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什么是佛

…………

梁:在濟南講的時候已經是民國十年了,在濟南講的時候是夏天。他們有一個暑期講演會,放暑假的時候他們濟南的學術界有一個暑期講演會,請我去講,這就是1921年夏天。在那里,在濟南講了四十天,每一天都是午前講,講半天,那么,四十天講完了,回北京。有兩個朋友幫我記錄,我講的時候他記錄,不過他記錄還是跟不上我講的快,所以末了啊,記錄的這個朋友,他另外有他的任務,就在這個《東西文化及其哲學》的最后一章啊,他沒有能夠記錄,末后一章是自己的筆墨,我自己寫的。

艾:是這樣啊,真可惜我在寫書以前,沒有機會和您當面請教。這些當然也可以說是很要緊的。

梁:這些都是關于我自己的了,關于個人的了。我剛才說啦,我最希望的是我把佛家跟儒家,我來說一說,我來講一講,希望你能夠對東方的東西,對東方最有價值的東西,當真了解。我當然對西方的歐美的學術界不很清楚,恐怕真能夠了解儒家跟佛家的人很少。那么所以我頂希望你能夠懂得儒家跟佛家,那么,我把我所懂得的說給你聽,我頂希望在我們的談話中,把這個算是一個重點。我們可以慢慢地談,多見幾次面(艾:好極了。),能夠在北京多停留一下,我們多談一談。在我對佛家跟儒家的講明之中,我也很希望你能夠發問,一定能夠解決自己思想上的問題,才算是了解,沒有解決自己思想上的問題,還是等于沒有聽。

艾:是啊,把思想作為主體,當然是應該的,不過有的時候思想也牽涉到您個人的事,也許將來快要出版平裝書以前,可以把一些弄錯的事實什么的(梁:修改一下。)修改一下。我是當然同意思想是最要緊的題目了,不過也可以說是一個人的思想也離不開他的個人的生活。

梁:就是,完全離不開,完全離不開。說到這種情況我可以說一句話,我剛才提到過了,從小的時候就想出家當和尚,所以我可以說是一個佛教徒。

佛教徒得從兩面看,也可以說從兩層上來看。佛教,原始佛教普通管它叫小乘教,小乘教主要是出世。什么叫作出世呢?出世就是要出生滅。世間,怎么樣叫世間呢?就是生生滅滅,生滅不已。那么在佛家,它就說是輪回。輪回,它是說生命是“相似相續”?!跋嗨啤本褪窍嗤?、差不多的意思,相似而相續,生命是這個樣。就是說沒有一個我,沒有一個昨天的我,還連續到今天,今天的我,還是昨天的那個我,沒有這個事情。僅僅是相似就是了,差不多,今天的我跟昨天的我差不多,相似,相似而相續,連續下來,非斷非常,不是斷,斷不了,因為續嘛,接續嘛,相似相續,所以不是斷的,沒有斷的,生命沒有斷。有人認為好像死了就完了,在佛教上沒有這個事。非斷,不能斷;但也非常,常是常恒,就是剛才說的話,以為今天的我就是昨天的我,沒有那個事情,早已變了。那個變是一息也不停止的??傇谀莾鹤?,剎那變,這個就叫作“非斷非?!?。這個是佛家對生命的一個看法。

上面提到,佛家有原始佛教,一般管它叫小乘,這個小乘自己規定下來三個條件,一個條件就是“諸行無?!薄:愕某?,沒有常恒的東西,都是在變化流行中,這是頭一個。第二點是“諸法無我”。頭一句話是“諸行無?!?,第二句話是“諸法無我”。諸法跟諸行不一樣了,頭一句是“諸行”,第二句換作“諸法”。因為諸行是流行,就是說生滅,生滅不已。生滅不已好像是水流一樣,流行變化。第一點是講流行變化,所以叫“諸行無?!?。第二句話是“諸法無我”。“諸法無我”說有兩種法,所以加一個“諸”,“諸法”不是一種法。“諸法”是哪兩種呢?一種叫作“有為法”,一種叫作“無為法”。“有為法”就是生滅法,“無為法”就是不生不滅。那么有人問:這個世間還有不生不滅的嗎?佛家回答:有生滅,就有不生不滅。生滅、不生不滅是一回事,不是兩回事。這是說“有為法”和“無為法”是一而二,二而一。第一條是“諸行無常”,第二條是“諸法無我”。無論“有為法”或者“無為法”,都沒有“我”。眾生,人也是眾生,從那個最低等的生物,原始生物阿米巴,都是從有“我”來的,它都要吃東西,都要向外取。一切生物,從原始生物起一直到人,人是最高的啦,都有一個相同的一點,哪一點相同呢?就是向外取足——足是滿足,向外邊來滿足自己。向外取足,都是錯誤,在佛家看都是錯誤,都是喪失了本性。本性是什么呢?本性是自性圓滿,無所不足。這個自性圓滿,無所不足,就是“佛”。這個“佛”,不要把它看作是一種什么神啊,或者是什么上帝啊,主宰啊,不是那回事?!胺稹笔鞘裁茨??“佛”是宇宙本體,這個宇宙本體也可以說是什么都在內了,萬事萬物都在內了,五顏六色很復雜的都在內,可是都在內了,它也就是什么都沒有了,什么都沒有了。按佛家的道理說,就是這兩面,一面是森羅萬象,一面是空無所有,這個兩面是一回事。佛就是出世,世間就是生滅,所以出世間,就是不生不滅,而生滅跟不生不滅好像是兩面,好像是兩個東西,不是,是一回事。原始佛教第一是“諸行無?!?,第二是“諸法無我”,第三呢,它叫“涅槃寂靜”。“涅槃”兩個字知道不知道?

艾:“涅”我知道,“槃”是……

梁:“涅”它是三點水。佛家都是講涅槃的,“槃”字上頭一個“般”字,一般的般,底下一個“木”。涅槃寂靜,“寂”就是寶蓋頭,一個“叔”,這個字念寂。“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個是小乘。小乘具備這三點,才是佛法,缺一樣不是佛法。

大乘佛法、大乘佛教是在小乘的基礎上,基礎就是剛才說的那三句話,在小乘的基礎上來一個大翻案。小乘是羅漢道,大乘是菩薩道。大乘道是在小乘道的基礎上來個大翻案,就是它不出世,它的話是這么兩句話,叫作“不舍眾生,不住涅槃”?!安簧岜娚?,不住涅槃”,它要怎樣呢?它要回到世間來,它不舍開眾生。小乘好像是躲避開生死的麻煩,大乘呢,它也已經超出生死了,可以到了不生不滅,但是呢,引用一句儒家的話,“獨善其身”,菩薩跟羅漢不同,羅漢好像自己解決了問題,求得清靜,菩薩是不舍眾生,他要回到世間來,他已經具備了不生不死的那個可能了,但是,他還要回到世間來,為什么?因為他不舍眾生。我們今天的談話,就暫且說到這里。

艾:好的,好的,謝謝您??刹豢梢詥栆粋€問題,我從書面資料研究出來的一個結論,就是說看您的著作,我覺得您自己是把佛教的菩薩的觀念跟儒家的圣人的觀念,好像是當作——不能說是在基本上,或者在一些方面,是一樣的——好像是一個角色??赡芪抑v得不通,我的中文程度不夠,不過您知道我的意思,就是圣人和菩薩可以說有類似的地方,而我當年研究您的作品的時候,我就覺得,您自己也是這樣做,菩薩也是這樣做,做圣人。我這句話您覺得怎么樣?

梁:是,確實差不多。它是這個樣子,只一方面說,儒家它站在人的立場,儒家說的話,說來說去,不離開人,它從來不離開人,連鬼神它都不大談。不是那個子路嘛,問孔子生死問題,他就說:“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死后的事情,鬼神的事情……

(1980年8月12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乐市| 大港区| 宁河县| 张北县| 郯城县| 泊头市| 宁陕县| 桂林市| 克东县| 宁强县| 枣阳市| 周宁县| 太谷县| 鄄城县| 阿拉善盟| 惠东县| 淮南市| 大庆市| 阳山县| 梧州市| 平邑县| 娄烦县| 莱阳市| 濮阳市| 凤台县| 嵊州市| 九龙坡区| 通化市| 陆河县| 收藏| 三原县| 城固县| 贵溪市| 重庆市| 利川市| 邛崃市| 阿城市| 库伦旗| 新密市| 沙雅县| 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