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給孩子的世界文學經典(第三冊)
- 侯會
- 4278字
- 2018-11-08 14:40:08
七一、蕭伯納與《華倫夫人的職業》(19—20世紀,英國)
九年掙了六英鎊
英國在大戲劇家莎士比亞辭世二百多年后,又誕生了一位杰出的戲劇家——蕭伯納(1856—1950)。蕭伯納出生在愛爾蘭的都柏林。爹爹是個法院公務員,喜歡酗酒,很少顧家。母親獨自到倫敦去謀生,靠唱歌和教音樂掙幾個錢。蕭伯納跟著酒鬼爹爹過日子,哪里還談得上什么良好教育。
中學一畢業,他就到一家房地產公司當了寫字員。幾年以后,他又去倫敦投靠母親。他一面學習音樂,一面學著寫點樂評、劇評,還練習寫小說。可是寫啊寫啊,整整九年,他總共才得了六英鎊稿費,其中五英鎊,還是編廣告詞兒得的。

蕭伯納
然而蕭伯納不泄氣。一有空兒,他就到圖書館去讀書。有一回,他聽了一位經濟學家的演講,開始對社會經濟學產生了濃厚興趣,一頭鉆進大英博物館的圖書館,抱著馬克思的《資本論》“啃”起來。讀累了,他就翻翻樂譜,換換腦筋,輕松一下,然后再接著讀。
日后蕭伯納對政治經濟、社會問題的興趣,終生未變。他認為,文學得反映尖銳的社會問題;如果一出戲散了場,觀眾們都心平氣和,既不爭辯也不自責,這出戲就不是一出好戲!
《鰥夫的房產》:戲劇讓誰不愉快
蕭伯納最早的一部戲劇集叫《不愉快的戲劇集》。怎么個不愉快呢?看看《鰥夫的房產》就明白了。
屈蘭奇是個好人家出身的正派青年,他愛上了白朗琪小姐,兩個人已經訂了婚。可是屈蘭奇突然發現,白朗琪小姐的爹爹薩托里阿斯是靠壓榨貧民窟的窮人發的財:他是個大房產主,專門把一些破爛房子租給窮人,卻向他們收取高額租金。
屈蘭奇可不能跟這種人沾邊兒。他要白小姐跟她爹斷絕關系,否則他就要撕毀婚約。——這真是好事多磨啊。
薩托里阿斯聽說這事,哈哈一笑。他問屈蘭奇:你是靠什么活著呢?屈蘭奇理直氣壯:我的經濟來源清白得很!——然而說來說去,薩家的破爛房子,正是建在屈家的地皮上;因而屈蘭奇的收入,也是從貧民窟的窮人身上搜刮來的呢。
屈蘭奇一下子泄了氣。他不再難為白小姐,而且一轉臉,也跟著岳父干起了昧心的投機買賣。——正像薩托里阿斯的口頭禪所說的:做買賣的,還能講什么道德嗎?

蕭伯納故居
“華倫夫人的職業”到底是什么
看了上面這出戲,確實讓人“愉快”不起來。可是更丑惡的故事,還要數另一出“不愉快”的戲《華倫夫人的職業》。
華倫夫人是位闊太太,為了生意四處奔走,今天到布魯塞爾,明天去維也納。可華倫夫人是干什么的?她的職業,連她女兒薇薇也不清楚。
薇薇倒蠻有福氣。她剛從劍橋大學女子學院畢業,那是只有富家女子才上得起的學校。如今她在鄉間別墅里悠閑度假,只等著夏天一過,便到倫敦一家律師事務所去任職。
華倫夫人帶著一幫朋友突然來到,打破了別墅的安寧氣氛。薇薇對媽媽這幫不三不四的朋友挺反感,她決心向媽媽問個清楚:您究竟是干什么的?我爹又是誰?——當天夜里,經過一番爭吵,華倫夫人不得不向女兒吐露了真情。
原來華倫夫人的媽媽本是個窮寡婦,靠著賣炸魚,養活著四個閨女。華倫夫人和姐姐利慈長得挺漂亮,而同母異父的姐妹倆卻長得又矮又丑。以后那姐倆都進了工廠,一個星期拼死拼活地干,只能拿到九個先令。不久,其中一個就因鉛中毒死掉了。另一個嫁了個酒鬼,日子過得挺慘。
有那兩姐妹做樣子,利慈死活不愿意再進工廠。她帶著妹妹進了教會學校。可是有一天,利慈獨自一人出了校門,就再也沒回來。人們都說她跳了河。華倫夫人沒辦法,便去酒吧當了女招待。活兒雖然累得要命,可總算有了個吃飯的地方。
一天晚上,華倫夫人正在柜臺里打盹兒呢,忽然來了位闊太太,原來正是利慈!利慈沒有死,她出去后當了妓女;以后又弄了幾個女孩子,自己開起了妓院。她對妹妹說:干嗎放著這么漂亮的臉蛋,替人家賺錢呢?咱們一塊兒干吧。
就這么著,華倫夫人也干起了這個行當,而且“事業”發展得挺快,連布魯塞爾和維也納也都有了“分號”。

《華倫夫人的職業》劇照
聽了媽媽的自白,薇薇如夢方醒,原來自己讀大學、過舒坦日子,用的全是媽媽掙來的臟錢!可她又沒法子責備媽媽:沒有媽媽的墮落,能有自己的清白嗎?華倫夫人這半輩子,也不容易啊。無憂無慮的姑娘,這一夜卻失眠了。
后來又發生了許多事。有個比薇薇大二十幾歲的老風流喬治爵士,死死纏著她。而薇薇又發現,自己所愛的年輕人富蘭克,竟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薇薇痛苦極了,她毅然決然地離開了這個家,去了倫敦律師事務所。從現在起,她要做個自食其力的清白人。
華倫夫人愛她的女兒,她追到倫敦,想拿眼淚和金錢打動女兒。可薇薇決心已下,再也不回頭!——華倫夫人發了狂,她氣急敗壞地賭咒說:我還要干下去的,我不干,也照樣兒有人干!從今天起一直到死,我要專干壞事,除了壞事什么也不干!我就是要靠干壞事發財啊!
這歇斯底里的叫喊,聽起來真瘆人。是什么讓一個天真可愛的女孩子變成了惡魔?恐怕不單是貧困生活的煎熬逼迫,答案里還得加上上流社會的熏染誘惑吧?——喬治爵士不是說過嗎:你要是拿道德標準來選擇朋友,那除非是跟“體面人”斷絕關系!
《巴巴拉少校》:誰拯救誰
蕭伯納還寫過《愉快的戲劇集》《給清教徒的三劇本集》《人與超人》等。而作于1905年的《巴巴拉少校》,是他的又一部戲劇杰作。

《巴巴拉少校》劇照
巴巴拉少校可不是什么挎軍刀、留胡子的軍官,正相反,她是個天真活潑的漂亮姑娘。原來,英國新教底下有個社會團體叫“救世軍”,專門舉辦慈善事業,救濟窮人。由于救世軍是照軍隊的形式組織的,所以有“上校”“少校”等軍銜。
巴巴拉少校是救世軍里最熱情的中堅分子,她開辦了一家收容所,為那些無家可歸的窮人提供一塊面包、一杯淡奶。巴巴拉認為,這樣做就可以拯救窮人的靈魂。
為了籌集經費,巴巴拉親自帶人上街去募捐。她的未婚夫柯森斯也跟著打鼓敲鈸地湊熱鬧——他是位希臘文教授。但是募捐得來的幾個銅子兒,遠遠不夠收容所的開銷。就在這當口,有位大財主到收容所來參觀。他一張口,就愿意出資五千英鎊,這可太讓人激動啦。而巴巴拉卻耷拉著腦袋。
原來這位財主不是別人,正是巴巴拉的爹爹,如今開著一家制造炸彈和大炮的兵工廠。巴巴拉讓他參觀收容所,本意是想拯救他的靈魂;不想救世軍反而要靠他那帶血污的錢來拯救!——巴巴拉少校陷入痛苦與惶惑之中,她終于離開了救世軍。
這天,爹爹請巴巴拉和她的媽媽、哥哥及朋友去參觀兵工廠。媽媽早跟爹爹分了手,那是因為爹爹執意不肯讓哥哥接班,卻要按祖傳的老規矩,找一個外姓的棄兒來繼承這份產業。
出人意料,兵工廠根本不像巴巴拉所想象的,是什么“人間地獄”。那是一座大花園,圖書館啊,學校啊,托兒所啊,舞廳啊,教堂啊……應有盡有,工人們也都心滿意足:這兒簡直就是世外桃源啊。
大家在驚嘆之余,又提起繼承人的問題。巴巴拉的老爹說:柯森斯教授倒挺合適,只可惜他不是私生子。柯森斯馬上反駁說:誰說不是?我父母的婚姻在澳大利亞是合法的,可到了英國就不算合法了。結果呢,這位軍火巨頭當場拍板,柯森斯成了他的助手和未來繼承人。
當然,據柯森斯說,他并沒有背叛自己的理想。他是想把兵工廠掌握在自個兒手里,將來好武裝百姓去反抗政府。巴巴拉似乎也轉過彎兒來。她覺著這兒的工人雖然豐衣足食,靈魂卻更需要拯救。今后,他們將住在這天堂般的大花園里,繼續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
軍火商的自白
整出戲里,形象最鮮明、性格最突出的,就是那位軍火制造商了。他的話,句句道出資本家的“真理”。他公開宣布:“在我的道德和宗教里,大炮和水雷占著重要的一席呢!”他聽說兒子要去從政當官,就告訴他:“我就是你的政府!你以為像你這樣的一群半瓶子醋就能管住我們嗎?不,你得照我們說的做才行。如果戰爭對我們有利,你就得去發動戰爭。如果戰爭對我們沒好處,你們就得去‘保衛和平’。……我們需要提高股息時,你得向老百姓證明這合乎國家利益;如果有誰想降低我的股息,你就得派警察來幫忙!”
軍火商的這段自白,把資產階級政府的本質,揭露得太不留情面啦。難怪一位學者評論說:“蕭伯納在撕掉那些紳士淑女的假面具、闊衣裝時,連磋商的工夫、掩飾的法子也不給人一點兒!”
蕭伯納的著名劇本,還有《英國佬的另一個島》《傷心之家》《蘋果車》等。他的劇本,大都離不開政治的主題。有意思的是,他的劇本還往往附帶一篇洋洋灑灑的序言,里面盡情揮灑他的思想和主張,有的序言甚至比劇本還長。

《賣花女》插圖
他的劇本也有跟政治關系不大的,像《圣女貞德》和《賣花女》。前者是歷史劇,以英法百年戰爭為背景,塑造了一位鮮活的法國民間抗敵女英雄。后者則是一出輕喜劇,寫皇家語言學家希金斯跟朋友打賭,說自己只用六個月時間,便可將街頭賣花女伊莉莎訓練成貴婦人。為此,希金斯對伊莉莎進行嚴格訓練,從基本字母的發音教起,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不放過。
六個月后,希金斯帶著伊莉莎參加了上流社會的游園會,人們全都被這位談吐典雅、舉止高貴的小姐迷住了。可是在希金斯眼里,伊莉莎依然是身份微賤的賣花女。伊莉莎再也不能忍受希金斯的態度,負氣出走,最終嫁給一直追求她的年輕紳士弗雷迪。——與外表的提升相比,也許平等與尊重,才是姑娘最需要的。
蕭翁曾經來中國
盡管是談政治,蕭伯納的戲劇卻一點兒也不讓人感到枯燥、乏味。這全虧了作者出眾的對話技巧。機智幽默的語言,似是而非的妙論,是蕭劇的一大特色。華倫夫人的獨白,軍火巨頭的高論,就全是最典型的例子。
蕭伯納還擅長設計“顛倒場面”。《鰥夫的房產》里的屈蘭奇,一開頭是何等的正派、清高,可后來卻成了岳父狼狽為奸的同伙兒。巴巴拉少校雖然為自己的妥協找了一大堆理由,可她到底還是住進了爹爹為她預備的小洋樓。這種顛倒的結局,常能發人深省,讓人回味無窮。
語言幽默是蕭伯納戲劇的另一大特點。據說蕭伯納在生活中也是個詼諧灑脫的人。相傳有個漂亮的女演員對蕭伯納說:以你的頭腦加上我的容貌,生下的孩子一定是舉世無雙的。可蕭伯納拒絕得挺委婉,他說:“要是反過來可怎么好?”
另有一回,有個胖神父向他挑釁說:瞧您這么瘦,人家還以為英國人都在挨餓呢。蕭回答說:可人們再看見你,就明白這苦難的根源了!
幽默的話語又常常是含義深刻的。蕭伯納有名言曰:“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得到心愛的,一是得到了心愛的。”——此話怎講?前者自然是悲劇,后者怎么也成了悲劇呢?再深入想想,一個人得到心愛的,也便止步不前、不再奮斗,這難道不是悲劇嗎!
蕭伯納一生勤奮寫作,一共創作了五十個劇本,并在1925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有人說,他是莎士比亞之后英國最偉大的戲劇家。

蕭伯納與魯迅、蔡元培合影
對了,蕭伯納還來過中國呢。那是1935年,他應邀來華訪問,跟宋慶齡、魯迅、蔡元培都見過面。當時他年近八十,瘦高的個子,頷下飄著雪白的胡須,簡直就是一位智慧老人。魯迅就稱他是“現在的世界的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