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強烈的情感
賦予人物以強烈的情感,也是塑造角色的一種方法。距今二十多年前(1993年),日本曾遭遇了“多哈悲劇”。在卡塔爾多哈舉辦的足球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上,日本對伊拉克的最后一場比賽中,日本隊一直在場面上大幅占優,卻在比賽臨近結束的傷停補時階段,被伊拉克隊踢進追平比分的一球,最終痛失出線權。
第二天我參加高爾夫球比賽時,與作家勝目梓同乘一車,談到了前一晚的“多哈悲劇”。當時勝目先生說:“我很久沒見過人們那樣真正目瞪口呆的表情了。”這和我的感受一模一樣,我還記得自己當時真的非常驚訝。當伊拉克隊踢進追平比分的一球,響起終場哨聲,宣告了日本隊無緣出線的那一瞬間,所有日本球員的臉上都浮現出了目瞪口呆的表情。
“目瞪口呆”這種表達方式,我們平時用得極其理所當然,但當人們在現實中真的眼見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發生時,究竟會怎樣的“目瞪口呆”,這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難得一見。我還記得自己在看電視直播時才恍然大悟:“啊,原來人會露出這樣的表情啊。”同時,我覺得“這對寫小說會有幫助”。我想,勝目先生肯定也有同樣的感受。
感受到強烈的情感——如憤怒、震驚、悲傷時,人會露出怎樣的表情,發出怎樣的聲音,說出怎樣的話?例如,親眼目睹自己的孩子遭遇車禍的母親,會作何反應?有人可能會忍不住想寫“沒事吧?有沒有受傷?”但在現實中母親的反應應該是完全不同的,可能會發出不連續的呻吟,如“什么”“不會的”“啊……”,也可能做出出人意料的舉動。若有機會,請大家仔細觀察人在受到強烈的情感沖擊時會作何反應,然后盡力想象,并試著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