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工具書的類型與特點

類是指具有某種共同屬性的個別事物的集合,它表明的是某些個別事物共有的一種概念。具有相同屬性的事物形成一類,具有不同屬性的事物又分別形成不同的類。分類是指以事物的本質屬性或其他顯著特征作為依據,把各種事物集合成類的過程。它是人們認識、區分、組織事物的一種邏輯方法。普朗克在《世界物理圖景》一書中指出:“科學本是統一的整體,它被分為不同的領域,與其說是由具體事物的性質決定的,還不如說是由于人們認識能力的局限造成的”。分類作為認識事物、區分事物的一種方法,運用于工具書的分類是結合工具書的性質、特征和所反映知識信息內容分門別類、系統地揭示和組織工具書資料的過程進而建立科學的工具書分類體系。它是分類方法在工具書領域的應用,既以科學分類為基礎,同時又不同于科學分類。工具書分類主要體現以下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揭示各種工具書的學科內容和功用,二是把相同學科內容、功用的工具書聚集在一起,把不同學科內容的工具書區分開來,三是根據各類工具書之間的相互關聯而建立一個科學完備的工具書體系林玉山.工具書學概論[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一、工具書的分類原則

工具書都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受著時代進步發展現狀的制約。不同的歷史時代其社會性質不同,工具書的分類體系和原則也不同。盡管如此,任何歷史時期、任何國家、任何階級的人們對工具書的分類都必須依據一定思想體系和原則。縱觀古今中外工具分類,一般都遵循以下三大原則: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和實踐性原則。

思想性原則。首先體現在分類體系制定者的思想性上,國外工具書分類主要以現代西方思想為指導。我國封建社會時期,工具書分類的指導思想是捍衛權貴統治。其次體現在工具書的思想內容上,具有極強的政治傾向性,世界上各國的工具書都有其思想觀念,沒有思想觀念的工具書是不存在的。甚至有的工具書的思想內容是不健康的、落后的,為此我們應該具有清醒的思緒,樹立科學的觀點,正確把握好思想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它是工具書分類的理論基礎和客觀依據,它要求以唯物主義為依據,以科學分類為基礎,從總到分,從一般到具體,使工具書分類具有可靠的標準,避免主觀臆斷,同時遵循歷史發展規律,避免體系僵化不變,真正構成工具書分類的辯證唯物主義基礎。這樣既遵循工具書本身的內容體系的邏輯性和客觀規律來進行類目設置,又在科學知識分類的基礎上,按照工具書的知識內容間的內在聯系和相互關系,結合工具書的性質、功能去區分,使之成為有條理、能反映工具書特點的便于用戶在查檢時有規可循的科學系統。

實踐性原則。理論來源于實踐并服務于實踐。實踐性原則是工具書分類的基本原則。工具書分類既要遵循一定的分類理論,同時對分類理論是否正確的評判,還必須在分類實踐過程中進行檢驗和判斷。工具書分類不同與其他分類,在注重思想性、科學性的基礎上,還要同時兼顧實用性。實用性其實也是實踐性的一個具體體現,它也是一切分類的共性之所在。因此,工具書分類必須做到工具書準確地歸屬于其類,但也要滿足于用戶需求并快速方便高效地為用戶服務。

總之,工具書分類的思想性、科學性和實踐性三大原則是辯證統一的整體,三者缺一不可,互不替代。以科學性原則為基礎,兼顧思想性的范圍,注重實踐性。

二、工具書的分類標準

工具書分類標準是指在對工具書進行對比劃分的過程中所依據的特殊屬性。工具書種類繁多,人們在對工具書進行劃分所依據的標準也各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按文種劃分為中文工具書和西文工具書;

二是按載體形態劃分為印刷型工具書和電子工具書;

三是按編纂時代劃分為古代工具書、近代工具書和現代工具書。

四是按內容、性質和編排體例上劃分為辭書型工具書和非辭書型工具書兩大類。辭書型工具書主要包括字典、辭典、百科全書等,重在對字、詞和專門術語的匯集、解釋和闡述。非辭書型工具書主要包括資料性工具書(如年鑒、手冊、類書、政書等)、表譜型工具書(年表、歷表、數表等)、線索型工具書(書目、索引和文摘等)、圖錄型工具書(地圖、圖譜等)。

五是按工具書的功能劃分為參考工具書、檢索工具書。

六是按學科內容來劃分,將其劃分為社會科學工具書和自然科學工具書。

七是按提供實質信息的方式,工具書可分為直接提供信息的工具書和間接提供信息的工具書兩大類。

根據目前情況看,各高校圖書館雖然性質、規模、結構館藏文獻資源數量等都各不同,但都有工具書資源,且對工具書庫的規劃與布置大都設立了專門的工具書庫(室),對工具書的分類有的是先按功能分兩大部分,即參考工具書部分和檢索工具書部分,然后再按學科分類范疇排架、文種混排。也有的根據一般普通文獻的分類以《中國圖書分類法》為標準進行分類后按索書號大小排架。還有規模較大的館劃分成社科參考工具書、自然科學(包括工程技術)參考工具書和檢索工具書三大部分,庫室單列,各類工具書分別陳列于各自對應的庫室等。

三、工具書的類型

類型作為專門術語,它在不同的學科中具有不同的內涵。工具書的類型是指根據一定的標準將具有相同特征的工具書進行劃分為不同種類林玉山.工具書學概論[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世界各國的工具書由于民族、地域、社會意識形態、社會發展水平不同,工具書的類型也各不相同,不同的標準可將工具書劃分為不同的類型。由此可見,工具書的種類繁多、內容豐富、源遠流長。依據工具書的文種分中文工具書和西文工具書。依據工具書的載體形態可粗略地劃分為傳統印刷型工具書和電子工具書。依據標準不同劃分出的類型也不相同,本書主要以工具書的文種和載體形態為依據來進行闡述,并對電子工具書在后面作專門闡述。

(一)中文工具書類型

我國工具書歷史悠久,歷代編纂的工具書名目眾多,且隨著社會的進步,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許多具有檢索功能的電子數據和電子圖書都具有工具性的作用,也被當作電子工具書,致使普通圖書與工具書之間的界限日益淡化,極大地擴大了工具書的范圍類型。由于不同的研究領域對工具書的類型有不同的劃分,還因工具書的內容和功用不同,逐漸形成了各種不同的類型。

我國傳統印刷型工具書根據其編制特點和功能用途等一般分為兩種類型:

一類是向讀者提供查找文獻的線索,如書目、索引和文摘等;

另一類是知識信息密度大,簡要介紹某方面的知識內容,如字典、詞典、類書、政書、百科全書、年鑒、手冊、地圖和圖譜、叢集和匯要等。

1.書目、索引和文摘

書目、索引和文摘的內容都來自于原始文獻,其核心是對原始文獻的著錄,其本質是揭示和描述原始文獻,其宗旨是檢索原始文獻,因此,書目、索引和文摘對原始文獻具有極強的依附性,同時具有描述性和檢索性的特點。它們具有廣泛的社會功能,是廣大讀者和圖書情報工作者讀書治學、科學研究及開展圖書情報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雖然它們具有相同的特點和功能,但仍然還有不同之處。

書目:主要是指圖書和報刊目錄的簡稱,它著錄和揭示一批相關的書刊文獻,按一定的次序編排而成,是一種報道和宣傳書刊文獻的檢索工具。一般以每一種完整的書刊文獻為揭示對象,采用基本著錄法。除用于報道文獻外,還有指導閱讀和指示藏所的作用。早在西漢末年我國就有了正式的書目著作——《七略》和《別錄》。書目種類較多,不同的劃分標準將構成眾多的書目類型。以書目的編制目的、收錄內容與范圍來看,大體可分為:綜合性書目、專題文獻書目、地方文獻書目、個人著述書目、聯合書目、古典書目、報刊書目等。如現代的綜合性書目有《全國總書目》、《全國新書目》等;古代的綜合性書目有距今1900多年歷史的我國現存最早的史志目錄《漢書·藝文志》以及后來的《群書四部錄》、《崇文總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等;專題文獻書目有《中國歷代年譜總錄》、《中國歷代人物年譜考錄》、《中國農學書錄》、《中國農業古籍目錄》等。地方文獻書目有《紹興地方文獻考錄》、《中國邊疆圖籍錄》等。個人著述書目有:《魯迅研究資料編目》、《郭沫若著譯書目》等。聯合書目有:《中國叢書綜錄》、《中國地方志聯合書目》等。古典書目有《四庫全書總目》、《大隋眾經目錄》、《百川書志》等。報刊書目有:《全國中文期刊聯合目錄》、《中國報刊大全》、《中文科技期刊簡介》等。

索引:是將書籍和報刊中的內容或單元知識或事項或資料,如字、詞、句、人名、地名、書名、篇名、主題等,按照有利人們查檢各種事物和問題線索的方式而編排的工具書。一般以書刊里的事項或單元知識為揭示對象,多采用分析著錄法,款目由標目、說明項和參考項所構成。索引舊稱“韻編”、“通檢”,也有根據英文index譯為“引得”,近有人稱報刊論文的篇名索引為“題錄”。我國較早的索引要數公元1575年張士佩編的《洪武正韻玉鍵》。索引按其所揭示的對象,可分書籍索引和報刊索引,按其具體內容可分為多種類型,一般有主題索引,如《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主題索引》、《列寧全集索引》、《圖書館學論文索引》等。人名索引,如《二十四史紀偉人名索引》、《史記人名索引》、《二十五史人名索引》、《二十五史紀傳人名索引》、南宋黃邦先所撰《群史姓纂韻編》。號碼索引。書(篇)名索引,如《中國史學論文索引》。報紙索引,如《人民日報索引》。期刊索引,如《十九種影印革命期刊索引》、《全國主要期刊資料索引》、《期刊索引》、《中國雜志目次索引》等。

文摘:以簡明扼要的文字摘錄文獻資料的主要內容,將論文或書刊的主要論點、數據等簡明扼要地摘錄出來,并按照一定方式進行編排的積累和檢索、閱讀文獻資料的主要工具。揭示的對象既有論文,也有書籍,綜合運用分析著錄法和基本著錄法,款目由基本著錄和文獻摘要所構成。我國文摘出現較晚,新中國成立后,文摘才有較大的發展,且科技文摘較多,社會科學文摘屈指可數。文摘也可根據不同的標準分為不同的類型,文摘按其編寫目的可分為普及性文摘和學術性文摘,按其編寫方式可分為題錄型文摘、指示性文摘和報道性文摘,按其出版形式可分為報刊式文摘、附錄式文摘和卡片式文摘。較常用的有《新華文摘》、《管理科學文摘》、《社會科學文摘》、《中外書刊文摘》、《經濟學文摘》、《青年文摘》、《中國農業文摘》、《中國電子科技文摘》、《環境科學文摘》等。一般文摘包括編輯出版說明,正文附錄的索引和收錄報刊的目錄。如果需要進一步閱讀,可按以上線索進行查找。特別是國外文摘一般附有主題索引、關鍵詞索引、著者索引等等,讀者要善于利用這些索引查找文獻。

2.字典和詞典

它們是字和詞的匯集,著重說明一個字或詞的音和義以及拼寫、慣用法和派生詞。字典主要匯集單字并解釋字的形、音、義及其用法,同時對復音詞也附帶進行解釋,并按一定的方式編排,以便查閱的工具書。詞典主要匯集詞語并解釋說明詞語的概念、意義和用法,常常以單字為詞頭并詳加解釋。字典和詞典都解釋字、詞,只是主次和詳細有不同,它們都是為人們提供語言文字知識和科學知識,供讀者查解詞語性疑問的工具書,其涉及的知識面十分廣泛,但要釋文簡明、精煉,二者都具有索解性、簡明性、規范性的特點。我國的字典、詞典種類繁多,古代的字典、詞典按解釋字、詞的形、音、義歸類,可分為主義類——以詞義訓詁為主,“同義類聚”,如《爾雅》、《小爾雅》、《釋名》、《廣雅》、《埤雅》、《爾雅翼》、《駢雅》、《匯雅》、《通雅》、《比雅》、《疊雅》等。主形類——以分析文字的結構形態為基礎,“據形系聯”,如《說文解字》、《字林》(佚)、《玉篇》、《類篇》、《字匯》、《正字通》、《康熙字典》等。主音類——以審音辯韻為主,“同音類聚”,如《聲類》(佚)、《韻集》(佚)、《切韻》(殘)、《唐韻》、《廣韻》、《集韻》、《禮部韻略》、《五音集韻》、《古今韻會舉要》、《佩文詩韻》、《音韻闡微》等,還有專門性字典、詞典,如《方言》、《新方言》、《一切經音義》、《經傳釋詞》等等。現代的字典、詞典按其收錄的內容、解釋方法及作用,也可分為三類,一是語文性字典、詞典,二是專科性字典、詞典,三是百科性字典、詞典。也有將其主要分為綜合性和專科性兩大類:一是綜合性字典和詞典,二是專科性字典和詞典。綜合性的有:《漢語大字典》、《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中華字海》、《辭源》、《辭海》、《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等。專科性的有:《簡明哲學詞典》、《中國人名大辭典》等。字典和詞典一般來說都具有相同的結構,主要包括正文、輔助說明和目錄索引、相關附錄三個部分,正文是字典、詞典的主體,主要是字、詞的編排方法、注音和釋義。

3.類書、政書

類書、政書是百科全書式的大型“資料匯編”,既可供查找有關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典章、制度、風俗、民情等方面的材料,又可用來校勘古籍、搜輯古書佚文。在古代類書、政書除專供皇帝閱覽之外,還為文士作文采擇辭藻、典故之用。現今雖未將其視為學術著作,但作為查考工具,為后世的學術研究發揮了巨大作用,特別是新編的類書,在展現歷史文獻精粹,保存優秀文化成果方面,也有著顯著的作用,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史實典故的“寶山”詹德優.中文工具書導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它們具有資料性、匯編性和分類性等特點。

類書:它所采輯收錄的資料主要包括歷史事實、名物制度、成語典故、詩賦文章、名詞解釋等,其材料廣泛,內容豐富,是我們今天查考史實、成語典故、詩詞出處和征引或校勘古籍的按類或按韻進行編排的工具書。魏文帝時的《皇覽》是我國第一部類書,類書之名始見于宋仁宗景祐、嘉祐年間的《崇文總目》和《新唐書·藝文志》。我國類書種類繁多,現存的類書大約有500多種,按照不同分類標準可將其分為不同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按其內容范圍可分為綜合性和專門性兩種,綜合性類書如《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太平御覽》、清代的《古今圖書集成》、《中華大典》和《中國歷代文獻精粹大典》等;專門性類書如:《冊府元龜》、《格致鏡原》、《太平廣記》、《佩文韻府》、《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匯典》等。二是按其材料性質可分為記載史實的類事類書、收集詩賦文章的類文類書、事文兼備的類書,記載史實的類事類書如《冊府元龜》、《格致鏡原》、《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匯典》等,收集詩賦文章的類文類書如《佩文韻府》、《駢字類編》等,事文兼備的類書如:《藝文類聚》、清代的《古今圖書集成》、《中華大典》等。三是按其編排體例可分為有分類排列的類書和按韻編排的類書,分類編排的類書如《藝文類聚》、《冊府元龜》、《古今圖書集成》、《中國歷代文獻精粹大典》、《中華大典》等;按韻編排的類書如《佩文韻府》、《永樂大典》等;四是按功能用途分為查考史實典故、名物制度的類書、查找辭藻典故、詩賦文章的類書、查考事物起源的類書、查考歲時典故的類書和供輯佚和校勘古籍的類書等。

政書:是查找中國古代典章制度的專用工具書。專門采輯、收錄和記述歷代或某一朝代的典章制度。最早創制政書的是唐代劉佚所編的《政典》,杜佑在《政典》的基礎上進行補充和擴大,于唐德宗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編成我國第一部完備的政書著作《通典》。政書按其收錄典章制度的時間范圍,可分為通代性質的“十通”和斷代性質的“會要”和“會典”兩大類。《十通》是我國古代典章制度的完備記載,系指《通典》、《通志》、《文獻通考》、《續通典》、《續通志》、《續文獻通考》、《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獻通考》和《清續文獻通考》。“會要”始于唐代,如《唐會要》、《五代會要》、《東漢會要》、《西漢會要》等。“會典”與“會要”性質極為相似,“會典”主要以兵、吏、禮、戶、刑、工六部為綱,注重章程法令和各種典禮的收錄,均為官修,如《大唐六典》、《明會典》、《清會典》等。

4.百科全書

百科全書一詞來源于古希臘文enky klopaideia有“完整的知識體系”和“全面教育”之意,英文為encyclopedia,西方百科全書的編纂可追溯到古希臘、古羅馬時期。我國早期有將其翻譯為“百科事典”、“百科類典”,后來定為“百科全書”。我國于清末開始編譯國外的百科全書,后編纂過幾部小型百科全書,直到1980年,我國才編纂出版第一部大型綜合性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百科全書是人類知識的總匯,其特點就是包羅萬象,對人類各種知識作盡可能詳細的、完整的、系統的論述,具有概述性、完備性和權威性,被人們稱為“工具書之王”。它是各個學科或某一學科的知識的概述,提供了人類有關知識領域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實和基本理論,類似于辭典和類書,從收錄內容上看都以取材廣泛、內容豐富而著稱,從編排上看都包括按類和按字順編排,從功能上看,都能提供各個學科、各種事物的知識,但比辭典更詳盡、更深入,比類書更重論述。百科全書從大處著手,總攬各學科的主要知識,立類以科學分類為基礎,在編排上,百科全書以詞典形式編排,各卷條目均按漢語拼音字母順序排列,同時附有條目分類目錄。由此可以說百科全書是類書的再創作,是辭典的深入和發展。百科全書按其收錄范圍,也可分為綜合性百科全書和專門性百科全書兩大類:綜合性的有《大英百科全書》、《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中國大百科全書》等;專科性的有:《中國醫學百科全書》、《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等。按地域范圍可將其分為世界性百科全書、國家性百科全書和地方性百科全書;按規模大小可將其分為大型百科全書和小型百科全書;按照讀者對象可分為成人學術性百科全書、成人普及性百科全書和青少年通俗性百科全書等。百科全書薈萃了人類各個學科門類完備而系統的知識,幾乎具備了其他各類工具書的功能,不僅是人們釋疑求知的好工具,還可供人們系統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兼具教科書的教育作用,是人們學習和工作的良師益友,但百科全書也不是萬能的,由于其出版周期一般較長,其知識內容老化甚至陳舊,且只能提供基本的知識資料,因此不能太過依賴百科全書。

5.年鑒、手冊、名錄

它們主要記錄一年間各方面(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或某一方面的信息、進展、動態、情況的統計等資料,是一種事實便覽性的工具書。

年鑒,一年一鑒,它系統匯集一年內有關事物或學科的進展情況、重要文獻及其統計資料,其淵源可追溯到古代的編年體史書《春秋》、《資治通鑒》等。年鑒一詞在我國最早見于《宋史·藝文志》,年鑒的編纂始于歐洲,英文稱之為Almanac、Yearbook、Annual。我國編纂年鑒是近代,直到20世紀20~30年代編纂和出版就較為普遍了。年鑒的內容包括大事記、專論或綜述、事實概覽、統計資料、附錄和目錄索引等,其材料來源于政府公報和文件,有關部門的統計、重要報刊的報道及專業工作者的撰述等,它具極強的資料性、時限性和新穎性的特點。年鑒的類型各式各樣,按其收錄的學科范圍可分為綜合性年鑒和專門性年鑒,按其收錄的地區范圍可分為國際性年鑒、國家性年鑒和地方性年鑒,按其編撰特點可分為百科全書年鑒和統計年鑒等等。綜合性年鑒較為全面地反映了一國或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年度進展情況及有關資料,涉及范圍較廣泛,如《中國百科年鑒》、《世界知識年鑒》、《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鑒》等。專科性年鑒主要反映某一專門范圍的年度進展情況的有關資料,一般是專業工作者使用較多,如《中國哲學年鑒》、《世界經濟年鑒》、《中國經濟年鑒》、《自然科學年鑒》、《中國文學年鑒》、《中國人物年鑒》等等。統計年鑒主要是用統計數據來說明有關領域或部門的進展情況,一般供專門人員使用,如《國際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中國人口統計年鑒》等。地方性年鑒是反映某一國內某一地方的各個方面或某一方面的年度進展情況及有關資料,如《北京文藝年鑒》、《上海服裝年鑒》、《廣東年鑒》、《廣州經濟年鑒》、《湖北統計年鑒》等等,地方性年鑒發展極為迅速。年鑒不僅能為人們提供各種事實、概況和統計數字,還能迅速提供現實性材料和回溯性的資料,按年度匯集連續出版,彌補了百科全書不能經常修訂的缺陷。如《中國百科年鑒》可彌補《中國大百科全書》的不足。

手冊,它是一種簡明扼要,廣泛論述各種主題的工具書。主要匯集某方面經常需要查考的基本知識和資料,按其編纂的目的和內容可分為綜合性手冊和專門性手冊兩大類。綜合性手冊主要是指一般的常識性手冊,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料手冊》、《國際知識手冊》、《世界新科學總覽》、《古代文化知識手冊》、《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等等。專業性手冊如《體育手冊》、《各國貨幣手冊》、《經濟工作手冊》、《專利工作手冊》、《中國圖書情報工作實用大全》等等。手冊與年鑒同為事實便覽性的工具書,但手冊靈活多樣,實用性強,涉及的時間較長,資料比較穩定,不僅能為讀者提供日常學習、生活的常識,還能為讀者提供專業知識和資料,是各種讀者都樂于使用的一種工具書。

名錄,它是匯集組織機構名、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的基本情況和資料。按其收錄內容一般分為機構名錄、人名錄和地名錄三類,機構名錄主要收錄并簡單介紹機構的基本情況,包括地址、人員、宗旨、業務范圍、產品等,如《中國企事業名錄全書》、《中國政府機構名錄》、《中國高等學校大全》、《中國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名錄》、《中國工商企業名錄》、《中國圖書館大全》、《中外出版發行機構便覽》等等。人名錄收錄并介紹有關人物的基本情況的資料,一般以介紹當代在世人物為主,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黨政軍群領導人物名錄》、《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名錄》、《中外企事業家名錄大全》、《中國科學院科學家名錄》等等;地名錄主要供有關地名的名稱及所在地域,如《21世紀世界地名錄》、《全國鄉鎮地名錄》、《亞洲十二街巷名稱錄》等等,除上述三大類外還有以收錄的主題分類的名錄,如《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國文化遺產名錄》等。名錄也是一種便覽性極強的工具書,不同類型的名錄在各自的范圍中發揮著自己獨特的功能和作用,它不僅可供人們從宏觀上了解掌握有關機構、人物和地名的發展變化情況,還能起到指引信息源的作用,名錄雖只提供機構、人物和地方的基本信息,以及產品信息,但對各機構、人物和地方之間的信息交流溝通、聯系協作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6.圖錄、表譜

圖錄包括地圖、歷史圖譜、文物圖錄、人物圖錄、藝術圖錄、科技圖譜等,主要用圖像或附以簡要的文字說明,反映各種事物、文物、人物、藝術、自然博物及科技工藝等形象的圖譜性工具書。地圖概括地反映地表事物和現象的地理分布情況,是地表事物和現象標繪于圖紙上的縮影工具書。如普通地圖《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集》、歷史地圖《中國歷史地圖集》、專用地圖《中國交通圖冊》等。歷史圖譜、文物圖錄、人物圖錄、藝術圖錄、科技圖譜是以圖形揭示各種人、事、物形象的工具書。圖譜:是以繪圖方法表現事物、文物或人物形象的工具書。如歷史圖譜《中國歷史參考圖譜》、《中國古代史參考圖錄》、《簡明中國歷史圖冊》等。文物圖錄如《新中國出土文物》、《國寶》、《中國古青銅器選》、《太平天國革命文物圖錄》、《中國古代生產工具圖集》等。人物圖錄如《中國歷代名人圖鑒》、《中華杰出人物圖集》、《中國歷代名人畫像匯編》、《中國古代著名哲學家畫傳》、《明清人物肖像畫選》等。藝術圖錄如《中國美術全集》、《中國美術史圖錄叢書》、《偉大的藝術傳統圖錄》、《中國繪畫總合圖錄》、《故宮歷代法書全集》、《中國古建筑》等。科技圖錄如《天文桂圖》、《生物史圖說》、《中國動物圖譜》、《農具圖譜》、《人物解剖掛圖》、《現代兵器知識圖集》等等。圖錄其歷史悠久,原始社會的氏族圖騰、上古的器物圖紋都可看作是最原始的圖錄,傳說中的夏禹“九鼎”、周代的《山海圖》、戰國中山王墓出土的《兆域圖》可視為原始圖錄,晉裴秀的《禹貢地域圖》(佚)是我國最早的歷史地圖,康熙年間繪制的《皇輿全覽圖》開創了我國實測地圖的先例,乾隆年間續繪是《內府輿圖》是當時最完善的亞洲大陸全圖,戰國楚墓出土的帛畫《美女圖》是目前傳世最早的繪畫作品,古人有“左圖右書”之說,可見地圖和圖錄自古以來為人們所使用。圖錄向人們提供的不僅是有關地表事物和社會現象的圖像資料,更是十分珍貴的世態品,因此,圖錄具有資料性、形象性和藝術性的特點。

表譜:一般以表格形式或編年形式描述時間和事物發展,側重于反映時間概念和譜列歷史事實的一種輔助歷史科學的工具書。簡言之,表譜就是“時間和歷史的見證”,就是查考歷史年、月、日和提供歷史資料的工具書。表譜不僅內容豐富,體例也較完整,具有資料性、歷史性和時序性的特點,它包括年表、歷表和其他專門性表譜。年表是查考歷史年代和歷史大事的工具書,它分為紀元年表和紀事年表兩類。紀元年表主要用于查考歷史年代、歷代帝王名號及各種歷史紀元,如《中國歷史紀年表》、《中國歷史紀年》、《公元干支推算表》等。紀事年表主要用于查考各種歷史大事,如《中外歷史年表》、《中國歷史大事年表》、《中國歷史大事編年》、《中國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大事記》、《中國文化史年表》等等。歷表是換算不同歷法年、月、日的工具書,主要換算中、西、回等不同歷法的年、月、日。按其序列法可分為對照表和速查盤兩種形式。對照表如《中西回史日歷》、《二十史朔閏表》、《中國近代歷史表》、《中國先秦史歷表》等等,速查盤如《公元干支紀日速查盤》(南京紫金山天文臺李天賜編制)等。專門性表譜主要是包括人物表譜和職官、地理沿革表等,用于查考人物生卒、生平及職官、地理沿革情況。如《馬克思恩格斯生平事業年表》、《中國歷史人物生卒年表》、《歷代職官表》、《歷代人物里碑傳綜表》、《唐宋詞人年譜》、《孫中山年譜》、《魯迅年譜》、《歷代地圖沿革表》等等。

7.叢集、匯要

它包括叢書、總集、匯編和綜述等,人稱“參考書”或“資料書”。大多是纂輯型的資料書,系統匯集有關的文獻資料,其取材廣泛,內容豐富,材料翔實,以文獻資料為基礎,因此,具有較強的資料性和查考性,同時還具有匯編性的特點。它通常被視為“廣義工具書”或“邊緣工具書”,有文獻資料之“淵藪”之稱。

叢書是編輯者根據一定的目的匯刻有關的著作并冠以總名的一種著作集,又稱叢刻、叢刊、叢編、匯刻、合刻,選材精當,編印較善,查檢方便,是人們讀書治學常備的參考書,以“叢書”為名的圖書,始于唐朝陸龜蒙的《笠澤叢書》,但它不是匯刻群書的叢書,匯刻群書的叢書始于五代馮道倡議校刻的類編叢書——《監本九經》,匯編叢書以南宋俞鼎孫、俞鼎輯抄的《儒學警悟》為最早。叢書是重要典籍的薈萃,古籍佚文的鉤沉,極具文獻價值,不僅具有保存文化遺產,還為科學研究提供學術參考及輯佚校勘等功用。著名的叢書有《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四部備要》、《叢訂成初編》、《十三經注疏》、《二十四史》、《二十五史》、《諸子集成》、《中國文化史叢書》、《中華文化通志》、《中國歷代名著全譯叢書》、《當代中國叢書》等等。

總集原為古籍分類的一個類目,指匯集多人詩文作品的作品集,與匯集個人詩文作品的別集相對稱,后來,泛指匯集多人某種或多種文體的作品集為總集。總集旨在“網羅放佚,使零章殘什,并有所歸”(《四庫全書總目·集部·總集類敘》),為人們保存了歷代重要的文獻資料,有的總集還起著推薦范文的作用。總集的作品較多,如我國一部詩歌總集——春秋時期的《詩經》,我國第一部辭賦總集——西漢劉向輯的《楚辭》,我國第一部詩文總集——晉摯虞編的《文章流別集》,我國現存詩文總集以南朝梁蕭統的《文選》為最早。還有如《文苑英華》、《全唐詩》、《唐詩紀事》、《全唐文》、《全宋詞》、《元曲選》、《全元散曲》、《中國新文藝大系》等等。

匯編又稱選編、選輯,它是圍繞某一學科、專題,把散見于各種文獻的資料系統匯集、編排而成的資料性著作。如宋代的詔令匯編——《唐大詔令集》和《宋大詔令集》、元代的農業資料匯編——《農桑輯要》、明黃淮、楊士奇等奉敕編的奏議匯編——《歷代名臣奏議》,茅元儀輯的軍事資料匯編——《武備志》等,近現代以來,匯編有了較大發展,民國時期曾編有《明清史料》、《清季外交史料》、《宋人軼事匯編》等。新中國成立后,編輯出版了大量的史料匯編,如歷史學會主編的《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中國歷史檔案館編輯的《清代檔案史料叢編》和《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中華書局編輯出版的《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匯編》,還有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法規匯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全書》、《國際條約集》、《中國入世大百科全書》、《文獻工作國家標準匯編》、《科學史文集》等等。匯編取材較為廣泛系統,盡量采用原始的資料,一般全錄或節選原文,有時還加以校點和注釋,是讀書治學的重要資料和資料線索。

綜述、述評是搜集某一學科或專題的有關文獻,經過分析研究、歸納整理而成的一種概述性或述評性的情報資料。如《建國以來哲學問題討論綜述》、《當代中國美學研究概述》、《當代西方科學哲學述評》、《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歷史與現狀》、《建國以來古代文學問題討論舉要》等等。

總之,在工具書類型的劃分上,歷來都存在著不同的意見和看法,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說法。

我國辭學界按工具書的性質不同而將工具書分為辭書型工具書和非辭書型工具書。“辭書”一詞在我國辭書學界有許多不同的理解,人們通常認為辭書就是辭書型工具書,它最早見于1915年出版的《辭源》中陸爾奎撰寫的《辭源說略》。

辭書型工具書是指以匯集詞語加以解說或譯成其他的文字,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供查閱的工具書,它通常是按照字典的編排形式進行編排,主要包括各種類型的辭典和百科全書,其重點在于對字、詞和專門術語的匯集、解釋和闡述。辭書型工具書按其所承載的知識類型及其用途、對象等還可進一步細分為語文辭典、專科辭典、百科辭典和百科全書。語文辭典是解釋詞語本身意義并提供書寫、語間、語法修辭等方面知識的工具書,主要以詞語為對象,包括單字、合成詞、熟語、固定詞組及通用術語等,類型很多,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種分類。專科辭典又稱為專業辭典,是為用戶解決專業知識中疑難問題而系統地、有層次性地匯集專業詞語和專門詞語注釋的工具書,它反映的是某一個領域的知識概要。百科辭典則是匯集各學科領域或某一學科領域基本的和重要的術語、概念,并作簡明概括敘述和解釋,提供最基本的知識資料的工具書,它除了內容上與專科辭典不同外,其他特征基本相同。百科全書是概述人類一切知識和歷史,反映當代科技、文化最新發展狀況和成就,按詞典形式編排的大型工具書,享有“工具書之王”的美譽。我國百科全書編纂較西方起步晚,直到20世紀80年代,我國百科全書的編纂工作才逐步發展起來。《中國大百科全書》是我國第一部大型的百科全書。

非辭書型工具書是指給用戶提供文獻資料和線索的工具書,其內容重點不在對詞語的解釋上,而重在于其功用上,具有極強的資料性和檢索性,主要分為五大類:資料型工具書、線索型工具書、表譜型工具書、圖錄型工具書和名號型工具書。資料型工具書包括類書、政書、手冊、年鑒、匯要、叢集等。線索型工具書也叫檢索型工具書,它主要揭示文獻信息,為用戶檢索文獻資料提供線索,主要有書目、索引、文摘。表譜型工具書以編年或其他比較整齊的記載事物發展的工具書或以表格形式記錄對某現象的有關數據的收集、整理、計算和分析的工具書,主要有年表、數表、統計表、表譜、圖表等。圖錄型工具書是以圖象形式繪錄或攝影下來的有關方面或某一學科的事物的匯集,形象直觀,主要包括地圖、歷史圖譜、文物圖錄、人物圖錄、藝術圖錄、科技圖譜等。名號型工具書是提供名稱、數字號碼、產品等最新資料的工具書,其編排格式都是以表格形式,典型的代表有名錄和號碼簿。

也有學者按工具書的編制特點和功能將其概括為幾大類,如詹德優編著的《中文工具書導論》把工具書分為書目、索引、文摘;字典、詞典;類書、政書;百科全書;年鑒、手冊、名錄;表譜、圖錄;總集、匯編等八大類。趙國璋等主編的《社會科學文獻檢索》把工具書分類書目、索引、文摘;字典、詞典;類書、政書;百科全書;年鑒、綜述、手冊、名錄;表譜、圖錄等六大類。還有學者按工具書的編制特點將工具書細分為十幾類,如何多源在其撰寫的《工具書雜談》中將工具書分為字典、詞典、類書、書目、索引文摘、年表歷表、手冊、圖譜、地圖、百科全書、年鑒、統計資料匯編等12類。朱天俊、李國新編著的《中文工具書》分為辭書、類書、百科全書、政書、年鑒、手冊、書目、索引、表譜、圖錄、地圖、名錄等12類。在以上分類的基礎上,還有時一步歸納分為檢索型工具書和參考型工具書兩大部類的,這也國內外圖書情報界一致認可的詹德優.信息咨詢理論與方法[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二)西文工具書的類型

在國外,工具書在古代就出現了,如地圖、百科全書和詞典就是最早的幾種工具書類型。不過它的內容和形式都與現代的工具書有很大的不同。《ALA圖書館學與情報學詞匯》(The ALA glossary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一書中,把工具書定義為:“A book designed by the arrangement and treatment of its subject matter to be consulted for definite items of information rather to be read consecutively”。即工具書是一種按某種體例編排的,專供查找特定資料而不是供系統閱讀的圖書。國內學者對工具書的定義基本與此相同。關于工具書的定義,國內外圖書館學界已趨于統一,但對工具書的分類標準尚無完全一致的意見。產生這種情況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人們類分工具書的著眼點不同,角度不同;其次是由于現代化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導致了工具書的品種和形式的多樣化,從而也引起了類分工具書的不同看法。

首先,根據國外工具書的內容特點和功用,我們同樣可將西文工具書分為以上相關類型,具體如下:

書目、索引、文摘類,如《累積圖書索引》、《美國圖書出版記錄》、《(美國)在版書目》、《英國國家書目》、《美國全國聯合書目》、《社會科學索引》、《科學評論索引》、《工程索引》、《化學文摘》、《圖書館學與情報學文摘》等。

字典、詞典,如《牛津英語大詞典》、《韋氏四版新國際英語詞典》、《蘭登書屋英語詞典》、《美國傳統英語詞典》、《英國傳記大詞典》、《哥倫比亞平科特世界地名詞典》、《錢伯斯世界地名詞典》等。

百科全書,如《新不列顛百科全書》、《美國百科全書》、《美國學術百科全書》、《新哥倫比亞百科全書》、《世界藝術百科全書》、《國際社會科學百科全書》、《麥格勞·希爾科技百科全書》、《ALA世界圖書館和情報服務百科全書》、《圖書館與情報學百科全書》等。

年鑒、手冊、名錄,如《世界年鑒》、《政治家年鑒》、《歐羅巴年鑒》、《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世界政治手冊》、《世界經濟手冊》、《美國政府手冊》、《世界大學一覽》、《世界圖書館指南》、《世界名人錄》、《世界跨國公司名錄》、《英國名人錄》、《美國名人錄》、《美國地名局地名錄》等等。

表譜、圖錄,如《世界大事記》、《20世紀歷史大事記》、《歷史年表》、《世界各國地圖》、《泰晤士世界地圖集》、《新國際地圖集》、《泰晤士世界歷史地圖集》等。

國外學者關于工具書的分類也有自己不同的分類方法,如美國學者卡茨在其所著的《參考工作導論》一書中,先將工具書按其功用分為兩大類:

第一大類是控制—檢索型。它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是向用戶提供經過加工、整理,并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的文獻資料線索、出處等。換言之,就是此類工具書并不直接提供用戶所需資料,但用戶可憑借此類工具書提供的線索,在浩如煙海的資料中,較方便地找到自己所需的情報信息。

控制,是指書目、索引向用戶提供了一種檢索文獻的方法、手段。根據書目、索引,我們即可查出目前、過去或近期內有關某一主題的資料,我們也可以憑借書目、索引查出某個國家、某個地區,以致全世界對某一主題所出版的全部文獻。這是因為這類工具書的編者經過調查、研究,對特定的資料加以識別、著錄、分類,最后編成系統的書目、索引,以供用戶把握不斷涌現的知識,從而達到控制、管理的目的。

檢索,是指這類工具書具有可檢性。因為控制的目的在于檢索。在對文獻實行控制之后,就要將這些文獻按照便于檢索的方式組織起來,以備查檢。

控制—檢索型工具書可分為下列幾類:

(1)綜合性工具書指南,或專科性工具書指南。這類工具書多是回溯性的,按類編排附有提要的書目。所列工具書多是經過專家鑒別、評議,因而具有推薦作用。

(2)綜合性系統列舉式書目。一般的國家書目(如《英國國家書目》)和營業書目(如《美國在版書目》)都屬于此類書目。它們按多種多樣的形式進行編排,提供較詳細的書目信息,如題名、著者、主題或分類,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讀者初步了解、識別和檢索圖書,以便借閱或訂購。

(3)索引與文摘。它是解析提供在書刊文獻中的知識信息。與書目一樣是按既定的知識標引系統編排的,提供知識信息線索的工具,索引、文摘與書目之間的作用是相互補充的。

第二大類是資料型工具書。它是相對于控制—檢索型工具書而言的,因為資料型工具書本身就能為讀者提供所需的資料。它又可以按類型分為百科全書、詞典、手冊、年鑒等等。

卡茨在對工具書進行分類時,將政府出版物作為單獨一類。政府出版物由于其內容涉及面廣,既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還包括教育、科技、外交等各個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的參考咨詢作用。從其類型上看,既包括控制—檢索型工具書,又具資料型工具。

希伊(E.Sphechy)通過對大量工具書進行評價、分析鑒定主編了《工具書指南》(Guides to Reference Books)一書,被譽為美國參考咨詢工作的“圣經”,至1986年已出至第10版。第10版收錄各種文字(包括中文)的工具書14000種。它將所選的工具書分為A(General reference books)、B(The humanities)、C(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D(History and area studies)、E(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其中A類綜合性工具書進一步細分為十類,如書目、索引、百科全書、語文詞典等。B、C、E則按學科劃分,D類則更加突出地區和歷史性,各類中的每一種書均有介紹,包括書的編者、版本源流、內容提要等。

福建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林玉山教授,綜合了卡茨和希伊的觀點后,從工具書分類的實際出發,將國外工具書分為九大類。第一類是詞典(Dictionaries)、第二類是百科全書(Encyclopedias)、第三類是書目、索引、文摘(Bibliography, Index, Abstract)、第四類是年鑒、手冊(Almanacs, handbooks)、第五類是傳記資料(Biographical material)、第六類是統計資料(Sources of statistics)、第七類是地理資料(Geographical sources)、第八類是政府出版物(Government publications)、第九類是數據庫與聲像資料(Database and Audio-visual material)。

四、工具書的特點

工具書以其特有的編排特點和檢索方法,在普通文獻信息資源的基礎上,對人類已有的知識信息資源進行整序、提煉和濃縮,其條理化、廣泛系統化和密集化的信息內容和提供精要的知識信息服務,有效地解決了人類知識信息的無限豐富與人們有效尋求知識信息需求之間的矛盾而成為了人們工作和學習的必備工具,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工具書資源所特有的本質特征。由此可將工具書資源的特點概括為高密度的知識性、高精度的資料性、高效率的檢索性和高頻率查考性。

1.高密度的知識性

所有的文獻信息資源由于其豐富的信息內容都具有知識性,這也是文獻資源的本質。而工具書是編纂者在一般文獻信息資源的基礎上進行整序、提煉和濃縮而成的密集型信息資源集合,其知識密度顯然比普通文獻信息資源高得多。一般普通文獻資源就一個知識點只能用數千萬計的字數進行論證說明,而工具書資源是將這其中得到社會大眾認同和接受了的精要內容按其特定的方式編排的知識集合。它是一個集成化的知識信息庫,如字典、詞典系統匯集了有關語言文字的知識信息,書目、索引、文摘等系統匯集了相關文獻的知識信息,百科全書系統匯集了人類各學科領域的知識信息。當今,計算機信息技術、數字存儲技術、網絡通信技術的廣泛應用,各類電子工具書的產生成為了信息容量更大、存儲密度更高、更加完備的信息庫。

2.高精度的資料性

資料性是所有文獻信息資源都具有的共性,它們都可供后來者作為資料而參考和利用,而工具書的資料性是就其類型而言的,它的資料性比其他普通文獻信息強更多,因為工具書的信息是經過篩選和條理化了的信息,反映、揭示和檢索原始信息源的手段和工具,相對數量龐大的原始文獻或一次文獻來講,它多為經過加工后的二次或三次文獻資料。工具書的編制都要求廣采博收、論述精煉、出處詳明,不僅要提供原始文獻的出處,還要盡可能地為人們提供準確的知識信息。尤其知識信息時代的今天出現的各類數據庫,如書目數據庫、事實數據庫和數值數據庫等,它們的更新速度快、時效性強、動態資源豐富,其資料性更強。

3.高效率的檢索性

任何一種文獻信息資源都具有其特定的結構體例,這種結構體例要求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便于后來人利用方便。可見檢索性與結構有著密切的聯系,文獻資源的結構與人們的檢索習慣相適應其文獻檢索效率就越高,反之就低。工具書是供人們特定目的和要求查考而用,為了能夠迅速地把所承載的豐富的知識信息提供給用戶,對其編排形式和檢索方法要求就相對于普通的文獻資源要講究得多,要求就更高。工具書要求自身必須是一個嚴密的有機體,所承載的知識信息必須覆蓋有關的知識領域和文獻信息范圍,以簡馭繁。如一般傳統印刷型工具書的排檢或用偏旁部首或用筆畫或按音序或用號碼等,可以說是一目了然,一索即得。尤其是現代工具書特別注重配備附加索引,為讀者提供多途徑的檢索和查尋。電子工具書其檢索效率就更高,它能提供多個檢索點,實現多途徑檢索,并可充分實現資源共享。

4.高頻率的查考性

查考性是工具書資源十分重要的特點,工具書的查考性很大程度上是就其功能而言的。一般普通文獻資源往往是為了人們能系統地閱讀而從中獲取和增長知識而編撰,工具書的編撰目的在于供人們方便快捷地查考相關的知識,從而解決疑難問題。這種查考所進行的時間較短,但查考的次數卻是很多的。因此,高頻率的查考性是工具書顯著的特點。工具書的這種查考性與普通文獻的閱讀性沒有嚴格的絕對性的區別,查考過程也是閱讀過程,但閱讀的速度、方式上有較為明顯的區別,同樣普通文獻資源在編制過程中,也往往增加附錄和輔助索引,編輯參考文獻等,這也是發揮查考作用的一種方式和措施。工具書的查考頻率一般情況下要比普通圖書高很多,特別是電子工具書其查考頻率就太高了,可以說是不間斷性的,其查考、檢索功能就更強大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阳县| 清镇市| 汉源县| 兴宁市| 宝丰县| 冀州市| 五大连池市| 大田县| 静乐县| 揭东县| 新民市| 甘孜县| 安塞县| 神池县| 渭南市| 白山市| 隆回县| 沙雅县| 肃宁县| 兖州市| 晴隆县| 德令哈市| 南通市| 安乡县| 大姚县| 白水县| 安塞县| 彰武县| 龙游县| 诏安县| 灌南县| 宣化县| 宁晋县| 墨脱县| 都江堰市| 威信县| 贵州省| 宁陵县| 开封市| 瓦房店市| 定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