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不能沒“文化”(《哈佛商業評論》增刊)
- 哈佛商業評論
- 680字
- 2019-05-08 10:05:36
當文化沖突來襲五種武器提供解決之道
When Culture Doesn't Translate
艾琳·邁耶(Erin Meyer)|文
劉錚箏|譯 劉筱薇|校 李全偉|編輯

藝術家:香農·蘭金(Shannon Rankin)
藝術作品:山峰
年代:2009年
公司在國際化中,如何在不損害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化解文化沖突?本文提出五項原則:甄別差異維度、讓人人都有發言權、保護最具創造力部門、對所有員工進行關鍵規范培訓以及保證分公司多樣性。
核心觀點
問題
很多國際公司深受溝通不暢和誤解之害,總部和各個分公司之間尤其如此,造成信任危機。為防范這些問題,公司通常以犧牲鑄就成功的必要元素為代價。
挑戰
管理者如何才能讓員工和組織適應在全球化市場工作的現實狀況?
方法
成功在于謹慎應用以下5步:
·甄別差異維度
·讓人人都有發言權
·保護最具創造力部門
·對所有員工進行關鍵規范培訓
·保證分公司多樣性
時至今日,大多數人在為本地公司工作,我們的同事和客戶也都是文化相近的人。大家身處同一國家甚至在同一樓里辦公,這意味著我們都采用類似的溝通和決策方式。
然而,隨著公司國際化的推進,員工在地理上日趨分散,所擁有的共識和規范也逐漸瓦解。來自不同國家的員工對接收到的信息反應不同、溝通方式不同、決策方式亦不同。有機形成的公司文化在過去一直被視為理所當然,現在開始分崩離析。溝通失誤時有發生,信任危機浮現,總部和各個分公司之間尤為嚴重。為解決這些問題,公司甚至需要承擔風險,放棄奠定其商業成功的特質。
本文接下來將描述文化解體過程,并揭示傳統解決方法為何弄巧成拙。文章提供了五大原則,幫助高管從萌芽狀態杜絕文化解體。企業有意識并巧妙地利用這些原則,能更透徹理解導致問題的各種原因,由此增加國際化公司成功的幾率。
推薦閱讀
- 下鄉共富(《21世紀商業評論》2020年第24期)(《21世紀商業評論》)
- 證券市場周刊-紅周刊(2016年第15期)
- 農村財務會計(2020年第9期)
- 雪球專刊第139期:2016十大最受歡迎理財文章
- 通往歐洲未來之路(下)
- 現代經濟信息(2021年第7期·下旬刊)
- 哈佛商業評論·下一個十年,為戰略起點做好準備【精選必讀系列】(全10冊)
- 證券市場周刊-紅周刊(2016年第37期)
- 商業證偽與證實(《商界》2020年第1期)
- 對話MSCI ESG與氣候研究部亞太區主管(證券市場紅周刊2022年21期)
- 雪球專刊263期:女性賽道股投資攻略
- 大廠們的進退(《21世紀商業評論》2022年第4期)
- 騰訊、阿里投資大調整(《證券市場紅周刊》2022年37期)
- 用場景營銷引爆你的生意(《商業評論》精粹)
- 房子!房子!(好規劃專刊0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