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世界會好嗎?:梁漱溟晚年口述(增訂本)
- 梁漱溟 (美)艾愷
- 2413字
- 2019-01-03 12:05:30
人與人相處的問題
梁:……也就是說自然科學、工業還是要進步的,不過人對物的問題不是頭一個問題了,它退居到第二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人與人怎么樣子彼此相安、共處,這個是未來的,未來的事情要這個樣子,這個樣子就是到了“中國文化”,這個就是中國文化。中國文化原來是起于家庭,老話嘛就是孝悌,或者說是父慈子孝,或者說四個字,四個字是什么呢?它就是“孝悌慈和”。“孝、悌、慈”,還有一個字叫“和”——“和”就是和平、和好、很和氣,“孝悌慈和”這四個字。我這么看,我這么推想,到了社會主義,恐怕就要大家都來講究孝悌慈和,推講敬老啦、撫幼啦、兄弟和好啦,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搞好,這是未來社會主義里頭的問題。自然,人對自然的問題還是有,可是退居第二位了。這個我就謂之“中國文化復興”。
那么還要再多說一點,就是中國文化復興之后,將是印度文化的復興。中國文化復興,我這么遐想吧,隨便說吧,會很長,時間恐怕很長,恐怕有……人類要在這種空氣中,在這種習俗中、風俗中,可能時間很長。時間很長之后,它還是會變的,不會永遠是一個樣子,它會變,會轉變,轉變出來的,依我看就是印度古文化的復興。那么印度古文化是什么文化?什么樣子呢?剛才無意中說了一下,就是在古印度除了順世外道它肯定人生,那一派,勢力很小,廣大的印度古社會都是否定人生,說人生沒有價值,它甚至于說人生是迷妄——迷就是糊涂,妄就是狂妄的妄,人生是在迷妄中。這些是古印度的普遍的風氣,除了順世外道之外,印度宗派很多,并且佛教還是后起,佛教在印度不是最早的。佛教否定人生算是最到家了吧。所以我的推想,人類很遠的未來,古印度的這種風氣就來了。人對于自己的生命、生活,感覺到沒什么價值……還要按著佛家的意思解脫、解放。人嘛,就是常常地在求解放,這個就是最后的解放。這是我的這么一種推想,我的一種邏輯(笑)。
艾:其實您的這個推想,跟當年《東西文化及其哲學》那本書所表示的差不多了。我自己還是信服您這個說法是對的,按邏輯推出將來的發展,是應該如此。不過我還有一個想法,我覺得現代化這個過程,或者說是理智化這個過程,跟“人之所以為人”,就是無論是印度文化,或是中國文化的“人”,是有沖突的,有矛盾的。您覺得“四個現代化”這個計劃對中國文化有無什么害處?
梁:中國生活在現在的世界上,它不能夠違反潮流,它只能往前走,把物質文明發達起來,那是需要的。不過要緊的就是,過去的西洋物質文明發達是靠資本主義發達起來的,中國是自從西洋強大的勢力過來,中國已經沒有走資本主義的路的余地了,不可能走資本主義,所以它不能不走社會主義的道路。只能在謀社會福利的里邊,有了個人的福利,不能讓個人的福利壓倒社會福利,不可能。所以共產黨在中國的出現,并且成功,那是很合理的,不特別、不奇怪的。
艾:您認為西方社會應該向東方,尤其是中國學習一些什么?
梁:這個剛才算是已經說出來了。
艾:將來西方文化、西方的社會還是演變成中國,以現在歷史階段來說,西方社會應該向東方、應該向中國學習一些什么?
梁:學習什么?我回答這個問題。人啊,一生下來就有與他相關系的人,至少他要有父母,或者還有兄弟,長大了之后到社會上還要有朋友,有老師,有什么,這個就叫作人倫,叫作倫理;人始終要在與人相關系中生活,人不能脫離人而生活,人不能離開人而生活。所以怎么把人與人的關系搞好,是個重要的問題,這個叫作倫理、人倫,中國古話叫人倫。
中國文化的特色在這個地方,中國文化的特色就是重視人與人的關系,它把家庭關系推廣用到家庭以外去,比如說它管老師叫師父,管同學叫師兄弟(笑),如此之類,它總是把家庭那種彼此親密的味道,應用到社會上去,好像把那個離得遠的人也要拉近,把外邊的人歸到里頭來,這個就是中國的特色,中國文化的特色。這個特色一句話說,它跟那個“個人本位,自我中心”相反。跟“個人本位,自我中心”相反,那么它是怎么樣子呢?它是互以對方為重,互相以對方為重。
比如說,中國人從孔子、從古書《論語》上,它老是愛講孝悌,孝悌是什么?是說兒子或者幼輩,對父母、對長輩的尊重、順從,這就叫孝悌。不是還有個孝悌慈嗎?什么叫慈呢?“慈”就是父母那邊慈愛子女,慈愛幼輩。一句話,歸總一句話,就是“互以對方為重”,我以你為重,你以我為重。比如說客人來了,在主人這一面就以客人為重,什么事情都替客人設想,給客人好的位置坐,給客人倒茶喝;一個好的客人又轉過來了,又是尊重主人,事事為主人設想。所以中國社會禮俗,剛才提到禮讓,什么叫禮讓呢?(笑)“讓”就是看重別人,“禮”就是尊重旁人。中國在儒家一直就是叫人禮讓,這個禮讓也就是剛才我說的,到了未來,資本主義過去了,社會主義來了,恐怕這個禮讓的風氣會要來了,大家在一塊兒生活,互相尊重是很必要的。所以我就說,世界的未來是中國文化的復興。我再說一句話、結束的話,我是樂觀的,我覺得那個馬克思主義很好,它比那個空想的社會主義高明。
艾:空想的,就是法國……
梁:歐文啊,英國的歐文,傅立葉,他們有三個人。
艾:是,是。過去有很多,19世紀有不少個,反正我知道您……
梁:空想的社會主義,他們的心是很好,不過他們沒有想到,沒有清楚社會的發展、歷史的發展,自然會到那一步,自然會到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所以叫科學的社會主義,它是認為客觀的發展就要走到那里。
艾:中國文化悠久,持續延綿長遠,跟西方或者中東生命短的那些文化相比,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這是由什么特性形成的?為什么?就是說,中國文化悠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梁:歷史很長。)比全世界任何地方的文化長多了,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梁:這個問題,曾經有一位先生他對這個問題討論過,解答過,有一個先生,也可以說有兩個人吧,有兩個人解答過。有一位先生可能還在,有一位先生故去了。故去的人是留學歐洲,學生物學的,他叫周太玄。還有一位可能還在,他歲數比我還大,應當是九十歲,或者比九十歲還多了,這個也是留法,留學歐洲的,叫徐炳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