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儒家元圣之楷模 內圣外王之先河李丹婷:《儒家元圣周公德治管理思想探析》,第23頁,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碩士學位論文。

——周朝清官周公旦

清官是中國話語中一個特有的概念,史書中通常稱為“循吏”“良吏”“廉吏”,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指“廉潔公正的官吏”。老百姓心目中的清官,總的來說是個模糊的概念,往往是與“貪官”相對。評價清官的標準更是不勝枚舉:品質高潔、為人正直、處事公正、不貪不虐,等等。清官之間也是有很大區別的:有的清廉自守、明哲保身,有的樂善好施、為民請命;有的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有的稍顯心胸狹隘。因此,所謂的清官,因人而異、因時代而異。

自孔子創立儒家學派以來,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中國古代的許多清官不僅是儒家思想的傳承者,更是儒家思想的忠實踐行者,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作為自己終身奉行的目標,如東晉名臣卞壺、唐朝清官陸贄、宋朝名相范仲淹、清代知縣李皭。而說到儒家思想就不得不說周公。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陳來在《古代宗教與倫理》中寫道:“歷史賦予古代某些人物以巨大的文化選擇權能,他們的思想方向決定或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后來文化與價值的方向,從而對后來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決定性的作用。在中國歷史上,這個人是周公,后是孔子。沒有周公和西周文化養育的文化氣質,孔子的出現是不可想象的。”孔子對周公非常崇拜,年輕時就十分贊羨“周公之才之美”,晚年后更是以“吾不復夢見周公”形容自己的年老德衰。不可否認,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而周公則是儒學先驅。

漢初大思想家賈誼評價周公曰:“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黃帝之后,于中國有大關系者,周公一人而已。”對于周公這樣一位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的元圣,顯然不能僅僅以“清官”進行評價,但因為周公之德、之才、之美對儒家思想乃至廉政思想影響深遠,具有十分寶貴的現實意義,所以本書將周公作為清官的開篇。

周公即姬旦(前1119—前1032),姓姬,名旦,字朝明,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太王所居之周地(今陜西岐山縣東北部),故稱周公。崔瑛:《清官鑒》,12頁,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8。他是我國商末周初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軍事家,被后世尊為“元圣”。孔子曾評價周公“善繼人之志”,周文王、周武王同樣是賢圣之人。周文王治理西周時,仁慈愛民,積善修德,制定了很多惠民措施;周武王秉承父志,討伐商紂,一統天下,實行仁政德治。

周公的政績被《尚書大傳》概括為:“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周公先后輔助周武王滅商、周成王治國,后“制禮作樂”,制定和完善宗法、分封等各種制度,使西周奴隸制獲得進一步的鞏固。因為篇幅限制,用一篇文章不可能將周公一生的豐功偉績予以概括,故本文以“清廉”為中心,望起到見微知著的作用。

以公樹廉 以廉生威

周人是一個后起的姬姓部族,殷紂王沒有認識到西方姬姓勢力發展的嚴重性,依然拒諫飾非、酒池肉林。周公旦作為西周王室的重要成員,全程參與了周文王、周武王滅商的活動,并在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周武王病逝后,周公旦攝政當國,盡職盡責地輔佐年幼的周成王,打擊叛亂勢力。周公旦不貪戀權勢,謹言慎行、禮賢下士、忠心為周,是“只為蒼生不為身”的典范。

武王戰勝殷紂的次年,天下統一之業尚未成功,武王患病,身體不安,群臣恐懼,太公和召公就想虔敬地占卜以明吉兇。周公說:“不可以令我們先王憂慮悲傷。”周公于是以自身為質,設立三個祭壇,周公向北站立,捧璧持圭,向太王、王季、文王之靈祈禱。命史官作冊文祝告說:“你們的長孫周王發辛勞成疾。如果三位先王欠上天一個兒子,請以旦代替周王發……周王發受命于天庭,要普濟天下,而且能使你們的子孫在人世安定地生活……現在我通過占卜的大龜聽命于先王,你們若能答應我的要求,我將圭璧獻上,聽從你們的吩咐。你們若不答應,我就把圭璧收藏起來。”之后,周公就到三王祭壇前占卜。卜人都說吉利,翻開兆書一看,果然是吉。周公把冊文收進金絲纏束的柜中密封,告誡守柜者不許泄露。第二天,武王果然痊愈。

武王去世后,成王即位時年幼,難理朝政。周公思之再三,毅然決定挺身而出攝行朝政大事。年幼的成王有一次生病時,周公就剪下自己的指甲沉入河中,向神祝告說:“王年幼沒有主張,冒犯神命的是旦。”周公也把祝告冊文藏于秘府,成王果然痊愈。

周公攝行朝政之后,引起了一些人的誤解和不滿,尤其是三哥管叔見其弟越過自己而攝行朝政,就散布流言,造謠惑眾,并暗中發動戰亂,王室處于內外交困的危險階段。周公以政治家的雄才大略,臨危不懼、臨難不亂。他誠懇地向太公、召公說明攝政的原因:“我之所以不避嫌代理國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沒法向我們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為天下之業憂勞甚久,現在才剛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為了完成穩定周朝之大業,我才這樣做。”周公以自己的赤膽忠心得到開國元老的理解和支持,保持了周王朝內部團結。

以諫勸廉 以廉為本

對于周公來說,明哲保身顯然不是自身的追求與理想。他深知商王朝滅亡的教訓,經常勸誡成王,要廉潔從政、禮賢下士。

周公歸國后,怕成王年輕,為政荒淫放蕩,為勸諫成王勤政廉政、愛民為民,寫了《毋逸》《多士》。《毋逸》說:“做父母者,經歷長久時期創業成功,其子孫驕奢淫逸忘記了祖先的困苦,毀敗了家業,做兒子的能不謹慎嗎?因此過去殷王中宗,莊重恭敬地畏懼天命,治民時嚴于律己,兢兢業業不敢荒廢事業,所以中宗擁有國家七十五年之久。殷之高宗,久在民間勞碌,與小民共同生活,他即位后居喪,三年不言語,一旦說話就得到臣民擁戴,不敢荒淫逸樂,使殷國家安定,小民大臣均無怨言,所以高宗擁有國家五十五年。殷王祖甲,覺得自己并非長子,為王不宜,因此長時間逃避于民間,深知人民需要,他安定國家、施惠于民,不侮慢鰥寡孤獨之人,所以祖甲擁有國家三十三年。”《多士》說:“自湯至帝乙,殷代諸王無不遵循禮制去祭祀,勉力向德,都能上配天命。后來到殷紂時,大為荒淫逸樂,不顧天意民心,萬民都認為他該殺。”“周文王每天日頭偏西還顧不上吃飯,擁有國家五十年。”

當周公的兒子伯禽代周公去魯國受封時,周公告誡伯禽說:“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卻為接待賢士,洗一次頭要三次握起頭發,吃一頓飯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就是這樣還怕失掉天下賢人。你到魯國之后,千萬不要因有國土而驕慢于人。”曹操在《短歌行》中也用“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詩句抒發自己要像周公那樣招攬天下賢能之士。

以制助廉 以廉養德

周公制禮,是周公一生最主要的功績之一。周禮是儒家經典,為三禮之首。周禮目的是以周人的標準來規范各族和各代禮樂內容,涉及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各個方面。其著眼點不限于諸侯,而是更多地關注下層庶民,本質是“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周禮中對后世影響最深的是“敬德保民,明德慎罰”。

“敬德保民,明德慎罰”的思想最先由周文王提出,周公是該思想的集大成者。“明德”是道德教化,是正面引導。“慎罰”即是認真地對待刑罰,在合理的限度內使用刑罰,使刑罰達到預期目的。周公認為,教化與刑罰的目的都是勉勵人民立德;并且“敬德”的目的在于“保民”,“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統治者要想達到“祈天永命”的目的,就必須顧及民眾的一般要求。民眾是國家賴以存在的根基,只有穩定安頓好人民的日常生產生活,使之安土重遷,國家才能長治久安、永享國祚。

在周公看來,“敬德”“保民”“慎罰”是一個國家政權系統得以穩定的三個要素。這種樸素的思想,不僅是孔子德治思想、德主刑輔思想的直接來源,也標志著中國政治思想開始由重神權、重神事向重人事、重民事轉變。

西周以后的春秋戰國時期,抑或是后世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許多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都從周公的管理思想中吸取了珍貴經驗。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春秋時期孔子和戰國時期孟子的“仁政”思想。另外,在各諸侯國之間,周公的德治管理思想也得到了繼承和發展。齊太公所推行的尊重地方特點的治國方略就是受周公的簡政放權、因地制宜的影響。在周公的兒子伯禽受封魯國國君后,將其父的管理思想和制定的各項典章制度等管理措施廣泛運用和傳播,繼而奠定魯文化的思想基礎。

自從清官產生之后,就有了對清官的各種評價。在清官的問題上,主要存在兩種不同的看法,即肯定的和否定的,對待周公同樣如此。有的學者認為周公德治管理思想過于保守、泯滅個性;忠君思想也導致后世民眾過分盲目崇拜封建帝王;還有過于迷信、事事占卜等特點。筆者認為,判斷一個人或一類人的進步與否,應該看其所作所為是否與其所生活的社會、時代相適應,與當時人民群眾的愿望相適應。與殷朝的天命觀相比,周禮提出了德、民、禮三個概念,并且將天命建構在“德”的基礎上,在天命之外發現了人的價值,具有恒久的思想價值和意義。此外,周公過于迷信、事事占卜是囿于客觀歷史條件所致,不應被后世所詬病。

研究周公,無疑是以史為鑒、古為今用。周公身上的人格魅力及優秀品質值得后人學習。其一要學習周公無私無畏的精神。周公在國家危難的時候,不畏艱辛,挺身而出,擔當起王的重任;當國家轉危為安、順利發展的時候,毅然讓出王位。但是,周公并沒有因退位而放手不管,而是寫了許多勸誡成王的文章,為國為民、鞠躬盡瘁。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一直有像周公這樣敢于擔當的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每個領導干部同樣需要擔當意識和責任精神,事不避難、忠誠履職、盡心盡力、敢于擔當,轉引自http://ishare.iask.sina.com.cn/f/33787736.html,最后訪問時間:2017年10月22日。這不僅是職責所在,更是立身之本。其二要學習周公自省修身的精神。周公在寫給成王的《康誥》中,通過殷代明君中宗太戊、高宗武丁、商湯之孫祖甲與昏君商紂王的對比,教育成王要莊嚴威懼、保惠小民,忌生來安逸、貪圖享樂,如此才能享國長久。作為領導干部,位子坐得久了,總會出現麻痹之意;工作干得累了,總會出現疲憊之態;時間過得長了,總會出現麻痹之心。為官當自省,領導干部只有自省自律才能拒腐防變。筑牢思想道德的“堤防”,加固理想信念的“長堤”,強化黨紀國法的“敬畏”,轉引自http://www.sohu.com/a/165321339_181108,最后訪問時間:2017年10月22日。不安于現狀、貪圖享受,要居安思危、奮發有為,不忘初心,永葆赤子之心,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自己的位子,對得起人民的囑托。其三要學習周公處世做人的態度。周公在面對誤解和非議時,沒有耍態度、發脾氣,更沒有畏難、逃避,而是冷靜下來找出問題癥結,對事不對人,主動講清楚、說明白,及時消除誤會。有非議的領導干部未必不是好干部,有非議的行為未必不是正確的。轉引自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LDKI200121012.htm,最后訪問時間:2017年10月22日。作為領導干部,一方面要沉得住氣,增強自身心理承受能力,不要妄自揣測、疑神疑鬼,屬于自己失誤的,承認錯誤、及時整改;屬于誤解的,及時表態、消除誤會。另一方面要當好忠誠老實、光明磊落的表率,在組織面前保持絕對的“透明”,表里如一,說老實話,干老實事,做黨和人民絕對信得過、靠得住的“老實人”轉引自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316/c409497-29150011.html,最后訪問時間:2017年10月22日。。其四是要學習周公吸賢納士的精神。在不正之風的影響下,一些人以親疏為界舉才,舉薦“圈內人”;一些人模糊“德才標準”,依據個人意愿選才;一些人用才論資排輩,大搞平衡照顧;更有一些人打招呼、遞條子。對待人才就要有靈活開放的態度,有“周公吐哺”的精神,敢于不拘一格用好人才,用好“五湖四海”之人,讓真正有德有才的人有為有位。

新型官德是在中國的文化土壤中長成,傳統官德與新型官德具有內在的關聯與歷史的關聯。“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周公的標準要求每一個官顯然勉為其難,但是想做好官,首先得知道何為好官。謹以周公精神共勉!

(高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阳市| 无锡市| 财经| 平昌县| 隆化县| 象山县| 东安县| 略阳县| 邛崃市| 客服| 泽库县| 剑川县| 攀枝花市| 尼勒克县| 忻州市| 怀远县| 阿拉善盟| 永春县| 监利县| 长泰县| 兰溪市| 双江| 保山市| 成都市| 四平市| 色达县| 淮滨县| 霍邱县| 文安县| 普兰县| 云阳县| 牙克石市| 瑞丽市| 呼伦贝尔市| 交城县| 毕节市| 临江市| 汕尾市| 于都县| 东乡族自治县| 武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