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競環學術思想及腎病輯要
- 薛莎 朱宏斌
- 2881字
- 2019-11-27 11:36:40
第四章 方劑四性與元素
一、方劑的選擇
方劑是理法方藥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中藥基本性能和功效認識基礎上的一次飛躍。它具有目的明確、重點突出、多方兼顧等特點以及內在的科學道理。以《傷寒論》中的白頭翁湯為例,該方主治熱毒熏灼腸胃、深陷血分的熱痢證,功用為清熱解毒、涼血止痢,其組成分析如下:
白頭翁湯:君藥——白頭翁 苦寒、清血分熱毒
臣藥——黃連 苦寒、清濕熱、厚腸胃
黃柏 苦寒、瀉下焦濕熱
佐使藥——秦皮 苦寒、收澀止痢
其中臣藥的作用是助君藥,清熱解毒、燥濕、止痢。從組方和功用上看,該方體現了以理為指導,以藥物為基礎的顯著特征。同時,應當注意的是,白頭翁湯中四味藥物均為寒性,并且與方劑功用所表現出的寒涼作用性質相一致。這是因為中醫臨床遣藥組方,既要考慮到藥與證相合,又要使按組方原則組成的方劑對證,所以方劑與其主要組方藥物的性質、功用,都是以作用于“證”的效應而論定的。例如辛溫解表、回陽救逆、溫補腎陽類的方劑與其主要組方藥物同表現為溫熱作用性質,常用的有麻黃湯、四逆湯、右歸丸等。又如辛涼解表、清熱解毒、滋陰降火類的方劑與其主要組方藥物又同表現為寒涼作用性質,常用的有銀翹散、黃連解毒湯、大補陰丸等。以上表明,適合一定“證”的方和藥在寒涼、溫熱作用性質上,一般多表現一致。中醫方劑寒涼、溫熱性質是實際存在的,而且也是方劑配伍組方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原則。
1.方劑的選擇
我們在高等醫藥院校教材《方劑學》中,隨機抽取了110首方劑為樣本。組方藥物均由武漢市藥材公司購進,并經過武漢市藥檢所鑒定認可。
2.樣品制備
(1)方劑配方:按《方劑學》所記載組方藥物的現代劑量進行配方,其中丸散劑量較大者,參照湯劑常用劑量,按比例權衡擬定。
(2)煎具處理:每次煎藥用燒杯、漏斗、量具及樣品瓶等器皿,使用前經酸處理(10%硝酸浸泡24小時),蒸餾水沖洗備用。
(3)煎藥步驟:煎藥前,加800mL蒸餾水浸漬藥物60min,再置于SB-3.6-4型電熱板上煎煮。第一次煎煮至藥液300mL時,經脫脂棉、紗布過濾,復加400mL蒸餾水煎至藥液200mL,再過濾。最后合并兩次煎煮液,總量至500mL,作為待檢測樣品備用。
二、110首方劑煎煮液中33種元素的檢測分析
(1)檢測方法:具體略。
(2)檢測結果:見表11。
表11 黃連解毒湯33種元素檢測值(μg/g)

其余方劑的元素含量檢測值略。
(3)33種元素在110首方劑中的含量均值。110首方劑均檢測了33種元素,于是每一種元素就有33個檢測值,再計算出每一種元素110個值的均值(中位數),見表12。
表12 110首方劑中33種元素含量均值(中位數)(μg/g)

三、建立方劑的元素含量“區間尺”
我們按照第一章中建立中藥元素含量區間尺的同樣方法,建立了方劑的元素含量區間尺,結果如表13。
表13 方劑元素含量區間尺表(μg/g)

四、110首方劑33種元素的含量區間譜圖及分析
對照方劑的元素含量區間尺表,繪制出黃連解毒湯元素區間圖譜(圖4),圖中縱坐標是方劑元素含量區間尺,橫坐標是按原子序數由小至大排列的33種元素。同時將110首方劑中33種元素的中位數均值含量區間圖繪制于圖上。在黃連解毒湯的33種元素中,高于“元素均值區間譜”的元素有4種,低于“元素均值區間譜”的元素有26種之多,而該方的組方藥物中,四味藥全部都是寒性藥。

圖4 黃連解毒湯元素含量區間圖譜
通過對110首方劑的“方劑元素區間譜”與“元素均值區間譜”的比較,我們發現110首方劑中元素的分布特點是以溫熱藥為主組成的方劑,其多數元素的含量水平高于“元素均值區間譜”;而以寒涼藥為主組成的方劑,其多數元素的含量水平低于“元素均值區間譜”。例如:烏梅丸“方劑元素區間譜”與“元素均值區間譜”的比較,見圖5。烏梅丸的33種元素中,高于“元素均值區間譜”的元素有17種,低于“元素均值區間譜”的元素有11種,而該方的組方藥物中,溫熱性藥占6味,寒涼性藥只占2味。

圖5 烏梅丸元素含量區間圖譜
五、方劑寒涼、溫熱四性的F值定量分析
為了準確地反映方劑“元素區間譜”與“元素均值區間譜”的關系,揭示方劑元素分布與其寒涼、溫熱性質的相關關系,我們同樣運用第二章中的F值公式:

用此公式計算出110首方劑的F值,并與組方藥物定性、方劑功用定性,列于表14中,進行綜合分析比較。
表14 F值量化定性與組方藥物定性、方劑功用定性

續表

續表

續表

*為自擬消水腫方。
表14中,“組方藥物定性”是根據方劑中占多數的寒涼藥或溫熱藥的藥性所確定的。藥物的寒涼、溫熱四性是以高等醫藥院校教材《中藥學》為準。方劑的功用以高等醫藥院校教材《方劑學》為準。F值量化定性中,凡方劑F值大于0.439判為溫熱性質,F值等于或小于0.439,則判為寒涼性質。
F值量化定性與組方藥物定性、方劑功用定性的比較結果如表15所示。
表15 方劑F值量化定性與組方藥物定性、方劑功用定性的比較

由表15可見,F值定量分析的結論與從方劑元素區間譜圖中觀察到的結果基本吻合,即:溫熱性方劑的多數元素含量水平較高,寒涼性方劑的多數元素含量水平較低。并且這一重要規律與中藥中元素的含量分布規律也基本一致,它充分說明了方劑與其組方的藥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內在聯系。
在分析方劑寒涼、溫熱性質時,應將“組方藥物定性”和“方劑功用定性”綜合考慮,偏頗任何一方都是不全面的。例如當寒涼、溫熱兩類藥物味數相等時,就無法判斷該方作用性質的方向,此時“方劑功用定性”就顯得尤為重要。柴葛解肌湯的組方藥物中,溫熱藥和寒涼藥各四味,平性藥兩味,從組方藥物上無法定性,但該方“清熱解肌”的作用性質非常清楚,因此它應定性為寒涼。同樣,僅以“功用定性”為準也會遇到困難,如和解、氣血雙補、消食等功用的寒熱性質有些就不很明顯。所以說,只有綜合運用兩種定性方法,才可能在理論和臨床上較全面、準確地確定每個方劑的實際功效性質。
六、方劑元素研究的重要意義
其一,開拓了方劑現代實驗研究的新途徑。近年來隨著中藥寒熱藥性的藥效學、物質基礎和生物物理學等實驗研究的深入開展,已展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然而,方劑的寒涼溫熱性質的實驗研究卻極少觸及,中成藥藥性理論基礎及其運用規律的認識也亟待解決。方劑元素的研究揭示出了方劑寒涼、溫熱性質與其所含元素的密切相關性,是對“根據中藥藥理,選擇相關項目,探求方劑實質”的方劑實驗研究途徑的新探索。
其二,方劑寒涼、溫熱性質有了確切的定量表述。我們認為,組方藥物定性和方劑功用定性可以視作方劑寒涼、溫熱性質的定性,而方劑的元素F值則為其定量。只有將方劑的這種定性和定量兩者結合,才能為現代科學所理解和接受。對方劑的定量表述將對目前中醫所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具有特別的意義,如:新的復方及其提取物的寒熱性質如何判定等等。
其三,提高臨床辨證論治水平。方劑是中醫臨證治病的主要措施,但傳統方劑學沒有對作用性質相同的方劑進行量化區別,隨著癥、證定量研究的深入,這個問題已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注意。有研究根據感邪輕重,人體偏虛偏實的差異,把《傷寒論》中辛溫解表劑分成四類:“辛溫解表輕劑、辛溫解表峻劑,中等強度辛溫解表方、溫陽解表方”。如果再應用本研究的元素F值定量分析,給予溫熱輕重層次上的定量,就能為臨床選方提供更多的科學依據,糾正、補充某些方劑傳統認識的不足,提高辨證論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