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鳴從皇宮回來,渾身直冒冷汗。伴君如伴虎,說漏嘴,分分鐘掉腦袋呀。
王一鳴又想,既然做了就要把事情做好,做到位。既然想做大事就不能惜身。
王一鳴沒有回使館,他徑直跑到東宮去見太子李承乾。
王一鳴前腳剛邁進東宮,見到杜正倫后腳走出了東宮。
入到宮中,李承乾一臉怒氣,見到王一鳴進來就大喊大叫的說:“你又是來指責我的對不對?你們都是來跟我作對的是不是?”
王一鳴說:“太子殿下,我是來聽您訴苦的。我知道您受委屈了,來跟您嘮嘮嗑,有什么話您就說出來吧。”
李承乾痛哭流涕,撕心裂肺的說:“平常百姓也有個三妻四妾,為什么我喜歡一個女人也要管?我身為太子,修繕一下宮殿都不行?哪個百姓看到自己的房子舊了、破了,不裝修房子的?動不動就不合禮法,不合規制。禮法和規制是誰制定的?你說,你說呀!”
王一鳴說:“太子的心情可以理解。太子不要急,事情沒那么嚴重的。皇上屢次出巡,都是太子監國。下官認為,不管別人什么做得好,都不如太子監國做得好。”
李承乾向王一鳴訴說委屈、訴說不滿,王一鳴就說太子的優點,太子的好以及李世民對太子的信任及關愛。
王一鳴說:“微臣記得殿下年幼時抱恙在身,皇上破天荒的請道士秦英為殿下做法祈福,還召度三千人出家,廣修寺院為殿下祈福。甚至減免獄中囚犯的罪行,都是希望看到殿下身體好起來。皇上對殿下可謂關愛有加呀。”
李承乾漸漸的平靜下來,他沉浸在往日的點點滴滴之中。
良久之后,李承乾說:“還是王愛卿知我,懂我!”
李承乾又說:“但是現在,我腿腳不便。李泰編《括地志》名聲大噪,父皇對他寵愛有加。而三弟李恪,治理有方,武勇過人。父皇常在別人面前夸三弟最像他。”
王一鳴見李承乾已經恢復平靜,又安撫他說:“三國時期,曹操問賈詡立太子的事情。曹操覺得小兒子曹植適合接自己的班,要廢黜太子曹丕。賈詡搖搖頭說,主公你還記得袁紹廢長立幼的事情嗎?袁紹廢長立幼導致兄弟之間相互殺伐,難道不要吸取他們的教訓嗎?曹操最終聽取了賈詡的意見,沒有廢黜曹丕。我皇英明,曠古未有。三國殷鑒不遠,怎么可能做出廢長立幼之事。殿下請放寬心。”
王一鳴說完,李承乾淚流滿面的說:“自我入主東宮以來,宮中官吏個個對我指手畫腳,動不動就橫加指責。我稍有不讓他們滿意之處,他們就上奏折到父皇那里參我,告我。唯有王愛卿,知我,懂我,安慰我。我要稟奏父皇,讓你入仕東宮!”
王一鳴見目的已經達到,于是松了一口氣,謝恩之后回去了。
幾天之后,皇上突然下旨,杜正倫被免去太子左庶子之職,調任谷州刺史。朝中三品以上官員的嫡子全都入仕東宮。一時之間,東宮人才濟濟,個個心向太子。太子李承乾的心也逐漸安定下來。
王一鳴見導致太子儲位不穩的幾個因素被解決好了,也就不再去折騰了。東宮現在有一群官二代圍著太子轉,自己一沒出身、二沒資歷,官職卑微,去了怕被人說閑話。不如在使館好吃好睡的來的自在。
李世民時期,三日一早朝。像王一鳴這種沒有品級的官員,一般情況下可去可不去。除非皇上特命九品以上官員必須早朝,那一般是有重大事件發生,要群臣商議。
加上王一鳴只是個待詔。待詔待詔,有事召來,無事逍遙。所以王一鳴在使館沒什么事做,每天就是陪蒂娜公主在長安城及附近轉轉。兩人親親我我,打打鬧鬧,感情日益深厚。
除此之外王一鳴每天都去蘇定方府上學習兵法和武藝。
一日,王一鳴正在蘇定方的后院練劍。
王一鳴鄒著眉頭問蘇定方說:“老師,您教我一點招式嘛。每天都是劈、砍、刺,這三招,太無聊了。”
蘇定方正端著茶杯品茗,聽王一鳴抱怨,他抿了一口茶說:“戰場上就這三招啊。”
王一鳴不耐煩的說:“我見別人練劍,左一個劍花,右一個劍花,耍得我眼花繚亂。老師,你也教教我吧。”
蘇定方放下茶杯,拿起身邊的劍,說:“我砍你一劍,你接招哈。”
說完,蘇定方舉起手中劍,砍了下來,王一鳴揮劍抵擋。只覺得蘇定方似有千鈞之力,王一鳴根本抵擋不住,手中劍“當啷”一聲掉在地上,整個胳膊都酥麻了。還好蘇定方收住了手中劍,不然王一鳴可能就要命喪當場。
王一鳴面帶不滿的說道:“老師,別使這么大的力啊。”
蘇定方冷冷的笑了一聲,說:“我還沒使勁呢。如果是戰場上,恐怕你連舉劍招架的機會都沒有。”
王一鳴問道:“那,如果我學了招式呢?”
蘇定方搖搖頭說:“什么招式,那都是花拳繡腿。真的上了戰場,就只有速度與力量兩件事。”
王一鳴“哦”了一聲,說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蘇定方說:“不只是快,還要有力量!我雖然只訓練你劈、砍、刺這三個招式。但是,我準備好了三把劍。一把,就是你手上的輕劍,五斤重。第二把,有十斤重。第三把,二十斤重。你要把重劍舞得水潑不進,那么,你就出師了。”
王一鳴吐了吐舌頭,知道自己還差得遠,一聲不吭的繼續練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