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廉·貪腐全解碼:中國古代清官貪官故事鏡鑒
- 楊同柱
- 5623字
- 2019-01-10 18:13:22
魚兒因墨落法網 史書記載第一貪
——春秋貪官羊舌鮒
鮒,鯽魚也。罪,捕魚之網也。《說文解字》說“罪”乃“捕魚竹網”,設網目的在于防止漏魚。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晉國,一條魚兒因“墨”(貪污)被網撈住,暴尸于市,也由此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這條魚兒是史書記載的第一條“貪魚”,是學界公認第一個以“墨”治罪的貪官,甚至“貪墨”一詞也由他而來。他就是春秋時期晉國大夫、代理司寇羊舌鮒。
出身顯貴系名門 家中父兄多賢德
羊舌鮒,字叔魚,生卒年月不詳,春秋時期晉國貴族,官至晉國大夫、代理司馬、代理司寇,主要生活在晉厲公至晉平公時期(前580—前532年)。
羊舌鮒出身十分顯貴,是晉文公時期馳騁沙場的一代名將羊舌斗克的后代,羊舌家族又是晉國公族,屬于與晉公室同姓異氏的宗族,可以說是貴族中的貴族。到了羊舌鮒這一代,羊舌家族的權勢達到了巔峰,父親羊舌職是聞名遐邇的賢能之輩,又屢立功績,官拜晉國太傅、中軍尉,五個兒子中四個都成為大官,嫡子羊舌赤、羊舌肸(音西,字叔向),庶子羊舌虎、羊舌鮒被稱為“羊舌四族”。根據《世本》“羊舌氏”條記載,“羊舌氏,晉之公族,羊舌其所食邑也。晉武公子伯僑生文,文生突,羊舌大夫也,突生職,五子赤、肸、鮒、虎、季夙。赤字伯華,為銅大夫,生子容,肸字叔向,亦曰叔譽,鮒字叔魚,虎字叔羆,號羊舌四族。”
羊舌鮒雖是庶出公子,家中地位不高,但自幼生活在優越的家庭環境中,加之他為幼子,父親極為寵愛,養成了他靈活、機敏的個性,又沾染了當時貴族公子驕橫霸道、貪婪妄為的習氣。
抓住機遇握兵權 大肆搜刮發橫財
天下諸侯爭霸,戰火紛爭,晉國十分重視軍事人才的選拔。羊舌鮒看到了這一點,便習武從軍,依附掌握軍政大權的范宣子,成為范宣子在軍中的親信,一步步得到提拔重用。
當時的晉國,早已不復百年前晉文公雄踞春秋五霸之一的輝煌。晉平公六年,晉國為了壯一壯聲勢,決定在濮陽舉行大型會盟,向諸侯小國展示一下軍事實力,鞏固自己在諸侯國中霸主的位子。懼于晉國聲威,齊國、魯國等十三個大小諸侯國都派兵參加了會盟。然而,界于齊魯兩國之間一個很小的國家邾子國偏偏覺得會盟期間各國要員聚集晉國,是個“大好機會”,趁機突襲魯國。這大大駁了盟主晉國的面子,晉平公震怒,決定出兵援魯,進攻邾子國。
援魯伐邾的消息一傳出,羊舌鮒就積極活動,請求范宣子讓他率軍出兵。羊舌鮒心里的小算盤打得很清楚:邾子國小國寡民、兵力單薄,此次晉魯兩國聯軍,邾子國以卵擊石,必敗無疑,這絕對是一個千載難逢、建功立業的好機會。范宣子看羊舌鮒如此積極,便送一個人情給羊舌家族,派年輕的羊舌鮒帶兵援魯。
羊舌鮒很有軍事才能,但兇狠殘暴,征戰之地皆血流成河,邾子國很快就被打敗了。此時,羊舌鮒貪婪的個性顯現無遺,在戰爭中四處燒殺搶掠,大肆搜刮邾子國的金銀財寶,偷偷運回晉國,大發橫財。戰爭結束后,魯國非常高興,魯國大夫季武子邀請羊舌鮒在魯國游玩幾天。就在此時,羊舌鮒家中突遇變故。晉國貴族內部斗爭,手握晉國軍政大權的范宣子認定外孫欒盈叛國,大舉清洗欒盈一黨的人,捕殺了作為欒盈親信的羊舌虎,其他羊舌氏族人受到牽連均被囚禁。季武子便將羊舌鮒藏起來,使其幸免于難。盡管后來范宣子查明羊舌家族的其他人確實與欒盈沒有關系,釋放了羊舌家族的族人,然而對羊舌幾兄弟不再予以重用。
沉寂多年再掌權 索賄衛國滿載歸
羊舌家族經此一變,整整沉寂了二十年,直到晉昭公即位后,韓宣子接替范宣子執政,又重新重用了羊舌肸和羊舌鮒。雖是兄弟,兩人的個性和品格卻大相徑庭,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羊舌肸為官清正,為晉國“復霸”竭盡全力,而再次掌權的羊舌鮒卻更看重自己的榮華富貴,變得更加貪婪和妄為。
晉昭公三年(前529年),晉國決定在平丘再次召開諸侯會盟,鞏固晉國的霸主地位。韓宣子全權主持會盟活動,任命羊舌鮒為代理司馬。為顯示晉國軍威,羊舌鮒奉命率晉軍三十萬人、戰車一千輛向東開拔,到邾子國南邊訓練,搞搞“軍事演習”,為晉國再造聲勢。羊舌鮒久困復出,一路上十分張揚,貪婪的本性又暴露無遺。《左傳》“昭公十三年”中記載,途經衛國時,羊舌鮒命令軍隊駐扎下來,“求貨于衛”。衛國沒有理會他,羊舌鮒就以厲兵秣馬為名隨地亂砍柴草,弄得處處狼煙,并放縱士兵騷擾百姓,有的村莊被洗劫一空。衛國只好派大夫屠伯,找羊舌肸幫忙。羊舌肸實在沒有辦法,他深知自己的弟弟十分貪婪,又驕橫不聽勸告,再這樣下去非把衛國弄亂不可。羊舌肸便把屠伯帶來的綢緞退還,抱歉地說:“羊舌鮒貪求財貨在晉國是出了名的,他如此貪婪會大禍臨頭的。今天這件事,我想最好的辦法就是您以貴國君主的名義,把這些綢緞賜給他,這樣就會沒事了。”屠伯回去后馬上照辦,果然不出所料,羊舌鮒見財眼開,看著精美的魯國綢緞非常高興,當著屠伯的面就向部屬下達命令,停止騷擾百姓。羊舌鮒貪婪的嘴臉暴露無遺。
不幾日,羊舌鮒帶軍離開衛國,繼續東進,沿途示威,繼續騷擾索賄于各諸侯國。晉軍先后壓服了鄭國、衛國、齊國、邾國、莒國等十幾個國家,搜刮無數,滿載而歸。
假公濟私捅婁子 鱷魚眼淚哄人質
平丘會盟后,晉昭公對于魯國國君沒有參加會盟非常生氣,認為其不給晉國面子,有不服晉國“霸主”地位之意。精于算計的羊舌鮒看出了晉侯的怒意,前去魯國國土上尋釁鬧事,還擅自逮捕了魯國上卿季平子,想既替晉侯泄憤,又可從中撈錢,一箭雙雕。果然,魯國一看季平子被捕,馬上害怕了,魯國國君素聞羊舌鮒貪婪,便帶著綢緞和食物前來拜見。羊舌鮒讓手下人收下禮物,允許魯國人給季平子送飯,但怎么都不肯放人。要說羊舌鮒確是個忘恩負義之輩,因為他逮捕之人正是當年曾保護他躲過殺身之禍的季武子的孫子。羊舌鮒絲毫不念舊情,得了賄賂卻仍然不放人,最后竟然把季平子押回晉國。
羊舌鮒始料未及的是,他的做法不僅讓魯國大感震動,口誅羊舌鮒,連晉國群臣也議論紛紛,對羊舌鮒假公濟私、忘恩負義的做法嗤之以鼻。而晉國當時正計劃攻打楚國,若與魯國撕破臉將會造成兩面受敵的不利局面,韓宣子便要求羊舌鮒馬上釋放季平子,著手改善晉魯關系。誰知季平子把聲譽看得十分重要,大聲抗議晉國想抓就抓、想放就放的霸道作風,放言不給個說法就賴著不走。季平子還提出一定要召開盟國大會,晉國當眾向魯國賠禮道歉,然后用車禮送他返回魯國。事情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韓宣子下令讓羊舌鮒自己收拾這個爛攤子,否則就將他治罪。
羊舌鮒這可犯了難,想來想去,便打算利用季平子獨自在外、四處無援的處境和多少有些恐慌的心理,恩威并用,把他嚇跑。羊舌鮒見到季平子,先不勸說,而是假惺惺地訴說當年如何如何受到季平子爺爺的照顧,心中時刻不敢忘記恩情,是迫于君命才會如此,聲淚俱下地演了場戲,成功地讓季平子卸下心理防線,相信了他。之后,羊舌鮒又謊稱晉國對季平子不肯走很生氣,要把他放逐到西邊非常荒涼的地方去,“都已經派人在人跡罕至的黃河邊上為您造房子了”,并說自己是感念恩情,冒死勸他快走。季平子一聽,好漢不吃眼前虧,自己回國去了。羊舌鮒看自己這么簡單就唬走了季平子,得意揚揚,趕緊跑到韓宣子面前邀功。韓宣子看到一場外交沖突這么快就解決了,認為羊舌鮒辦事能力不錯,恰逢此時晉國司寇官位空缺,便讓他代理司寇。結果,經此一事,羊舌鮒居然輕而易舉地得到了晉國的刑獄訴訟大權。
枉法裁判貪美色 對方一怒將其殺
昭公十四年(前518年),成為代理司寇的羊舌鮒,走上了人生權力的巔峰,更加有恃無恐。不久,韓宣子把一樁訴訟多年卻沒有能夠解決的貴族之間土地糾紛案交給他來處理。案子的原告邢侯與被告雍子是兄弟倆,同父異母,都是在晉國非常有地位、有影響的人物。兩人的糾紛已久,源起兩人封地相連,卻沒有做很明顯的地界劃分。雍子起了貪念,擴大邊界,侵占邢侯的土地。兄弟倆歷來不和,邢侯告到韓宣子那里,韓宣子看他們是兄弟,又都是功臣,誰都不想得罪,便一直和稀泥,一拖拖了好多年。雍子自知理虧,他想用賄賂的辦法來擺平這件事,一直在向韓宣子送禮,然而韓宣子并沒有搭理他。
羊舌鮒要接手這樁案子的消息被雍子知道后,雍子“先下手為強”,把自己年輕漂亮的女兒嫁給羊舌鮒。羊舌鮒一得到美人便不問是非曲直,宣判雍子無罪,邢侯有罪,并強行劃寬雍子封地的邊界,讓雍子獲得了大量土地。邢侯當然不服,一再要求重新審理,可羊舌鮒作為代理司寇就是堅持不改判。邢侯了解事情原委后,勃然大怒,怒氣之下一刀殺了羊舌鮒,又急速趕回封地殺死了雍子。羊舌鮒怎么也沒想到,沙場打拼多年、如日中天的自己,竟會死在了邢侯的刀下。
死后以墨被定罪 暴尸于市留罵名
羊舌鮒被殺的消息一時成為晉國最大的新聞,人們奔走相告。大家普遍認為,羊舌鮒身為代理司寇,知法犯法,如此下場是罪有應得。輿論使韓宣子這次不能再敷衍了事,圓滑世故的他把羊舌肸叫來,問他這件事怎么處理,以免得罪羊舌家族。
羊舌肸并不偏袒自己的弟弟,他說:“如此亂法,三個人都應定為死罪,現在只要施生戮死就行了。”“施生戮死”就是殺死活著的刑侯,戮尸已死的羊舌鮒和雍子。羊舌肸進一步分析說:“雍子貪占別人的土地,卻不思退還而去賄賂執法官員;羊舌鮒知法犯法,利用手中的權力去謀私;刑侯明知故犯,犯罪的性質都很嚴重。”羊舌肸又引用夏朝皋陶制定的法典,加以說明:“己惡而掠美為昏,貪以敗官為墨,殺人不忌為賊。《夏書》:昏、墨、賊,殺。皋陶之刑法是世人所公認的,請按他的法典辦吧。”韓宣子接受了羊舌肸的意見,殺了刑侯,將已死的羊舌鮒定罪為“墨”,與雍子兩人暴尸于市。
羊舌鮒的行為傳入了孔子耳朵里,孔子頗為不齒:“刑侯之獄,言其貪也。”意思是說,在處理刑侯案件中,羊舌鮒枉法攫取美女,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貪官。孔子口誅羊舌鮒“賄也”“詐也”“貪也”,意思是羊舌鮒集三惡于一身,死有余辜!對于羊舌肸公正不阿、懲貪誅墨的行為,孔子也給予了高度贊揚:“治國制刑,不隱于親”“以正刑書,晉不為頗”。
羊舌鮒以“墨”定罪在中國歷史上造成了深遠的影響,“貪墨”一詞由此發源,后朝皆把貪污作為重罪,且一般都將貪官判處極刑。羊舌鮒由此成為了中國貪官的“鼻祖”,遺臭萬年。
讀罷貪魚落網記 借古抒懷有三問
一問,時光已過三千載,貪腐手段何所似?羊舌鮒的故事已經距今二千五百載,按說不論是經濟、文化,還是生活方式,與現在相比可以說是天差地別。然而我們細數羊舌鮒的貪腐行為,貪權、貪財、貪色、知法犯法,這與如今的貪官們又何其相似!羊舌鮒收的是綾羅綢緞、金銀財寶、年輕美女,如今貪官收的是LV、愛馬仕、銀行卡和性賄賂。羊舌鮒運用的是自己的軍權、審判權貪贓枉法,如今貪官照樣是運用職權、職務便利索賄受賄。羊舌鮒行為猖獗,幾乎是明目張膽、從不避諱,如今貪官也不乏這種人——“告我怎樣?! ”“我這級別,幾個不是貪官?! ”貪官為什么如此相似?究其根本,皆為權、利。幾千年的封建統治,一些人的思想中充滿了對權力和財富的崇拜與覬覦,很多貪官更是只想要權力、得利益,卻推脫責任、放棄原則、不見危險。然而,人見利而不見其害,必貪;魚見餌而不見其鉤,必亡。要知道,世路無如貪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
二問,家中父兄皆賢德,為何仍出大貪魚?羊舌鮒家中賢人輩出,史書上對其父、兄、嫡母都有清廉賢明的記載。特別是其兄羊舌肸不僅被孔子稱贊,《左傳》中更是認為其有著“儒家思想的理想人格”,與子產、晏嬰、孫叔豹、子罕齊名。為什么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成長的羊舌鮒,卻會成為貪婪成性、奸佞霸道之徒?難道家人沒有嚴格管教、沒有耐心勸說,抑或是羊舌鮒完全聽不進去?縱觀當今貪官,亦是如此。許多貪官的父母老實本分、品德高尚,不少貪官背后都有著時常勸廉的家人和朋友。重慶市北碚區原區委書記雷政富受審時,他75歲的老母親衣著樸素、手上都是老繭,一遍遍說著“做啥子官嘛”;四川省交通廳原副廳長鄭道訪的母親經常告誡他“要做清官,不做貪官”;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甚至在讀到別的貪官母親來信時落淚,在當年市紀委會議上表態絕不貪腐、狠抓貪腐。
為什么家人情真意切的教育和勸告沒起到很大作用?為什么看到父母勸告淚灑兩行、感動至深,看到利益又欲罷不能、鋌而走險?說穿了,家人的勸告只是軟約束,在誘惑面前貪官很可能輕易突破。而一旦突破,家人的話都聽不進去,來自其他渠道的道德勸誡更是耳旁風。反腐,嚴密的制度更為有效和有力。羊舌鮒之所以膽大妄為,與其自身貪婪的個性、韓宣子的放縱、周圍人不敢言不愿言的態度有很大關系。在羊舌鮒身上有如此多的權力時,不能奢望他也擁有他父兄的賢德品質,而是應該用法律、用監督來管好他、引導他。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讓貪官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才是關鍵。
三問,如日中天大權攬,意外身死真意外?讀罷羊舌鮒的故事,想必不少人都認為羊舌鮒的死是意外事件。當時的羊舌鮒可以說是春風得意、如日中天,獲得了晉國的代理司寇職位,軍事能力受到晉侯和韓宣子的認可,而父兄又在晉國任要職。憑羊舌鮒的能力、家族勢力,以及晉國急需羊舌鮒這種軍事人才的現實情況,韓宣子就算得知真相也不一定嚴肅處置他,更不會判他死刑。結果邢侯知道羊舌鮒受賄后故意錯判,一時忍不住怒火,一刀把羊舌鮒殺掉了。不得不說,羊舌鮒的死確實存在偶然因素。然而,這真的只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意外嗎?縱觀歷史,貪腐的下場最終都是可悲的。歷代貪官重則身首異處、牽連家人,輕則身陷囹圄、喪失自由。這些人中不乏“能人”“貴人”“聰明人”,他們卻都像羊舌鮒一樣,栽在了一場“意外”中。小職員偶然發現賬冊問題、行賄人意外和盤托出、轉賬記錄不小心被查到,甚至是家里突然漏水,就在這些他們所認為的“意外”“小概率事件”中,東窗事發、惡行敗露。說到底,皆是僥幸心理作怪罷了。法網恢恢,疏而不漏,貪腐必將付出沉重的代價。
千年歲月,羊舌鮒身為“羊舌四族”所做出的軍事功績史書已鮮有記載,而貪腐事跡卻筆墨良多。羊舌鮒作為中國第一個因貪論罪的大貪官,被永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正所謂,一腐必敗。
(蔣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