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湖北抗旱指導手冊
  • 省水利廳 省防汛抗旱指揮部
  • 2830字
  • 2019-11-27 11:47:06

(二)旱災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湖北省旱災頻繁,與其他自然災害相比,其涉及范圍廣,持續時間長,對社會經濟影響大,特別是對農業生產影響尤為突出,造成的損失極大。

1.旱災對工農業生產的影響

干旱損失分為直接經濟損失與間接經濟損失。

(1)農業干旱的直接經濟損失

農業受旱經濟損失計算,目前尚無成熟的方法,茲根據現有資料條件用下面兩種方法進行估算,以便比較和選用。

①對比法 根據受旱年份實際農業產量或產值和該年在正常情況下應有的產量或產值進行對比,以計算經濟損失,稱為對比法。

農作物因干旱減少產量的計算式為:

Qasi=Qaoi-Qagi;或Qasi=Aiqaoi-qagi

農作物因干旱其產值損失的計算式為:

式中,Qasi為某地區受旱年份第i類農作物減產量;Qaoi為第i類農作物正常產量;Qagi為該地區受旱年份第i類農作物實際產量;Ai為第i類農作物受旱面積;qaoi, qagi分別為第 i類農作物單位面積正常產量和受旱后的實際產量;Vas為該地區受旱農作物產值損失;Pi為第i類農作物價格;n為農作物種類數,可分為糧食、棉、油三大類。

受旱當年第i類農作物的實際總產量Qagi依各地統計資料推算,農作物正常產量Qaoi采用近年農業正常產量和考慮年增長后求得。

②減產系數法 根據歷年受旱或減產面積和由農業減產資料推算的減產系數,估算因干旱農作物的產值損失的公式為:

式中:ai為第i種農作物受旱或成災耕地上農業產量與正常產量的比值;Ai為第i種農作物受旱成災面積;qi為第i種農作物正常年單位面積產量;Pi為第i種農作物價格。

歷年受旱或成災面積A可直接采用具體數據,各年單位面積糧食產量q,是在考慮科學技術發展因素的基礎上,對實際單位面積產量作適當修正后求得。把A、q等值代入公式,即可算得歷年產量損失,公式中A值按平均情況采用,計算成果參見1949—1990年全國受災、成災面積及糧食損失表(表2-7)。

表2-7 1949—1990年全國受災面積及糧食損失表

(2)工業缺水的直接經濟損失

由于工業供水(含城市居民供水)保證率常常高于農業,且供水優先安排,因而在一般干旱年份,工業用水可以得到滿足,工業受旱經濟損失往往只在重旱年份才會發生。

水是企業維系生產的基本要素,以2000年湖北省大旱典型年為例,干旱對工礦企業的生產帶來了很大影響。譬如,孝感市1169家骨干企業中,因干旱缺水,有250多家被迫停產,400多家減產,時間長達20余天,造成經濟損失34億元,全市還有3.34萬家鄉鎮企業處于停產狀態,嚴重影響了鄉鎮企業的生產;十堰丹江口市因缺水造成停產或半停產的企業18家,日缺水35.1萬噸,持續缺水45~171天,直接經濟損失2100萬元;鄖縣因缺水造成34家骨干企業半停產,86家鄉鎮企業停產,直接經濟損失2000萬元;黃石大冶市因缺水造成400多家工礦企業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工業損失1.37億元。

水電站的效益與水量息息相關,在干旱的情況下,水庫電站一般都缺水發電,其運行也會受到很大影響,甚至停機。1999年,湖北省長江沿線發生大洪澇,但鄂西北的十堰市則為大旱,水電站機組平均利用小時數比正常年份減少1179小時,減少百分比為41%,發電收入與常年同期相比減少約43%。

工業受旱損失可采用下式進行估算:

Vis=Vio-Vig-Vim

式中:Vis為受旱年份工業損失;Vio, Vig分別為工業的正常產值和受旱年份工業的實際產值;Vim為受旱減產而未消耗掉的工業生產原材料價值。

工業正常產值,可采用原計劃的工業年產值中由正常年份的工業年產值和考慮工業生產的年增長率βI后求出。

干旱造成的間接損失涉及范圍廣,情況復雜,定量計算十分困難。

2.干旱缺水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水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須臾不可或缺。以2000年湖北省大旱典型年為例,干旱對生活的影響也很大。該年孝感市有3萬人因無飲用水被迫臨時轉移他地居住,孝感城區和大悟、孝昌、應城等縣市城區居民生活用水相繼告急,只能實行定時限量供水。全市1/3的鄉鎮所在地缺飲用水,885所中小學校因缺飲用水處于半停課狀態,影響28萬多在校學生的學習,時間持續1個多月。十堰市因干旱造成15所中小學校、5900多學生處于停課或半停課狀態,時間長達30~70天。遠安縣有30所學校、112個教學點、1.2萬名師生靠公安部門運用消防車從20千米外的城區運水,以維持教學。

3.干旱缺水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1)影響環境變化的干旱缺水類型

影響環境變化的干旱缺水類型可分為背景性干旱、隨機性干旱和人為經濟性干旱3種。

背景性干旱是指氣候、自然環境條件等背景性因素而造成的干旱。一般出現在我國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干旱和半干旱氣候區,當地降水除供草地維持生長外,遠不能滿足農作物生長對水分的需求,形成背景性干旱。在背景性干旱條件下,作為灌溉水源的山區河川徑流的變化對農業生態環境有著直接的影響。

隨機性干旱是由于氣候隨機波動引起的降水偏少和徑流偏枯而導致的干旱缺水。隨機性干旱對環境條件不會造成趨勢性變化,但在遭遇多年干旱時,會對環境產生破壞,在相當長時期內難以恢復。

人為經濟性干旱是指一個地區經濟發展對水的需求量超過了該地區水資源承受能力而引發的干旱,也指由于不合理的水土資源開發,導致水資源的減少或枯竭所引發的干旱缺水。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如果超出水資源和環境條件的承受能力,則隨著經濟的發展,人為經濟性干旱隨之加重,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和破壞將是累進和逐步加深的。

一個地區干旱的形成,常常是上述從概念上劃分的不同類型干旱共同作用的結果。在不同的干旱類型中,人為經濟性干旱對環境的影響,特別對環境趨勢性變化的影響最顯著。這種類型干旱如再與背景性干旱、隨機性干旱相結合,則必會引起更為嚴重的環境問題。在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干旱對環境影響的作用雖有所不同,但在實際工作中難以分類進行定量評價。

(2)干旱缺水對環境的影響

①部分地區土地干化和河湖斷流干涸情勢加劇 人們為了抵御干旱缺水的威脅,采取筑壩建庫、開渠引水、抽汲地下水等措施,以增加灌溉用水和工業供水。這些措施的過度采用,導致水平衡要素中的徑流量趨于減少,蒸發量趨于增加,水分循環的垂向流動增強,水平流動減弱,水量平衡系統由開放型向封閉型轉化,這導致北方一些地區呈現明顯的干化趨勢,并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環境問題。

②部分地區地下水環境明顯惡化 在人為經濟性干旱為主要類型的地區,為滿足需水增長的要求,地下水長期超量開采,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降落漏斗不斷發展和泉水流量日趨衰減,由此還引發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地下水環境問題。

③地表水體的污染有所加重 干旱期間,地表徑流量減少,河流、湖泊等陸地水體的納污能力和稀釋能力下降,地表水體的污染加重。由于干旱缺水,污水灌溉得不到有效的節制,污水灌溉不僅污染了土壤和農作物,影響人體健康,而且污水滲入地下,惡化了地下水水質。

(3)干旱缺水對湖北省環境的影響

由于湖北省水資源總量居全國中等水平,以隨機性干旱為主,不存在干旱缺水引起大范圍環境惡化的自然背景,但在城市工礦區及水資源條件相對較差的地區,人為的經濟性干旱仍會使局部環境有所惡化,其中又以水質污染和地下水環境惡化最為嚴重。必須采取增辟水源、節制地下水開采、提高污水處理能力、控制污水排放等相應有效的措施,克服干旱引起的環境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西县| 南皮县| 临安市| 文安县| 顺平县| 莆田市| 巴青县| 乳山市| 宁远县| 黑水县| 洱源县| 斗六市| 天津市| 深泽县| 常熟市| 弋阳县| 简阳市| 安达市| 商城县| 桃江县| 通山县| 进贤县| 吉林市| 天津市| 杭锦旗| 海门市| 西和县| 昌黎县| 赫章县| 来安县| 肃北| 巫山县| 双鸭山市| 横山县| 湘阴县| 玉山县| 彭阳县| 从化市| 宜丰县| 天津市| 浦东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