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掃除成為領導者的四大障礙(《哈佛商業評論》增刊)
- 哈佛商業評論
- 819字
- 2019-05-08 10:06:48
外交家
與機會主義者相比,外交家以一種更加和善的方式看待周遭的世界。但這類領導者若成為高層管理人員,也會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外交家忠實地為團隊效力,在避免沖突的同時,設法取悅更高層級的管理者。這種行為邏輯更看重的是對自我行為的掌控,而非對外部事件或他人的控制。根據外交家的行為邏輯,領導者通過遵循團隊規則和做好自己日常的分內之事來贏得持久的認同感,擴大影響力。
這一類型的管理者在從事輔助性工作或是處在團隊中,貢獻頗多。外交家關注他人的需求,在同事中起到社交粘合劑的作用。這可能就是為什么大部分外交家都處于組織層級的底層,從事諸如一線監查、客戶服務代表或護士等工作。我們對不同行業的497名管理人員的研究,也顯示80%的外交家都是基層管理人員。相反,80%的戰略家都是高層管理者,這說明管理人員發展成更高效的行為邏輯類型——如策略家,更容易得到晉升。
外交家在高層領導職位上會產生更多的問題,因為他們總是試圖忽略矛盾的存在。他們太過禮貌,太過友好,幾乎沒辦法給別人提意見。而變革過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沖突,這對外交家來說是嚴重的威脅,他們會盡其所能避免沖突,甚至不惜以自我毀滅為代價。
讓我們來做一個假設,某公司CEO因動脈瘤突然死亡,董事會在選擇正式繼任者時出現分歧,于是要求一位外交家高管擔任公司的CEO。我們的外交家CEO上任后很喜歡自己在正式場合的領袖角色,而且在公眾活動中,他也是一位深受歡迎的演講家。但不幸的是,這份對沖突處理能力要求頗高的工作越來越不對他的口味了。比如,幾名高管業績持續嚴重下滑,抵制前任CEO發起的改革計劃,可他卻沒能更換這些高管。又如,變革必然是會有沖突與爭議的,這位CEO卻設法避免,甚至故意將出差安排在與高管團隊會面的時間里。這種態度使高管團隊成員大失所望,最終決定集體辭職。這位CEO公開對這些高管的貢獻表示感謝,并任命新的團隊成員,試圖以此來化解危機。可最終由于他管理不善,公司的損失越來越大,董事會決定將他降職,讓他回到公司副總裁的位置上。
- 雪球專刊288期:看穿十大行業,給聰明投資者的行業分析課Ⅱ
- 2020中國未來獨角獸高峰論壇(《商界》2020年第12期)
- 第一次領工資就該知道的理財常識·股市篇
- 管控新型風險(《哈佛商業評論》2020年第11期/全12期)
- 企業家的信念感(《商界》2021年第3期)
- 第一財經YiMagazine(2019年第2期)
- 你如何擁有復原力?(抗“疫”復工特刊)(《哈佛商業評論》微管理系列)(哈佛商業評論)
- 中歐商業評論精選集·領導范兒
- 共生·共贏:不確定時期的新雇主經濟(《哈佛商業評論》增刊)
- 經濟學課件XVI:發展的機制
- 職場人六招學會自我管理(《哈佛商業評論》“微管理”系列)
- 巨頭們的投資棋局(《21世紀商業評論》2022年第9期)
- 跳槽,不是換份工作那么簡單(《哈佛商業評論》2018年微管理系列)
- 雪球專刊212期:牛市投資指南
- 雪球專刊第148期:汽車股老司機速成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