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味中醫叢書:西游記與中醫
- 胡獻國
- 1140字
- 2019-01-10 18:38:00
安心定志 有利養生
原文賞析
安心定志,出自《西游記》第四回“官封弼馬心何足,名注齊天意未寧”中:“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賜御酒一瓶,金花十朵,著他安心定志,再勿胡為”。安心定志,指安下心來。若能安心定志,則神閑氣定,有利養生。
中醫觀點
《飲膳正要·序》載:“心為身之主宰,萬事之根本。”《靈樞·邪客》載:“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中醫認為,心主神志。這里的神志,一是主思維、意識、精神。二是主宰生命活動,即整個人體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語、應答、肢體活動姿態等。因此,安心可以定志,使精神、行為如常。
養生提示
《增廣賢文》說:“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氣,是生命活動的根本動力,它貫穿全身。一位生理學家通過動物試驗,把人在生氣時呼出的“生氣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幾分鐘后,大白鼠死了。這位生理學家由此分析認為:“人生氣會耗費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亞于參加一次3000米的賽跑。生氣時的生理反應十分劇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緒時都復雜,更具毒性,因此,動輒生氣的人很難健康長壽,很多人其實是氣死的。”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三氣周瑜,次數不多,就把一位年輕杰出的將領氣死了。周瑜之死,死于狹小的氣量。喜好書法的朋友,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平舒氣韻,強身益壽,“作書能養氣,亦能助氣”。寫字時,心平氣和,毫無雜念,整體入靜。每天練毛筆字,凝神聚氣,對健康很有好處。知道生氣的危害,就要加強涵養,肚量放大些,要“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遇上不順心、惹人動氣的事,要把清代光緒年間東閣大學士敬銘的《不氣歌》,反復背誦并加以體會,擴展自己的心胸。那首歌道:“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倘若生氣中他計,氣出病來無人替。請來醫生把病治,反說氣病治非易。我今嘗過氣中味,不氣不氣就不氣。”
明代名醫,有“醫林狀元”之稱的龔廷賢壽高92歲,在《壽世保元》一書中,他把養生之道歸納為十一條,相當精煉,頗有借鑒意義,其要點為:“薄滋味、省思慮、節嗜欲、戒喜怒、惜元氣、簡言語、輕得失、破憂沮、除妄想、遠好惡、收視聽”。短短的幾十個字,言簡意賅,可以算得上是諄諄告誡世人的金玉良言。其《攝養詩》云:“惜氣存精更養神,省思寡欲勿勞心。食惟半飽無兼味,酒至三分莫過頻。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含樂意莫生嗔。炎涼變詐都休問,任我逍遙過百春。”還有一首《延年箴》云:“四時順攝,晨昏護持,勿為無益,當慎有損。坐臥順時,勿乏身怠。住行量力,勿使形勞。悲哀喜樂,勿使過情。寒暖適體,勿侈華艷。動止有常,言談有節。呼吸清和,安神閨房。詩書悅心,山林逸性。心身安逸,四大閑散。救苦度厄,濟困扶危。”兩首詩字雖不多,但內涵卻很豐富,如能潛心研習,并身體力行,付諸實施,那么對人們養生保健,延緩衰老進程,益壽延年,定會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