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十大全球CEO親授 企業高速成長的關鍵戰略(《哈佛商業評論》增刊)作者名: 哈佛商業評論本章字數: 839字更新時間: 2019-05-08 10:04:05
T-Mobile CEO:炮轟對手贏得市場
T-MOBILE'S CEO ON WINNING MARKET SHARE BY TRASH-TALKING RIVALS

在Global Crossing通信公司擔任CEO10年之后,2011年我決定賣掉公司并且辭去職務。這是我成年后第一次失去全職工作,還在同一個月離了婚,那是我人生中非常艱難的一個階段。很多時候我都無所事事,我花了一些時間閱讀《當下的力量》和開發自我實現的潛力。我很快意識到自己討厭不工作的狀態,所以,當有獵頭問我是否愿意參加T-Mobile公司的高管面試時,我做了一些功課,決定接受面試。
當時T-Mobile還沒上市,由德國電信(Deutsche Telekom)所有并受其管控。AT&T曾嘗試收購T-Mobile,但美國司法部與聯邦通信委員會的聯合反對導致二者牽手失敗,德國電信與T-Mobile的員工們前途未卜。在與德國電信第一次會面時,我用一番話激勵了CEO,告訴他情況沒他想得那么糟。這在面試中算是奇怪的場景,但那位CEO對各種想法和選擇都有興趣并持開放態度。從我的立場看,T-Mobile有極好的品牌知名度,采取一些明確措施便能轉危為安,我就看到了6或7步顯而易見的戰略布局。如果他想讓T-Mobile破產,公司可以維持現有的運營方式。但如果他想進行變革,就須盡力一搏,包括與行業領導者Verizon和AT&T積極較量。
在多數大型公司,CEO們都過于老練:他們從不在公開場合提及任何人的負面消息,甚至避免提及對手的名字。那是保守派的做法,我不一樣。我從小到大都是跑步選手,通過競賽成長,它就是我的一部分。我喜歡獲得勝利,但我更享受打敗別人的快感。這不只是說說而已,我在商業戰略上經驗豐富,會花大部分時間思考公司未來幾年的發展方向,然后與員工一起朝目標前進。特別是在已經飽和的市場中,一家公司市場份額增長多數都以犧牲競爭對手的利益為代價,我嘗試尋找和利用對手的弱點。對于領導者的期待是能言善辯還是坦誠,公眾的態度早已發生轉變,幸運的是這種轉變朝著我擅長的方式發展。看看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或者人們對馬克·庫班(Mark Cuban)和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溝通方式的喜愛。CEO每份聲明都須法務團隊審核的時代已經過去,這真是大解脫。人們想要領導者展露真實的一面,而不是只說連篇的法律術語。
- 現代經濟信息(2021年第7期·中旬刊)
- 雪球專刊293期:雪球達人秀 V——8位基金達人的真實故事
- 你的公司,價值觀統一嗎?(《哈佛商業評論》2022年第11期)
- 雪球專刊290期:新能源大賽道投資攻略
- 別讓指標毀了公司(《哈佛商業評論》2019年第9期)
- 當代縣域經濟(2020年第10期)
- 一本讀透影響時代的七大技術(《哈佛商業評論》增刊)
- 雪球專刊227期:“十年如一”2019雪球嘉年華精選合集
- 雙循環戰略:激發與賦能(《北大金融評論》2021年第2期)
- 當代縣域經濟(2021年第10期)
- 你如何擁有復原力?(抗“疫”復工特刊)(《哈佛商業評論》微管理系列)(哈佛商業評論)
- 證券市場周刊-紅周刊(2016年第37期)
- 信息安全保護與治理:金融數字化下一站(《北大金融評論》2021年第4期)
- 數據創造競爭優勢(《哈佛商業評論》2020年第1期)(哈佛商業評論)
- 比較(總第105輯)