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掃除成為領導者的四大障礙(《哈佛商業評論》增刊)
- 哈佛商業評論
- 724字
- 2019-05-08 10:06:48
機會主義者
最令人欣慰的是,我們發現樣本中只有5%的領導者具有多疑、以自我為中心和控制欲強的特征。我們稱他們為機會主義者,顧名思義,他們看重個人利益,把世界和他人看成是可利用的機會。他們的控制感,也就是能否控制結果,決定了對待外部世界的態度。其他人在他們眼中不過是為他們而存在、可利用的對象或競爭對手而已。
在如今這個競爭激烈、睚眥必報的商業世界中,機會主義者視其惡劣行徑為理所當然的事。他們排斥反對意見,把問題歸諸外因,甚至無情報復。這種行為邏輯在現任甲骨文(Oracle)公司CEO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早年的工作中有所體現。埃里森將自己職業生涯初期的管理風格稱為“譏諷式管理”(management by ridicule)。“你得特別擅長高明的恐嚇和委婉的脅迫”。他曾對《經濟學人》的馬修·西蒙斯(Matthew Symonds)這樣說過,“為了給自己的行為找借口,我告訴自己只是進行了一場‘開誠布公的辯論’而已,而實際上,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做效果更好。”
鮮有機會主義者能坐穩管理者的位置,除非他們能如埃里森那樣轉向更高效的行為邏輯類型。機會主義者不斷忙于“救火”,沉醉于自我擴張,經常破壞規則,這些都與人們向往長期合作的領導類型相悖。如果你曾在機會主義領導者手下工作過,回憶過去時你一定認為那是一段難熬的日子。為機會主義者提供滋生養分的公司也同樣經不住考驗。這類公司為年輕管理者提供富有激情的工作環境,縱容他們冒險,因此機會主義者幸存的時間經常比我們預期的要長。但這不會改變規律,正如前安然(Enron)公司的一名職員所言:“公司倒閉之前,實在是令人興奮無比。我們感覺無所不能,可以完成任何事情,自己定規則。公司擴張的步伐是瘋狂的,我們也跟著瘋狂。”當然,安然的股東和退休員工有充分的理由認為他們為這些員工的冒險付出了太過沉重的代價。
- 中國企業家(2016年第07期)
- 雪球專刊第187期:“獨角獸”投資指南
- AI超級版圖(《商界》2018年第8期)
- 機構掘金“科創70”(《證券市場紅周刊》2022年30期)
- 雪球專刊287期:ETF進階路上的四個關鍵議題
- 雪球專刊277期:2021上半年投資總結
- 蔚來:定義用戶企業(《商業評論》2022年2-3月號)
- 咱們年底算賬(財蜜eMook)
- 哈佛商業評論·下一個十年,為戰略起點做好準備【精選必讀系列】(全10冊)
- 雪球專刊231期:擇基而動,2020基金投資攻略
- 哈佛商業評論·拯救職場小情緒【精選必讀系列】(全冊)
- 汽車觀察(2021年第9期)
- 正確打開社區生意(《商界》2017年第5期)
- 用好頂尖人才(《哈佛商業評論》2022年第3期)
- 全球商業經典(202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