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的年齡與敘事部分的關系
下面來看鱷魚的《尾隨少年》。
【《尾隨少年》故事梗概】
俺和笠原都是高中生,以前對同班同學三秋沒什么印象,但在期中考試中,他所有科目都得到了滿分,所以我倆對他非常好奇,決定放學后尾隨跟蹤他,但我倆很快就暴露了,只好向他道歉,沒想到三秋反而對我倆說起自己的事。后來他意識到自己的關西腔很奇怪,終于沉默下來,我倆對他的印象也慢慢地淡了。
鱷魚:這個課題出現(xiàn)的時候,我正在讀夏目漱石的《少爺》,該文使用了第一人稱“俺”,于是我也想嘗試這樣寫。還有,我想趁自己還記得高中生的感覺時寫,所以就以高中生作為主人公了。
大澤:這篇作品的優(yōu)點在于,對年輕人的角色刻畫得很好,登場人物之間的對話很自然,角色的存在感也很強。對期中考試第一名的學生尾隨跟蹤,這種想法在日常生活中也很有趣。
這篇作品的問題在于,文筆太幼稚了。例如開篇——
午休時,俺和笠原在教室一角吃著冰涼難咽的便當。俺和笠原都吃不慣冷飯,所以邊吃邊喀喀。
喀喀是指嘔吐吧?一般來說,沒人能邊嘔吐邊吃飯。
“那是挺奇怪的。但是直到今天,俺都不記得他長什么樣,感覺他沒什么存在感。”
這里也有點怪。在這種情況下,應該用“俺都不知道他長什么樣”。
還有,作為第一人稱,“俺用半是驚訝的聲音”這種表達也很奇怪,因為一般不會用“半是驚訝”形容自己。這個問題在其他人的作品里也很常見。再有,很多像“笠原執(zhí)拗地強迫俺”“笠原戲謔地嘲弄俺”這樣的措辭,都存在意思重復的問題,使用一個詞就夠了。在日常對話中,人們可能會在無意識中同時說出“執(zhí)拗和強迫”“戲謔和嘲弄”,但希望大家仔細思考一下,想想這樣的表達是否合適。我先前所說的“要懷疑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指的就是這種情況。
此外,“用巴掌大來形容極狹小的校園”這句,把校園形容成“巴掌大”其實并不合適。還有描寫商店街的“連鎖店超市、漢堡店、賣烏冬面的都在這里新開了店,而那些賣帽子的、時裝店、賣團子的老字號也依然興旺”這句,突然使用“賣……的”這樣的非正式口語,會給人留下很不成熟的印象。與之相反,“觀念極為正直,令人聯(lián)想起江戶時代手藝人制作的端茶機械木偶”這句,身為高中生,不該使用如此陳舊的比喻。也就是說,整體來看,這篇作品的文筆顯得太不成熟。
《感傷的街角》是我二十三歲出道時寫的作品,也使用了第一人稱,講述了一個年輕私家偵探的故事。趁自己還年輕,描寫年輕人的角色,或是加入年輕人的話題,確實是很好的方法。鱷魚就把少年的心理描寫得很出色。然而,即使以年輕人為主人公,也沒必要讓所有措辭乃至敘事部分都顯得幼稚。請使用成熟的措辭。
大澤講師的評價
情節(jié):優(yōu)秀
角色:優(yōu)秀
文筆:差
對話:優(yōu)秀
立意和噱頭: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