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儲位不穩(wěn)
- 夢回唐朝當軍神
- 萍鰲居士
- 2389字
- 2020-01-24 07:03:28
狩獵歸來的早朝,皇帝李世民非常重視。因為,這時候,李世民的兒子們從封地回來了,他要求在京的九品以上官員必須出席早朝。
王一鳴這個閑官也早早的起來,洗漱完畢后趕往了太極宮。
早朝一開始,由百官呈奏大小事宜。李世民讓大家討論后,自己或拿主意,或暫時不議。暫時不儀的事項,有些是由于無法馬上下決定暫時壓下的,有些是想聽聽近臣們的意見再做決斷。
大小事務安排妥當之后,李世民對三皇子吳王李恪提出了表揚,李世民說:“今天朕要表揚一位皇子,就是吳王李恪,他在宋州府上做都督,能任用一些人才,施政很有些想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昨天狩獵,吳王射獵頗多。可謂文武兼?zhèn)洌 ?
群臣聞言,高呼:“吳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吳王躬身施禮,面帶喜色地說:“父皇常教導兒臣要任用賢人,愛惜民力,兒臣只是遵循父皇的教誨,算不上兒臣的功勞。”
李世民說:“知易,行難!你能聽父皇的話,并且做出了成績,朕心甚慰!”
李世民越說越高興,他說:“還有一位皇子魏王李泰。他最近修了一本《括地志》把大唐各州縣的情況一一列出,非常詳盡。并對各地的風土人情,傳說典故進行了整理。是一本承前啟后的巨著,了不得啊!”
百官又齊聲高呼:“魏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魏王李泰挺著圓滾滾的肚子朝著李世民深鞠一躬,說:“父皇過獎了!”
李世民接著說:“皇子們親力親為,為我大唐社稷,為黎民百姓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各位臣工,當盡心盡力輔佐他們,幫助他們。那么我大唐江山上下齊心,君臣一體,試問天下有什么事情我們辦不到,有什么事情能難到我們。”
李世民說完,百官山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世民停了一下,說:“一年沒見李恪了,朕很想他。特命李恪留京一個月,伴朕左右。退朝!”
早朝結(jié)束,百官交頭接耳。
李恪和李泰如此優(yōu)異,令太子李承乾的壓力陡然大增。李承乾腳腿不便,文不如李泰,武不如李恪。要命的是,李恪文武雙全,顏值又高。李世民經(jīng)常當著百官的面說,李恪最像他。如今,李世民讓李恪留京一月不回封地,難免百官議論紛紛。
李承乾悶悶不樂的回到東宮。一個人喝悶酒。誰來勸說都不聽。
這時,王文度滿臉堆笑的進來求見太子:“太子殿下!太常樂府中有一女子,絕色容顏,吹簫撫琴無一不能。下官想讓她來給殿下解解悶。”
李承乾招招手,示意王文度讓那女子進來。
王文度朝門外拍拍手,一個婦人抱著琴一扭一扭的走了進來。婦人身材嬌好,凹凸有致。肌如凝脂,霧鬢云環(huán)。眉如柳葉,星目傳情。面如桃花,白里透紅。
李承乾直勾勾的看著婦人,不自禁的起身,迎了過去。
那婦人款款施禮,柔弱無力,似要倒地。李承乾伸手將婦人托住,扶了起來。
那婦人輕啟朱唇,嚶嚶細語道:“太子殿下是要聽琴還是聽簫?”
李承乾一聽,骨頭都酥了,回答道:“都行,都行啊。”
王文度一面“嘿嘿嘿”的偷笑,一面輕輕的掩門而去。
自此,李承乾終日與這個叫做稱心的婦人一起撫琴吹簫,飲酒作樂。東宮內(nèi)臣張玄素,孔穎達等輪番諫言,尖銳的批評李承乾。張玄素稱太子行為不檢,孔穎達說太子荒淫無道,李承乾都不為所動。
宮里沒有不透風的墻,李世民聽聞太子癡迷于一個婦人,荒廢了朝政,不禁怒火中燒。他即刻命人將稱心處死。
平日里,李承乾要做點什么事,都被杜正論,張玄素等說三道四。這次,他們又告到李世民那里去,害死了他心愛的女人。終于,他承受不了了。李承乾不再像以前那樣,對東宮近臣的話言聽計從了。他暗暗的給稱心造墓立碑,燒紙招魂。他已經(jīng)走在了離經(jīng)叛道的路上。
王一鳴看出問題來了。他獨自來到太極殿,求見李世民。
此時,李世民正與李恪討論施政之要,見王一鳴求見,李世民并沒有讓李恪回避。
王一鳴默默的站在一旁,事關重大,不能亂說,更不能當著吳王李恪的面說。
李世民見王一鳴始終一言不發(fā),覺得事情可能重大。于是他揮了揮手,讓李恪先行退下。李恪施禮退出時惡狠狠的瞪了王一鳴一眼。
王一鳴裝作啥都不知道。
李世民有點不高興,問王一鳴道:“愛卿今日前來,所為何事。”
攪擾了李世民父子交談,如果王一鳴今天沒什么要事,恐怕會吃不了兜著走。
王一鳴抹了把汗,說:“昔日漢武帝驅(qū)逐匈奴,開拓邊疆,一掃漢初羸弱之勢。真不虧是千古一帝!”
李世民“嗯”了一聲,說:“請繼續(xù)講。”
“漢武帝的太子劉據(jù)非常賢能。但是,劉據(jù)治國方略不同于漢武帝。漢武帝征伐四方,武將以戰(zhàn)功封侯。因此當劉據(jù)反對征戰(zhàn)時,武將對劉據(jù)恨之入骨。漢武帝刑法苛刻,酷吏們往往平步青云。而劉據(jù)為政寬厚,所以酷吏們對劉據(jù)恨之入骨。武將與酷吏為了迎合漢武帝,為了自己升官加爵,不顧國家前途,編排造謠,逼得太子冤死。太子死后,漢武帝才恍然大悟,但是悔之晚矣。”
李世民沉默了一下,他雙手背在身后,在室內(nèi)來回踱了幾步,說:“你的意思是漢武帝與太子劉據(jù)政見不同。文臣武將為了在漢武帝跟前顯立功勞,將太子劉據(jù)給逼死了?”
王一鳴點了點頭,接著說:“皇上圣明!今天,皇上廣開言路,善納諫言。百官都以直言進諫博取皇上的認可,從而使自己即能在仕途上出位,又能被世人傳頌,可謂名利雙收。但是忠言逆耳,良藥苦口。不是每個人都能像皇上您這樣能接受直言進諫的,所以出現(xiàn)抵抗情緒也是難免的。直言進諫這種模式,對皇上是行之有效的,但是不一定在太子那里行得通。微臣認為應該根據(jù)太子的性情來采取勸諫的模式,才能讓太子樂于接受,才能于國事有益。”
李世民思索了一下,問道:“那么你覺得太子適合何種模式呢?”
王一鳴回答:“太子生性純良,應循循善誘。對于太子不能管得太死,也不能放得太松,要注意分寸。關鍵在于行之有效。比如,沸水是燙的,但是不用手去感知一下,只是聽人家這么說是無法理解沸水是如何燙的。因此,太子犯錯,有時候可以不要急于糾正他,不妨讓子彈飛一會。”
李世民不解的問:“什么是子彈?”
王一鳴一下子說漏了嘴,連忙改口說:“就是讓問題發(fā)酵一下,等看到后果了,再對太子進行勸諫,這樣的效果可能比直接進諫的效果要好。”
李世民若有所思,他見王一鳴已經(jīng)說完,便揮揮手說:“你先下去吧,你的意思朕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