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味中醫叢書:名人用藥與中醫
- 胡獻國
- 623字
- 2019-01-10 18:39:36
二十六、屠呦呦與青蒿
歷史溯源
屠呦呦(1930~),女,藥學家,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科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藥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1972年成功地從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命名為“青蒿素”,用于治療瘧疾,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成人的生命,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
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屠呦呦是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中醫觀點
青蒿,又名嫩青蒿、青蒿梗等,為菊科植物青蒿和黃花青蒿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夏秋花開將開時采割,除去老莖。鮮用或陰干,切段生用。
中醫認為,本品性味苦、辛、寒、入肝、腎、膽經,有清透虛熱,涼血除蒸,解暑截瘧之功,適用于陰虛內熱所致的骨蒸潮熱,盜汗,溫病后期熱伏陰分所致的夜熱早涼,低熱不愛,暑熱外感所致的發熱無汗,或有汗,頭昏頭痛,瘧疾等。《本草新編》言“青蒿,專解骨蒸勞熱,尤能泄暑熱之火”。《本草綱目》其言“治瘧疾寒熱。”《醫林纂要》言其“清血中濕熱,治黃疸及郁火不舒之證。”藥理研究表明,本品有抗瘧,抗血吸蟲之功,并有解熱,鎮痛,降血壓,抗心律失常等作用。用本品制成的青蒿素,為全球治療瘧疾首選藥用,開辟了青蒿藥用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