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割裂時代的領導力(《哈佛商業評論》2018年第6期)作者名: 哈佛商業評論本章字數: 761字更新時間: 2019-06-28 14:19:01
消除貧困的終極解決方案:包容性增長戰略
包容性增長是指有利于整個社會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增長。如果想幫助貧困家庭和失業的城市年輕人進入主流經濟體,企業及其各方不能只著眼于當地問題,而是要重新定義區域經濟生態系統。
換個角度看,這些方法也可以供政府領導者用來解決發達國家貧困地區中貧窮和不平等之類的長期問題。
——通德·阿韋
讀者
作者回復:這些方法的確可以供政府領導者使用,特別適用于領導者希望發揮私人投資的力量,運用知識和經驗解決這一重大社會難題的時候。
我是Ntungo Noble Projects Inc執行董事,讀了這篇文章之后深受啟發。我喜歡文中總結的“鼓起勇氣、合作思考、解鎖資本、統一治理”這四大原則。我們會參照這幾個標準改進服務交付流程,我正在動員互補的合作伙伴,尋找啟動資本,開展扶貧項目幫助穆瓦貝茲村的居民。
——克里斯平·滕果
讀者
這篇文章提出讓影響力投資者和催化劑組織(如USAID)為項目出資,但要如何確保這類組織有足夠的耐心堅持下去?生態系統變化要花很長時間,企業(以及董事)容易忘記長遠使命,總是希望迅速看到成果。如果是聯合籌資,那么在項目真正發揮影響力、獲得業績成果之前,催化劑組織又如何確保企業中有合適的管理者和領導者,始終將項目和相關機遇置于首位?
——納薩莉·赫德森
讀者
作者回復:感謝你嚴謹的評論。對于公司而言,關鍵是將生態系統變化視為解決重要商業難題(如進入難以觸及的市場區塊、可持續供應鏈)的投資。進行聯合投資、建設新工廠、開發新產品的公司會評估投資的預期回報。因此,尋找在生態系統中創造新價值的機會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要確保生態系統中關鍵各方都能獲得不錯的回報。要做到這一點也需要具備合適的治理和評估體系,判斷新方法創造的價值是否符合預期。
推薦閱讀
- 證券市場周刊-紅周刊(2016年第15期)
- 永輝超市“新倉儲”模式困局(證券市場紅周刊2022年09期)
- 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研究報告(2021)(《21世紀經濟報道》深度觀察)
- 海外知名機構瞭望2022:全面注冊制開啟新一輪做多良機(證券市場紅周刊2021年49期)
- 超級決策(《哈佛商業評論》2015年第5期)
- 中國企業家(2016年第03-04期)
- 菜市場的文藝復興
- 全球收入不平等,金融何為?(《北大金融評論》2020年第4期)
- 雪球專刊246期:探尋基金組合超越個股投資的奧秘
- 第一財經YiMagazine(2021年第4期)
- 2017中國產品創新報告(《商界》2017年第12期)
- 不炒股只投基,低風險賺出高收益(雪球「島」系列)
- 對話國海富蘭克林基金經理徐荔蓉(證券市場紅周刊2022年19期)
- 雪球專刊第131期:人民幣貶值怎么辦?
- 比較(總第94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