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味中醫叢書:名人用藥與中醫
- 胡獻國
- 1057字
- 2019-01-10 18:39:42
第五篇 理氣藥
一、楊貴妃與荔枝
歷史溯源
楊貴妃是一個絕代佳人,她豐滿性感,充分體現了唐朝推崇的那種雍容之美。楊貴妃是清州永樂(今山西永濟)人,小字三環,始為唐玄宗子壽王李瑁的妃子,因容貌美,曉音律,善舞蹈,迎人意,被唐玄宗看中,于是授意她出家做女道士,號太真,并為壽王另娶妃子。不久,玄宗將其召入宮中,異常寵幸,正如白居易《長恨歌》中所說:“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公元745年,被冊封為貴妃,姊妹皆顯貴,堂兄楊國忠亦因此得到重用,操持朝政。
楊貴妃平生最喜食荔枝。在我國,荔枝一般生于嶺南,據白居易《荔枝日序》所言,這種水果“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則香味盡去久”。嶺南距楊貴妃居住的京城長安有千里之遙,為了能讓楊貴妃吃上色香味俱全的鮮荔枝,只得派人將剛摘下的荔枝,一個驛站一個驛站地換乘快馬于當日送到京城,因此楊貴妃看到快馬蕩起的塵埃,知道是有人送她愛吃的荔枝來了,故喜形于色。對此,有唐朝杜牧《過華清宮》“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絕句為證。
中醫觀點
荔枝,又名離支、丹荔,為無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成熟果實。中醫認為,荔枝性味甘、酸、溫,入心、脾、肝經,有補脾止泄,養肝益血,理氣止痛,補心安神之功,適用于脾虛久瀉,婦女血虛崩漏,胃寒腹痛,氣滯呃逆不止及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等癥。《本草綱目》言其“補腦健身,開胃益脾”?!妒朝煴静荨费云淇伞耙嬷?,健氣”?!队耖彼幗狻费云洹芭a脾精,溫滋肝血”。《本草從新》言其“解煩渴,止呃逆”。

盡管荔枝有如此美味及令人稱奇的滋補治療作用,但其臨床應用遠不及荔枝核普遍。荔枝核為散寒祛濕上品,肝經血分良藥,能行血中之氣,溫散經絡之寒,治療因風寒所致的疝疾、睪丸疼痛、墜脹,胃寒疼痛等。另外,荔枝殼還可治療婦女血崩及小兒痘瘡。
中醫認為,荔枝甘溫,熱性很大,歷代醫家有“血熱宜桂圓,血寒宜荔枝”的說法,可見血寒的人可以吃,血熱的人不宜吃。若正在長青春痘、生瘡、傷風感冒或有急性炎性反應時,不適宜吃荔枝,以免加重病情?,F實生活中常見有人吃荔枝后出現流鼻血的現象,就是因為荔枝性溫,易助火生熱的緣故。同時,恣食荔枝還可以得“荔枝病”。
荔枝病實際上是低血糖引起的一種急性疾病,輕則惡心、易饑餓,出冷汗,四肢無力,重則頭暈,心慌,面色蒼白,甚至產生呼吸不規則,脈搏細弱,抽搐,突然昏迷等表現。一旦出現荔枝病后,輕者可口服糖水,或用荔枝殼煎湯送服,一般都可緩解。重者應立即靜脈滴注葡萄糖溶液或送醫院治療。因此,荔枝味美莫貪食,更不可讓兒童貪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