,確保農村整治工作取得實效。洪湖曹市鎮錦繡梅園二期工程,將曹市鎮吳口村、穴堤村2個村莊的環境綜合整治項目集中連片實施,整合資金,突出效果,打造環保項目亮點工程。③建立農村環保長效機制。通過制訂村規民約、建立基層農村環境保護合作社等方式,組織村民參與項目運行和管理,探索村民自治與政府支持相結合的運行和管理機制。為加強農村環保工作,洪湖市在鄉鎮設立了3個環境監察機構,在鄉鎮企業、各行政村明確了環保協管員,并將在各鄉鎮、區、辦設立村鎮規劃建設環保所。④加強宣傳發動,增強參與意識。廣泛利用各種途徑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民眾生態水平,強化全民環境保護意識和參與意識,逐步形成人人保護環境、美化環境的良好氛圍。
(三)創建環境優美鄉鎮、生態示范村
充分利用國家支持及各級政府配套資金,進行國家級、省級環境優美鄉鎮、生態示范村創建。到2015年,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項目支持的地區,國家級生態村創建率為20%,省級生態村創建率為35%;到2015年,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項目支持的地區,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創建率為15%,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創建率為20%。如武漢市啟動了新農村建設的第二階段——農村“新家園建設工程”,擬用3年時間,重點打造東西湖區四季吉祥和柏泉新農村、漢南區漢洪生態農業、蔡甸區318國道新農村建設組團、江夏區107國道沿線綠色家園生態工程、黃陂區湖北臺灣農業創業園六指新農村、新洲區汪集街新農村生態家園等7個市級新農村示范片區。2012—2015年,再以街鄉鎮為建設單位,集中各方面的力量,整體推進12個街鄉鎮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黃岡市黃州區通過“星級農戶”評選活動,培育和樹立一批農村衛生管理先進典型,推進全區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深入開展。
(四)農村環境建設目標
2015年,基本解決全省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有效控制農業面源污染,規?;笄蒺B殖廢棄物處理(資源化)率達到75%以上;湖泊、水庫圍網養殖進一步規范,飲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無圍網養殖及投肥養殖;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和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使用率提高10%以上;建制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50%以上,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50%以上;累計建設農村戶用沼氣池380萬個,農村沼氣普及率達到35%以上;農村改水、改廁工作順利推進,農村廁所普及率達到68%以上;農村危險廢棄物(包括醫療廢物、農藥包裝物等)安全處置率達到70%以上;每個市(州)建設1~2處土壤污染綜合治理試點示范工程,建設1000個鄉村清潔工程示范村;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40%以上。農村人居環境和生態狀況明顯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恢復與建設取得較大進展,農村環境質量明顯好轉,農村環境監管能力得到加強,農民環保意識不斷提高。見表5-1,表5-2。
表5-1 湖北省各市、州2010—2012年農村環境綜合治理規劃具體目標情況

表5-2 湖北省各市、州2013—2015年農村環境綜合治理規劃具體目標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