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割裂時代的領導力(《哈佛商業評論》2018年第6期)
- 哈佛商業評論
- 761字
- 2019-06-28 14:19:01
消除貧困的終極解決方案:包容性增長戰略
包容性增長是指有利于整個社會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增長。如果想幫助貧困家庭和失業的城市年輕人進入主流經濟體,企業及其各方不能只著眼于當地問題,而是要重新定義區域經濟生態系統。
換個角度看,這些方法也可以供政府領導者用來解決發達國家貧困地區中貧窮和不平等之類的長期問題。
——通德·阿韋
讀者
作者回復:這些方法的確可以供政府領導者使用,特別適用于領導者希望發揮私人投資的力量,運用知識和經驗解決這一重大社會難題的時候。
我是Ntungo Noble Projects Inc執行董事,讀了這篇文章之后深受啟發。我喜歡文中總結的“鼓起勇氣、合作思考、解鎖資本、統一治理”這四大原則。我們會參照這幾個標準改進服務交付流程,我正在動員互補的合作伙伴,尋找啟動資本,開展扶貧項目幫助穆瓦貝茲村的居民。
——克里斯平·滕果
讀者
這篇文章提出讓影響力投資者和催化劑組織(如USAID)為項目出資,但要如何確保這類組織有足夠的耐心堅持下去?生態系統變化要花很長時間,企業(以及董事)容易忘記長遠使命,總是希望迅速看到成果。如果是聯合籌資,那么在項目真正發揮影響力、獲得業績成果之前,催化劑組織又如何確保企業中有合適的管理者和領導者,始終將項目和相關機遇置于首位?
——納薩莉·赫德森
讀者
作者回復:感謝你嚴謹的評論。對于公司而言,關鍵是將生態系統變化視為解決重要商業難題(如進入難以觸及的市場區塊、可持續供應鏈)的投資。進行聯合投資、建設新工廠、開發新產品的公司會評估投資的預期回報。因此,尋找在生態系統中創造新價值的機會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要確保生態系統中關鍵各方都能獲得不錯的回報。要做到這一點也需要具備合適的治理和評估體系,判斷新方法創造的價值是否符合預期。
推薦閱讀
- 證券市場周刊-紅周刊(2016年第31期)
- 提高你的學習力(《哈佛商業評論》增刊)
- “折價股” 百億私募的財富新密碼(證券市場紅周刊2021年50期)
- 選好CEO(《哈佛商業評論》2022年第7期)
- 對話:嘉實基金基金經理姚志鵬(《證券市場紅周刊》2022年31期)
- 面向未來的組織(《哈佛商業評論》2021年第9期)
- 超越數字化的七大戰略要務(《商業評論》2022年5/6月號)
- 新紀元試煉(《商界》2021年第10期)
- 雪球專刊240期:怎樣應對瘋狂的牛市
- 現代經濟信息(2021年第4期·下旬刊)
- 職場中年人如何自救(《哈佛商業評論》微管理系列)(哈佛商業評論)
- IPO超募成常態 幕后灰色利益鏈肥了誰(證券市場紅周刊2022年01期)
- 對話MSCI ESG與氣候研究部亞太區主管(證券市場紅周刊2022年21期)
- 雪球專刊274期:基金投顧指南
- 大眼鵝(創刊號):將“AI”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