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高校離退休工作創新研究與實踐作者名: 劉子焱本章字數: 3947字更新時間: 2019-01-10 18:43:36
淺談離退休干部供養單位在推動“四就近”工作中如何發揮作用
隨著我國人口老年化進程的加快,特別是離休干部整體進入“雙高期”(即高年齡、高發病),在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的新形勢下,要想貫徹落實好黨和國家提出“全面做好離退休干部工作”這一新要求、新任務,如果單純依靠供養單位來真正實現“六個老有”即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工作目標,存在的問題日益突顯,為此,中組部2010年提出《關于利用社區資源做好離退休干部服務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利用社區資源,讓離退休干部能夠就近學習、就近活動、就近得到關心照顧、就近發揮作用”(以下簡稱“四就近”)。為全面做好退休干部服務管理工作拓展了渠道,增添了活力。當然,離退休干部供養單位在“四就進”工作推進中應怎樣發揮作用也就成為我們工作中必須認真思考的課題。
一、開展“四就近”工作的積極作用
(一)能夠不斷滿足離退休干部政治和精神層面上需要
由于離退休干部大多是散居在各個社區,并且年高體弱,由供養單位集中組織學習活動次數畢竟有限,而利用社區老干部活動室、黨員服務中心、市民學校等陣地為本社區離退休干部開展政治理論學習,或舉行形勢政策報告會,或開展保健養生知識專題講座等等都有著天然的優勢。
(二)為方便和豐富離退休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創造了條件
離退休干部供養單位大多數設置有老干部活動室或活動中心,由于路途遙遠,離退休干部參加活動極為不便。但是,社區可以通過資源整合,突出社區特色,有效利用自身設置的文體活動場所和設施,組織開展適合離退休干部特點的文化、藝術、科普、娛樂、健身等活動,不斷豐富離退休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老同志的晚年生活質量。
(三)關心照顧離退休老干部的渠道得以進一步拓寬
在原供養單位和家庭關心照顧的基礎上,社區可以針對離退休干部具體的生活服務需求,利用社區服務網絡以及志愿者等有利資源采取集中服務和上門服務、無償服務和有償服務相結合等多種方式,為離退休干部在日常生活照料,醫療咨詢、家庭病床、家政服務、精神慰籍和權益維護等方面提供服務,特別是重點幫助“空巢”家庭、高齡和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離退休干部解決家政服務問題。
(四)為離退休老干部老有所為發揮作用搭建平臺
社區的建設和發展需要離退休干部的關心和參與,離退休干部大多數思想政治素質較高,人生閱歷深厚,知識經驗豐富,社區可以根據離退休干部的優勢和特長,按照“尊重意愿、量力而行”的原則,在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營造和諧社區建設發展,創建文明家庭,關心教育下一代等方面讓離退休老干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充分發揮離退休干部的積極作用。
二、開展“四就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自中組部2010年提出《關于利用社區資源做好離退休干部服務工作的意見》以來,在各級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下,通過幾年來的探索和實踐,服務離退休干部的“四就近”工作取得的成效也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四就近”工作的推進發展是不均衡的,也還存在著不足之處,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四就近”工作思想認識還有待提高
利用社區資源開展離退休干部“四就近”工作是創新服務老干部工作的一次大膽嘗試,無論是老干部供養單位,還是街道社區、離退休干部,思想上都可能會產生許多顧慮或想法。第一,部分離退休干部供養單位認為,老干部工作重在求穩,只要把老干部政策落實好就行了。加上離退休干部分散在多個社區,與其費勁與社區溝通協調,還不如自己去做省事。第二,離退休干部對接受社區服務普遍存在排斥情緒。一是害怕供養單位把自己下放到社區,與組織失去聯系,不再得到供養單位的關心和照顧。二是擔心服務質量下降。總體上講,離退休干部在原單位得到較好的關心照顧,而社區的服務條件和水準顯然不能和單位相提并論。三是優越感缺失。離退休干部一旦和普通老年人一樣接受社區服務管理,就意味著他們要從優越的狀態走下來,心理上會有很大的失落感。第三,一些社區認為,把離退休干部放在社區進行服務管理,不僅會增加工作負擔,而且還會占用社區資源。另外,離退休干部對服務要求相對較高,社區工作人員的能力素質不能完全勝任,因此,部分社區有畏難思想,對做好這份工作的積極性不高。
(二)對開展“四就近”工作的經費投入有待增加
由于開展老干部“四就近”活動目前大多還處在試點或探索階段,因此,各級財政部門并未全部將該項活動的專用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導致“四就近”活動經費先天不足;其次,老干部供養單位的相關活動經費只限于重大節日開展走訪慰問及組織相關活動,沒有多余的經費用于開展該項活動,導致“四就近”活動經費后天不足;最后,各級政府雖然加大了對社區的財政扶持和資金投入,但是由于社區目前要維持多項工作的日常開支,現有的經費已經捉襟見肘,如要額外地負擔離退休干部“四就近”活動的經費開支顯然就力不從心。
(三)開展“四就近”工作硬件設施有待完善
由于城區各街道發展不平衡,導致社區之間硬件設施建設差異較大,特別是一些老城區當中的社區,由于受限于場地和經費等客觀因素,其硬件設施不完善、不配套的現象尤為突出,難以滿足離退休干部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嚴重制約了社區“四就近”活動的深入開展。如有的社區由于建筑密度大,而可提供老干部活動的空間狹小,使得老干部只能在樹蔭下、小路邊開展一些簡單的戶外活動;也有的社區的老干部室內活動中心與辦公室混合使用,僅供老干部讀讀報、下下棋和打打牌。還有的社區活動室設施功能單一,沒有與開展各種文藝、體育活動相配套的設施。
(四)開展“四就近”工作隊伍素質有待提升
由于社區工作人員有限,任務繁重,主要忙于綜合治理、計劃生育、再就業工程等這些事關大局的事情,很難抽出時間和精力為離退休干部提供專門的服務,再加上社區從事老干部服務管理工作的人員缺乏專業培訓,其能力素質總體不高,為老同志提供在生活、文化、娛樂等方面內容不豐富,服務方法不靈活,特別是精神服務等方面的需求明顯不相適應,因此,其能力素質有待加強。
三、老干部供養單位在推進“四就近”工作中的作用
利用社區資源開展“四就近”工作,經過幾年來的探索實踐取得一定的成效,得到離退休老干部的肯定和認可。面對開展“四就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或不足,如何更好的服務離退休干部,不斷推進“四就近”工作的開展,離退休供養單位應該是大有可為的。
(一)提高思想認識,加強宣傳教育工作
從貫徹落實好黨和國家提出的“全面做好離退休干部工作”這一新的目標要求出發,首先是離退休干部供養單位黨、政領導以及老干部服務管理工作者都應當認真學習貫徹黨和國家有關做好“四就近”工作文件精神,從思想認識上高度重視“四就近”工作,從行動上把“四就近”工作抓落實。加強對本單位“四就近”工作的組織領導。其次是要做好離退休老干部的思想教育宣傳工作。要向離退休干部大力宣傳開展“四就近”工作的目的意義,通過走訪慰問、召開座談會以及情況通報會等形式做好離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讓他們明白利用社區資源為離退休干部服務是單位服務的補充和延伸,應是錦上添花之舉,而并非是供養單位服務的替代和轉移,解決離退休干部對開展“四就近”工作在思想上產生的后顧之憂。
(二)明確工作職責,加強與社區溝通協調
根據中組部2010年提出《關于利用社區資源做好離退休干部服務工作的意見》精神,離退休干部供養單位要進一步明確職責,堅持以原供養單位服務管理為主,社區服務為輔的原則,在不削弱原單位服務的基礎上,通過社區為離退休干部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這就要求離退休干部原供養單位堅持在繼續做好離退休干部服務管理工作,認真全面落實離退休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的基礎上,要從本單位離退休干部的實際出發,積極主動地與離退休干部居住地的街道、社區黨組織聯系,向他們提供住居本社區離退休干部的學習、生活、活動、身體、家庭等有關基本情況以及部分離退休干部的特殊要求,加強溝通協調,配合社區共同做好離退休干部社區“四就近”服務工作。
(三)提升服務意識,增加對開展“四就近”工作的投入
由于開展“四就近”工作是全面做好離退休服務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離退休供養單位有責任和義務積極配合社區,在認真做好本單位離退休干部服務管理工作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服務意識,共同推進“四就近”工作的深入開展,全面服務好離退休干部。也正是基于部分街道、社區在開展“四就近”工作還存在著學習場所不夠、活動設施不全、經費保障不足、管理工作人員素質不高、可供服務的針對性不強等問題,就迫切需要離退休干部供養單位根據本單位離退休干部所居住社區學習、生活和活動以及接受服務的實際,增加對開展“四就近”工作在人、財、物方面適當投入,如建立“四就近”工作聯絡點,或增加活動經費投入,或提供開展活動設施,或組織開展特色服務活動等配合社區共同做好離退休干部“四就近”工作。
(四)創新工作思路,增強“四就近”工作的實效性
黨和政府為適應老齡社會到來提出利用社區資源開展“四就近”工作,全面做好離退休干部服務管理工作,這是一個全新的任務要求,也是今后老干部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面對各個街道、社區的建設發展不同,服務管理離退休干部的規模和條件也存在著差異,再加上離退休干部服務需要多樣化,離退休干部供養單位就不得不與社區積極配合,找準開展“四就近”工作的切入點,破解“四就近”工作中存在的難點,探索開展“四就近”工作的新思路,創造性的開展“四就近”工作。如有的利用本單位的有效資源與社區聯合開展好特色學習和文體活動,有的針對離退休干部的不同需要開展特色服務,還有的利用本單位離退休干部豐富的知識經驗為社區建設發展服務等,通過多種多樣的服務管理方式,進一步增強開展“四就近”工作的實際效果,推進“四就近”工作的深入開展。
(作者單位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