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篇 祛風濕藥

一、郭沫若與桑枝

歷史溯源

郭沫若(1892—1978),是我國現代著名的作家、文學家、詩人、劇作家、考古學家、思想家、古文字學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動家。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筆名沫若。

郭沫若與桑枝也頗有緣份。

1959年,身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因右側肢體活動不利,以致影響了日常生活和工作,于是有人向郭老推薦了中國中醫研究院特約研究員,著名醫學家鄭卓人老先生醫治。郭老知道鄭老醫術高超,并著有《靈樞經白話解》等著作,便欣然同意了。

鄭老如約來到郭家,詳細給郭老診治后,知道郭老公務匆忙,無暇煎服中藥,便對郭老說:“我從民間搜集到了一個驗方,名桑枝酒,經20多年臨床驗證,醫治半身不遂療效頗佳,可否一試?”郭老聽后,便請鄭老處方,鄭老便將桑枝酒的配伍、制法、服法告知了郭老:

炒桑枝100克,當歸、菊花、五加皮各60克,蒼術、地龍、夜交藤各30克,川牛膝25克,絲瓜絡15克,木瓜12克,木通、炮附片各10克,配黃酒5千克,密封浸泡10天后,將藥渣取出,焙干研為細末,裝入膠囊,每粒0.3克,每次3粒,每日3次,用桑枝酒15~20毫升送服,兩個月為1療程,以微微呈醉為度,上半身癱瘓飯后服,下半身癱瘓飯前服。郭老按處方配好了桑枝酒,服用3個月之后,果然肢體活動自如了。

中醫觀點

桑枝,又稱嫩桑枝、炒桑枝等,為桑科落葉喬木桑樹的嫩枝,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中醫認為,本品性味苦、平,入肝經,有祛風通絡,通利關節之功,用于風濕痹痛,四肢麻木拘攣等。本品性平偏涼,尤適用于上肢風濕疼痛兼有熱象者。《本草撮要》言其“功專去風濕拘攣,得桂枝治肩臂痛;得槐枝、柳枝、桃枝洗遍身癢”。藥理研究表明,本品含桑木素、桑皮素等,有鎮靜、利尿及降壓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沈丘县| 海门市| 腾冲县| 闵行区| 五家渠市| 阿鲁科尔沁旗| 获嘉县| 开鲁县| 绥阳县| 临清市| 河东区| 镇远县| 宝清县| 布尔津县| 祁阳县| 门头沟区| 长白| 闵行区| 贵溪市| 长垣县| 景德镇市| 茂名市| 黔西县| 六盘水市| 保德县| 本溪市| 横峰县| 兰考县| 广水市| 龙山县| 罗山县| 凤山市| 宁强县| 固原市| 桑日县| 宜昌市| 龙井市| 政和县| 凉山| 安顺市| 山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