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蟹高效養殖新技術
- 徐興川 高光明 朱莉萍編著
- 3021字
- 2019-06-24 12:29:06
(四)飼料種類
1.植物性飼料
(1)附著藻類:植物性飼料是最重要的飼料資源,可分為附著藻類、谷實類、食品工業副產品和水生植物、陸生植物。附著藻類在池塘中主要附生在底泥表面和水生植物的莖葉,呈藍綠、綠褐、黃褐色等顏色,主要種類為藍藻、硅藻和綠藻等,大型的絲狀綠藻(青泥苔)也附生在泥底。附著藻類是河蟹飼料,常與腐屑、泥土等一道被河蟹捕食。
(2)谷實類:谷實類常用的有谷、麥、豆類糧食。在池塘養蟹早期以這類飼料為主,實際上谷實類含有較高的蛋白質,如大豆干物質中蛋白質含量高達90%,粗蛋白質含量較高,占干物質的38%~48%,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也較多,是營養較高的飼料。稻谷是我國主要糧食,近年來用于養蟹具有較好效果。一般稻谷含蛋白質8.3%,脂肪2.2%,粗纖維10.1%。玉米蛋白含量較少,平均為4%~8%,且生物價值低,其原因是賴氨酸和色氨酸含量低,含無氮浸出物達70%,幾乎全是淀粉,含維生素較少,易于消化。
(3)食品工業副產品:食品工業副產品主要有餅粕類、糠麩類、糟類。餅粕類是養蟹通用飼料,豆餅是河蟹喜愛的飼料,其中可消化蛋白質含量極為豐富,可達40%,是植物性飼料中營養價值較高的一種(含鈣0.49%,含磷0.78%),但豆餅缺乏蛋氨酸。菜子餅是油菜榨油后剩下的餅塊,蛋白質含量較豆餅略低,也是河蟹喜食的飼料之一,直接投喂一般采用塊裝餅為好。花生餅的蛋白含量與豆餅相近。棉子餅是一種廉價的蛋白質飼料,價格僅為豆餅的一半,其營養也較完全,棉子餅中含有棉仔毒(棉酚),在飼養牲畜時常加熱處理,但在養魚中不經處理沒有發現有中毒危害,在河蟹養殖中情況如何尚有待研究。
(4)粕糟類:米糠、麥麩、豆渣及酒糟也是谷實中的種類,米糠和麥麩投喂成蟹一般要略為加工制成團狀等形狀。其蛋白質含量較餅類低,約為12%。無氮浸出物含量高,達40%~50%以上。米糠脂肪含量達13.7%。豆渣是大豆磨制豆漿時濾剩的渣滓,含有大量的可消化蛋白質,營養價值也較高,酒糟中有谷糟、麥糟、高梁糟、玉米糟等。酒糟因所用原料不同,其營養成分也不同,一般干物質中含蛋白質較高。
(5)水陸生植物: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飼料是鳊、草魚的主要食物,也是河蟹生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飼料,其種類很多。在水生植物方面,主要有浮萍、馬來眼子菜、黃絲草、輪葉黑藻草、蘇丹草、黑麥草,以及豆科植物的莖葉和種子,還有各種菜葉和瓜葉,如青菜葉、南瓜葉、空心菜、包心菜葉、甘薯葉、油菜葉、蘿卜和馬鈴薯莖葉等。另外,茭白、蘆葦的嫩葉和根部河蟹均為喜食。
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屬于青綠飼料,一般含水分較多,特別是水生植物,含水量達90%以上,它們含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鈣和磷,蛋白質的生物學價值較高,含胡蘿卜素很多。維生素B組以及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K的含量也相當多,故營養價值較完善。纖維素含量較多,但因各種植物而不同。
2.動物性飼料
動物性飼料營養完全,蛋白質含量高,且必需氨基酸完全,因而營養價值較大,對河蟹生長具有重要意義。
(1)螺蚌類:螺蚌類一般是在養蟹池以外天然湖泊或溝港等水域撈起,經壓碎直接投進蟹池。經測定,螺螄的含肉率為22%~25%。蚌蜆的種類多,分布很廣,幾乎全國各地都有生長。蜆的含肉率為13%左右,蚌的含肉率高一些。
(2)蠶蛹:蠶蛹是良好的動物性飼料,鮮蠶蛹含蛋白質17.1%,脂肪9.2%,營養價值很高。蚯蚓含蛋白質40%以上,干蚯蚓含蛋白質70%左右,它們都是河蟹喜食的飼料。
(3)水生昆蟲:池塘底棲動物主要有昆蟲及其幼蟲(如搖蚊幼蟲、蜻蜓幼蟲等),環節動物中的水蚯蚓、管水蚓、顫蚓、草絲蚓等屬的種類,一般體長8~10毫米,多在有機肥料堆積處或絲狀藻叢生地方的底泥中滾纏成球。搖蚊幼蟲在水中生活時間很短,并且在水底越冬,以死亡下沉的藻類為食,通常在春夏兩季羽化成蟲。蜻蜓幼蟲在底泥上生活,不能游泳,爬行也很慢,水生鞘翅目常見的有龍虱和牙蟲,龍虱幼蟲一般春季在水草或淤泥上產卵,剛孵出的幼蟲形小體弱,是河蟹的極好飼料。
3.配合飼料
(1)特點:配合飼料的優點很多,可按營養成分配制,滿足河蟹在不同階段對營養的需要;可摻加防病的藥物,提高養蟹成活率;可摻入促蛻殼物質,使河蟹同步蛻殼,減少互相殘殺,可防止飼料成分在水中溶散,防止水質因飼料污染而惡化,提高飼料利用率;可摻入部分秸稈類制品,解決部分飼料源,可利用集約化生產要求的規模養殖,還可添加嗜好物質,提高河蟹攝食強度。
河蟹的攝食特點是捕捉水底或岸上的塊狀食物,然后用雙螯交替鉗至口器取食。因此在制作河蟹配合飼料時,要克服養魚飼料的加工方法,即克服將飼料調和成團狀或顆粒狀投入水中有短時間就潰散的特點,還要克服加工飼料過于堅硬的問題,以利河蟹攝食。
(2)北京的事例:對于河蟹的配合飼料,目前研究報道不多。現有資料歸納如下:北京聯合生物技術公司張丙群是長期從事魚類飼料的專家,近年致力于蝦蟹飼料的研究和蛻殼促生長素的研制和應用,他與劉學軍(1990)報道,在0.6公頃(9.1畝)的成蟹池塘,取得每公頃產蟹(規格125克以上)3088.5千克的好成績(平均畝產125克以上河蟹205.9千克),成活率65.7%,飼料系數2.8,每公頃獲得收入22500元(畝獲得1500元)。該報道中的料蛋白質供給量,在前期為粗蛋白含量41%,中后期為36%;鈣磷比為1:1.2;動物蛋白比為1:6.1;粗纖維小于或等于5%;粗脂肪為5.2%,并添加河蟹生長所必需的某些礦物質。他們認為,密養情況下河蟹自由采食天然飼料的行為受到一定的限制,如合成蛻皮激素所必須的固醇類得不到滿足就不能正常生長。于是就在使用顆粒配合飼料的同時,有針對性地研制了河蟹蛻殼促生長素,其中含有一定量的β-脫皮激素,且含有加快蟹體生長和促進蛋白質合成的其他物質,這樣,該試驗在人工配合飼料中添加0.1%的蛻殼促生長素,其記錄了至少7次一致性較強的普遍蛻殼現象。該試驗的飼料黏合劑為田菁粉。
(3)江蘇的事例:江蘇鎮江潤州區科委陳斷榮于1989年開展了池養河蟹專用飼料的試驗。他們的兩個配方如表5所示。這個飼料配方的必需氨基酸為:精氨酸1.7%,蛋氨酸0.5%,苯丙氨酸1.2%,異高氨酸1.2%,賴氨酸1.4%,蛋氨酸和胱氨酸合為0.8%,亮氨酸1.6%,色氨酸0.3%,組氨酸0.5%,蘇氨酸1.1%,纈氨酸1.5%。苯丙氨酸和氨酸合為2.5%,起捕日期為當年11月3~5日。Ⅰ號配方池河蟹體重為147.5克/只,折合畝產139.64千克,飼料系數為3.6; Ⅱ號配方池為121克/只,折合為畝產113.54千克,飼料系數為5.73。以上兩個配方的營養成分如表6。
表5 江蘇鎮江潤州區河蟹飼料配方(單位:毫克/千克)

表6 配方營養組成(單位:毫克/千克)

(4)上海的事例:上海朱文祥認為,河蟹養殖中除投喂動植物飼料外,還可喂配合顆粒飼料。配方大致是:動物性飼料如魚粉、蠶蛹粉、蚯蚓、貝肉等占15%~20%;餅類如豆餅、花生餅、菜子餅等占65%~70%,黏合劑如苕(山竽)粉、麥粉等占5%~6%,礦物渣如鈣、鐵、鉀等或貝類粉或蛋殼粉占2%~3%,生長素占1%~2%,該作者還介紹美國養殖黃道蟹投喂配合飼料,生長速度比使用天然飼料快,每1000克飼料中含魚粉250克,黃玉米粉250克,大豆粉150克,麥麩50克,米糠50克,玉米發酵粉50克,蟹殼粉45克,苜蓿30克,骨粉15克,維生素混合劑10克,鯽魚粉50克,明膠50克。
(5)安徽的事例:安徽玉秀巖認為,配合飼料既含有植物性飼料的營養成分,又含有動物性飼料的營養成分,營養全面,飼料系數低,投飼方便,便于存放。并介紹如下三個配方:①魚粉3%,豆餅粉10%,菜子餅粉20%,血粉10%,麥粉25%,玉米粉31%,礦物質1%,維生素添加劑少量。②蠶蛹20%,大麥粉20%,菜子餅粉30%,魚粉10%,山竽粉20%。③魚粉21%,蠶蛹粉18%,菜子粉15%,玉米粉15%,麩皮18%,植物油1%,無機鹽2%,山竽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