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掃除成為領導者的四大障礙(《哈佛商業評論》增刊)
- 哈佛商業評論
- 644字
- 2019-05-08 10:06:48
行為邏輯的七種類型
我們的研究基于一種叫做“領導力發展問卷”(Leadership Development Profile)的調查工具,采用完成句子的形式,要求受試者完成36個以“好的領導者……”開頭的句子。答案因人而異,差別巨大:
“……能夠嚴格要求下屬。”
“……能夠認識到只有發揮下屬的主動性,才能獲得好業績。”
“……能夠平衡互為制約的力量,并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通過要求受試者完成這類句子后,經驗豐富的評估師便可勾勒出這些領導者如何看待自己的行為和周圍的世界,并判斷出受試者屬于哪種行為邏輯類型,即:機會主義者(Opportunist)、外交家(Diplomat)、專家(Expert)、實干家(Achiever)、個人主義者(Individualist)、戰略家(Strategist)和煉金師(Alchemist)。這也是受試者作為領導者,目前主導的思維模式。隨著領導力的提升,領導者可以在不同類型之間轉換,幾年后再接受“領導力發展問卷”評估,就能了解他們的行為邏輯是否經歷過了演化。
過去的25年中,我們與其他研究者一起對數以千計的經理人和專業人士進行了“完成句子”的調查,這些人主要來自美國和歐洲各行業的企業(也包括非營利組織和政府機構),年齡在25歲到55歲之間。我們發現不同的行為邏輯會影響組織或個人的業績水平。值得注意的是,低于平均組織績效的三種領導類型(機會主義者、外交家和專家)占樣本的55%。他們在實施變革戰略時的成效明顯低于實干家(占樣本30%)。只有15%的管理者(個人主義者、戰略家和煉金師)表現出持續的創新能力,成功地進行了改革。
為了解領導者的行為邏輯和所在公司業績差別為何如此之大,讓我們從效率最低也是最簡單的一種開始,詳細地逐一考察每種領導類型。
推薦閱讀
- 雪球專刊第199期:2018年中特輯:賺錢那些事
- 中歐商業評論(2022年7-8月刊)
- 雪球專刊第198期:投資“抄作業”指南
- 管理視野27:新能源汽車的突圍
- 當代縣域經濟(2020年第10期)
- 春播進行時:證券市場紅周刊2021年02期(證券市場紅周刊)
- 蔚來:定義用戶企業(《商業評論》2022年2-3月號)
- 營銷大遷徙(《商界》2018年第6期)
- 工作生活雙全法則(《哈佛商業評論》增刊)
- 比較(總第120輯)
- 讓工作受歡迎(《哈佛商業評論》2022年第6期)
- 雪球專刊246期:探尋基金組合超越個股投資的奧秘
- 正確打開社區生意(《商界》2017年第5期)
- 大公司小生意(《商界》2020年第7期)
- 成功避開戰略“陷阱”(《哈佛商業評論》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